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以一种不直截了当的方式影响他人,然后再影响自己。面对这种复杂的局面,最基本的一个结果是好东西虽然多,你却不能都要。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概念——理工科思维。
何为理工科思维?
比如你想看书,就不能这这个时间去看电影。我们要不停做出取舍。“取舍思维”就是“理工科思维”的起源。
“理工科思维”并不是让我们斤斤计较和讨价还价,而是要求我们知道每一个事务的利弊。
不是让我们有点好东西就高兴的不得了,而是做利弊分析后的或妥协或调整。
大到领导一个公司,小到买卖股票,只要你的工作要做很多决策,你最好理智行事。
具有“理工科思维”的人知道自己强烈的负面情绪会带来偏见,所以他们不会轻易纵容这种情绪。
本书有很多特别的观点,选取了其中两点作为记录和学习。
健康的经济学
工作和健康之间的取舍是怎样?每个人都知道加班可能会损害健康,实际大多数人在工作和健康之间仍然选择了工作。
那些为了工作而宁可冒着失去健康风险的人也可能是相当理性的。
高的风险必须给人更高的价格。
日本核泄漏事故,前往清理福岛核电站的全部志愿者的年龄都超过60岁。人们把这些志愿者视为英雄。他们的确是英雄,但他们是有理性的英雄。据一个志愿者说,他们的决定不是出于勇敢,而是出于逻辑:“我今年72岁,大概还有十几年的寿命。而就算被辐射了,也需要至少二三十年才能形成癌症。所以我们这些年长的人得癌症的可能性更小。”
一个选择了高风险高回报的人在健康出问题以后应该愿赌服输——再给他们一次机会很可能还是这样选。
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
“一万小时”来自《异类》一书,它告诉我们成为某一领域的顶尖高手,需要练习一万小时。
实际上,如果一个年轻人想成为顶尖高手,光知道“一万小时”的口号毫无意义。
每天练习3小时,完成一万小时需要10年,但这只是达到世界水平的最低要求。
很多领域要求的训练时间远远超过一万小时,不然,音乐家需要训练15-25年才能达到世界级水平。
强调练习的同时也不能否定天赋的重要性。对体育和音乐之类的项目,没有天赋怎么练都没用。
真正关键根本就不是训练时间的长短,而是训练的方法。业余爱好者自娱自乐的练习和专业选手的训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最好的教练,最好的有助于提高能力的环境,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时间,都是飞速进步的条件。
还有就是“刻意练习”
(1)在“学习区”(原来不明白的内容,通过学习后能够明白称为学习区;本来就明白就驾轻就熟的内容称为舒适区)练习,才有进步;
(2)把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
(3)在整个练习过程中,随时能获得有效的反馈;
(4)练习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
还需要“单独练习”
真正决定你水平的不是全班一起上的音乐课,而是单独练习。
总之,只有建立在刻意练习的基础上,总的练习时间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