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王阳明先生,在去世时,学生周积问可有遗言,病榻之上的王阳明微微一笑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纵观王阳明一生,少年好学勤学,立圣贤志;弱冠中举,两番落第而不恼,为学日进,终得进士。而立之年,龙场悟道,;不惑之年,平定流匪叛乱;天命之年,立院讲学,不过二载,奉诏平乱杀贼,功成回乡途中病逝。
《礼记·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阳明先生一生可以说是真实写照,思考其人生,后人无不敬仰。
梁启超曾言,整个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圣人”有两个半,:其一是孔夫子,其二是明朝的王阳明,最后半个是清朝的曾国藩。
纵观圣人的言行,无一不是“知行合一”的典范,他们活在百年后辈们的心中,散发着普世之光。我想即使他们当时生活潦倒过,但是在“闻道”之后,精神世界却是光明又自在的。
有时候思考人生,其间不过是在摆脱漫长岁月中“贪嗔痴”。贪名利反被其束缚,当今社会,打工捞钱成为绝大多数人一生的主旋律,如果我们克制一些,或许会活得更好。
人生的修行,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向上”的目的不是为了富贵,而是让自己变得有社会价值,有担负家庭责任的能力,守护人间的“真善美”,宣传人世间的美好,给身边的亲友鼓舞士气,讲好我们人类历史等等。
为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而活,在面对生活的问题时,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就好比相爱的一对夫妇,如果每天都是面对枯燥的生活,算计柴米油盐,家庭生活总有一天会产生诸多矛盾,可如果为了爱,不断学习注入新的血液,彼此之间相互欣赏对方,如此才能白头偕老,永结同心。反之则有“围城”之困。
老子曾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圣人的修行漫长且艰难,做一个“上士”更加贴近我们平民。
把知识、真理,融入生活学习当中,长此以往,量变则会质变,我们终会一点一点的把焦虑、浮躁、无知、困苦给消去,从而心生光明,活出自在,得在人生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