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s.focusky.com.cn/jnghm/czmy/index.html
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你觉得这样说有道理吗?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是不断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质,我们知道宏观的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那么这些微观粒子是不是也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寻答案。
首先齐读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掌握分子的特性.
2.体会实验探究的过程。
3.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我们知道分子看不见摸不着,那么研究分子的特性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呢?
先来想一想,向一杯水水中加一勺糖,这杯水是只有一部分变甜呢,还是整体都变甜呢?
生答:整体都变甜。
再来看一看,请同学们观看把一滴蓝墨水滴到水中。为什么整杯水都变蓝了?并解释其中的原因。
最后来猜一猜,让同学猜一猜盒子里放的是什么?(把一瓶醋放进黑盒子,打开盖子,就会散发出气味)同学们肯定能猜到这是醋。
那么请你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到的呢?学生说出自己猜出的过程。
由此得出猜想,分子不断运动。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为了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需要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那么怎么设计呢?
请先认真观察。在烧杯中放入少量水,加入几滴无色酚酞,然后滴入少量浓氨水,观察到浓氨水变红。通过演示实验我们得出浓氨水与酚酞相遇,溶液呈现红色。
那么,在这个实验结论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来验证分子不断运动这一猜想。
设计的实验:取三个A、B、C烧杯,在A中滴入几滴酚酞,烧杯C中放入一些浓氨水,然后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和C观察实验现象, 看到的现象是烧杯A中溶液的颜色变成红色,而烧杯B中没有变化。这个实验在一次说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质疑,既然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烧杯C中的氨气分子能够运动到A中,那么烧杯A中的酚酞分子也应该能运动到C中,那么为什么烧杯C中溶液没有变色呢?
对,需要时间。。如果放置较长的时间,也一定能够观察到烧杯C中的溶液变成红色。这就和我们的生活一样,需要时间,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下面我们来学习分子的另一个特性。
5+5=?同学们答:10。我说不一定。请观看动画。为什么会小于10呢?
还记得我给大家讲的书生向和尚问道的故事吗?我们今天来做一做。烧杯满了吗?没有。因为我可以向里面继续加入物体。新加入的物体占据的是原来的物体之间的间隔。这也就是解释上述的疑问。所以,我们得出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这一结论。
与此同时,我们还学到在生活中,做事情的顺序很重要。
我们知道,物质分为气态、固态和液态。那么构成这三类物质的分子之间的间隔大小是否一样呢?
请你动手试一试。自己动手感受,用针筒感受。捏空矿泉水瓶和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感受。捏气球,和按压桌子,对比气球和桌子发生的形变。
得出结论:分子之间的间隔从大到小顺序依次是,气体、液体、固体。
加上课堂小结:上一节课学习分子的概念,我们的研究方法是从一些分子模型入手,进行类比研究,这是一种思路。而这节课研究分子的特性,我们的研究思路是观察现象,进行猜想,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我们主要学习分子的两条特性,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我们主要学习了分子的两条性质。学有所用,下面我们来解决这几个问题。讲解课后题,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