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章节名:书及作者介绍
蒙特梭利教育创始人是 玛利娅·蒙特梭利 ,意大利人。孙瑞雪所提出的“爱和自由”概念,不完全是蒙特梭利教学法,而只是借鉴了蒙特梭利博士一部分思想,由孙瑞雪自身自己总结而成。
孙瑞雪,儿童教育专家 。创建了大陆第一所蒙特梭利幼儿园。开创了新教育观的先河。
《爱和自由》来自一部分演讲稿,经作者整理出书。
作者的真知来自于实践。他说:“儿童的智力来自于感觉,他们的感觉经验承认无法替代”。
一个没有玩过水、玩过沙子,没有领略过大自然的美,没有和同伴追逐嬉戏过,没有发自内心大笑过的孩子,虽然浑身披挂着知识,却可能离真实、幸福很远。
《爱和自由》就是要尊重孩子的自我发展,完成真实自我的过程。现在对于教育如此关注的我们,应该学会如何给孩子真正的关心和爱,教育和尊重。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为孩子创造一个更美好的开端。
第2页 章节名:儿童成长的开端
我将孙瑞雪写的前四个章节:儿童带着什么来到这个世界,儿童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创造力来自哪里,儿童必须自己感觉。放在一个类别总结。
蒙特梭利把胎儿从母体开始形成的瞬间形成的东西叫做“精神胚胎”。你只需要给他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需要赋予他发展。儿童会自己吸收。
如果成人强制让他吸收接受自己不情愿的,他会产生反抗。而且逼迫孩子,孩子的道德发展就收到了阻断。我们要遵循孩子的自然发展规律,不要用我们的外力去控制他。
前四章节几乎都在一致强调,儿童是自我发展的。我们应该给他们自由。
很多家长认为,越早掌握技能的孩子越聪明。所以在很小的时候就强迫他们学习知识。虽然他好像学会了很多内容,但是他的思维已经被实际的物体固话了。他缺少的是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思维的创造力。
我们应该顺应孩子的内在感觉来发掘他的敏感期,在他的敏感期内用最简单的语言教给他感兴趣的事情,这样是他学的最快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引起创造和思维的时期。他们只要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就会主动去探索,敏感期就是他们主动探索的时期,一定要给他们自由。
创造力也是儿童自己形成和发展的。同样需要尊重和绝对的自由才能产生。
儿童必须自己感觉、认知。精神的发展是依靠他自己,我们只是帮助他形成概念,联接概念,区别概念,发展思维
第47页章节名:儿童心智和智力的发展
1:不同品质的心理和智力
受训斥、挨打的孩子,在心智发展上同正常孩子有着极大的差别。首先一点就是概念不清,记忆力较弱。
所以家庭环境是否和睦,家长是否有良好的性格和品格,对儿童的心智发展是很重要的因素。
2:为什么儿童喜欢重复做一件事
当孩子反复专注于同一件事情时,是他自己发展感觉、思维、智力和思想的初级阶段。不要打扰他。更不要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儿童必须先学会逻辑,再是情景,最后才是准确的概念。这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你打扰了他,就破坏了他一系列过程的完善,被中断后,就很难形成逻辑。对事物的认知和心智发展是不利的。
而蒙氏教育的老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孩子从感觉走向概念的过程。我们做家长也应该学习的就是这一点。
3:心智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让孩子借助外在的有序环境,自己建立一个大脑的、内在的秩序系统。我们要用爱,帮助孩子建立一个有序的环境。
类如让孩子“归位”。就是培养孩子的秩序感。
口头表达能力是心智发展的程度和表现,哭除了表达情绪也是儿童心智为及的一种表现。
心智的发展是靠一个又一个敏感期组成的。一定要注意他的敏感期。类如婴孩喜欢把所有东西都放在嘴里,那是口预期,在用嘴探索世界。你只需要帮他把东西洗干净,任由他探索就好,不要制止。等等。
4:感觉训练----儿童智力发展的唯一途径
思维过程是对思维对象的组织过程,这个组织及结果构成“知识”。那么这个思维对象从哪里来?从他的由现实引起的记忆中来。记忆中的对象从哪里来?对儿童来说,直接从感觉知识中来。
感觉训练包括: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这些是最基本的训练方式。6岁前不要依靠口授教学。儿童会自己根据感觉行程概念意识,这比成人直接将概念传给他要好的多。自我探索的过程也是以后自我创造的过程。是心智发展的开端。
儿童在感觉训练时候尽力不要打扰他,这时候他可以自己通过内在感觉找到概念。
第62页章节名:究竟什么才是对孩子的爱
很多家长都会说我非常爱我的孩子。可是最后给孩子的却是无形的压力和阻碍。
那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孩子呢?
孙瑞雪通过两章节来详细叙述
1:爱是土壤,爱是阳光,爱是儿童的一切
既然爱是阳光和土壤,那必然是给孩子最好的养分。而成年人有时候情绪不佳,没有办法对孩子保持耐心,这时候的阳光就不是阳光了。真正的爱是建立在对孩子的成长发展了解的基础上。
那么得到了完全的爱的孩子有什么表现呢?
他们会很独立,不过分依赖父母。思维开阔,自信,记忆力好,性格活泼,快乐无比。
既然我们爱孩子,就应该让他们拥有这些美好的性格品质。而我们需要拥有的就是多一些耐心,却观察和了解孩子的成长。
2:从爱走向独立给
你想给孩子完整的爱,必须你自己体会过爱。你了解什么是爱,才能赋予孩子。得到爱的孩子可以走向独立。
拥有自由的孩子也拥有自由的灵魂。他会是快乐的。所以家长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体会爱和包容。给孩子一个更好的土壤。
第76页章节名:该怎样理解孩子
既然孩子的成长是自我塑造的过程,那成人的干预或者强迫只会限制他们的发展。可是幼儿时期的孩子还不会说话啊。该怎么理解他们呢?
当孩子的心理和意志具备了发展的内在条件时,就有了追求独立的冲动。
书里列举了几个案例。例如小孩子刚开始学吃饭的时候,很多家长怕孩子自己吃的脏,总是不许他自己吃。可是孩子已经有了要独立吃饭的冲动,这时候也是学习自己吃饭的时期。如果你阻碍,他就不能学会自己吃饭了。等上了幼儿园呢?又有多少个老师能够给每个孩子喂饭呢?
所以家长让孩子失去的是独立的能力。
该怎么理解孩子的行为呢?其实不难。我们要理解孩子的成长需要。他有欲望想要做的事,会给你很明显的提示。你要多观察,多分析。当他想独立去尝试一些操作的时候,可以给他平台,让他尝试,不要一下子拒绝或者否定。
第127页章节名:纪律和顺从
那么问题来了。成人给孩子这么多的自由,造成会不会造成孩子的过分任性和没有规矩呢?
蒙氏教育给了我们解答。
纪律必须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
当他对一件事情很感兴趣,并且能够得到你的自由支持,他就会很专注在这件事情上。并且反复练习。这份专注感就是纪律的最早形成。反而没有自由的孩子,因为欲望受到了阻碍,所以内心的情绪无处发泄,他不能专注于一件事情。纪律反而不容易形成。
人格状态越统一的人,他的思想、语言、行为三者就越融为一体。
给予自由的孩子,容易形成思想、语言、行为的统一,人格完整。接受真理的时候,他们更容易顺从拥有很好的意志。做错误的事情的时候不必去训斥,只要阻止他几次,他就会知道这是不能做的。因为他的思维有了判断。
他们形成了正确的意志。
意志是服从的基础,先有意志后有服从。
顺从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逐步发展的。我们可以随时观察孩子的状态。
第一个阶段是有时顺从,有时候不顺从。
当你破坏了孩子心里的感受的时候他会额外的任性。因为他们的观念里很多感觉和成人不同。所以要了解我们究竟破坏了什么。儿童在三岁以前是没有办法顺从的,除非你给他的命令和他的欲望冲动相一致。
第二个阶段,儿童不再因为缺乏控制而导致障碍。
当孩子形成一定程度的控制能力的时候就会非常愿意去做。类如他能够掌握一杯水,尽力不让他洒出来。那你再让他去帮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时他就会非常愿意帮忙。这时候会有很好的顺从性。
第三个阶段。儿童渴望顺从。。
这个时候他会喜欢他认为优秀的人,并且向那个人顺从。甚至是模仿他们的行为。所以家长的言传身教很重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榜样。
第200页章节名:优秀品格适合每一个人
虽然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也有更多的家长只是希望孩子拥有一个快乐活泼的性格,积极的思想,可以有自己的创造力,能够分辨善恶的心。
可是这些美好品格究竟要如何形成呢?教育的问题一直都在争议和尝试着。
可是新教育的理念是给孩子足够的爱和自由,尤其是6岁以下的孩子。
爱孩子就是关心他的成长,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这一切都表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里。
自由就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而不是你心里的理想状态。他们有权利拥有独立的人格。
可是教育是一个全面性的问题,并不是你我做出了努力就可以实现的。可是家长是孩子6岁以前最好的导师,也是影响孩子的最主要因素。所以教育应该从家长做起。
也有很多人会问,蒙氏教育出来的孩子曲高和寡,会适应社会吗?这种教育理念适合中国孩子吗?
孙瑞雪是这样回答的:一个优秀的人,一个具有优秀品格的人,不管在哪个社会都是非常适应的。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发展的潜能,适应环境和利用环境的能力。然而教育无国界,这种优秀的教育理念一定会适应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