今天已经是国庆放假的第二天了,上午做完学校艺术节的公众号,还很悠闲的看了几部电影。下午实在是看得困了,才突然想起来想要约个朋友一起玩玩。
将大部分的人在脑海里过了一遍,最后神奇的发现,除昨天回了新田的唐燕,其他还真没什么朋友,仔细想想确实如此,像我们这样的年龄,留在家乡这种小乡镇生活的人确实很少,同学们要么去了类似于家乡的其他小县城,要么选择大城市拼搏,要在这个二十四五岁的年龄,不逢年过节的日子约上几个朋友聊一聊,还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回首工作的这一年多,每次回新田全跟春哥一起玩了,因为有他,所以从来没有跟其他人交际过,尽管有一种“不要因为感情影响了交际”的观念,但还是不知不觉间变得封闭起来,临到一分手,竟很难找到一个关系顶好的人随便聊聊。
我打开QQ,顺着列表一个个搜索,终于在草稿纸上整理出了那么一些生活在万州的、过去关系还较好的朋友(长期在万州生活的:梦,刘杰,范范,成飞,程路。长期在新田生活的:邬德萍,舒金凤,谭妹)。这些朋友都是过去关系较好的,我知道彼此好多年不联系,感情肯定有些生疏,直接产生交集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但邓淑丽就是邓淑丽,她是一个能够理性分析,并做出常人做不出的事的人——为了在家乡有那么一些能够在孤独时随时约出来聊天的朋友,不至于一个人生活在这里(尤其是回家之后),所以我现在必须得采取行动,去重新选择朋友并建立联结。
前几天翻看过去的日记本,我发现初中时候的我,真的很在乎和邬德萍的友谊,所以我把这部分记录拍给了她,希望与她分享;高中时候和“老乡小王”最大的默契在于我们总在用信件交流,她早就表达过希望和我继续信件的交流,如果我现在给她写封信,我相信我们的关系会立马回到过去;舒金凤在新田的政府做公务员,她前段时间主动约过我,只是当时太忙,现在我主动约下她,或许还是可以多交流的,毕竟她在这个地方,除了同时,应该也如同我一般没有朋友......其他的那些人,或许可以从空间、朋友圈的点赞和评论开始吧。
说干就干,我已经和部分朋友进行了第一次的交流。在我看来,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互相提供价值,这个价值可以是显性的物质与互助,也可以是隐性的品质、情感与知识。活到25岁,我已经对自己超级自信了,我相信我坚持这么久的阅读、写作与倾听练习,早已让我成为能为其他人提供价值的人。
尽管家长的朋友圈子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但我相信这是迟早的事情。想到这里,突然间生出一种好笑来,我们在这个人世间兜兜转转,随着时间流逝,大部分人会渐行渐远,但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重归于某片土地,这里的一切,其实都可以再次复活,尽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但这些“人”只是不同于过去的“人”,他或许,仍旧可以同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