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万维钢老师的说法,我这么个文人对此书的议论是感叹式的。确实,我无法用科学的方法来例证我对这本书的喜爱,也无法用事实数据实验来衡量这本书所带给我的感悟有多少,但是从我这个文人所能用的语言来说,万老师写的这本书让我从自身的价值以及对事物的看法方面收获良多。
也许也有很多人拜读过此书了,相信对第二章的《用强力研读书》中的什么是好的读书笔记有些印象,作者在其中总结了四个读书笔记的内容:1.清晰地表现每一章的逻辑脉络; 2.带走书中的所有亮点;3.带有大量的自己的看法和心得;4.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他书或文章有联系。而我想在此分享我的读书笔记也是因为书中作者所说,为自己能够更好的理解书中的内容而去做笔记。但是我发现第三第四个境界对我难度颇高,所谓万事开头难,先把第一第二个层次做好,再慢慢向第三第四个层次进发吧。
这本书的目录分为三大部分——反常识思维;成功学的解药;霍金的答案。而根据书本一开始赵南元教授所概括,三部分的核心词分别概括总结为:人性,励志,科学。
第一章反常识思维,作者用了很多案例(其实整本书都用了很多案例)去揭示了一些我们自己所知的“常识”的非科学性,提倡我们用科学的思维去判断问题。就如赵南元教授所说:本书所谈的人性,都是通过认知科学的实验研究,得出我们自身的认知倾向。这些倾向并非十全十美,往往造成我们的错误认知。生活中有很多自认为是常识性的东西,却无法得到科学验证,更有些通过科学方法的验证后发现是错的。
第二章成功学的解药,作者主要谈了一些励志方法论,并用了一些科学的案例去证明这些方法论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作者在其中谈论了很多成功的方法论,虽然或许有些在情感方面我不是很十分赞同,但是从科学验证角度来说作者的态度是有根据的。
第三章霍金的答案,作者再一次鼓励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去理解和解决问题,科学是一个求真的过程,是一件有格调的事情。
三章的描述整体是以概述,方法,总结的方式进行排布。在每一章中,作者都用了很多栩栩如生而又具有科学依据的案例来对观点进行描述。作者在成功学的解药章中说道——读书笔记的第一作用是抛开故事记住文章。所以接下来我会将我认为是文章亮点的论点部分以列表式的方式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小例子会列举一些,不过那些更精彩的案例就只能让大家到书中去拜读了。
第一章 “反常识”思维
1.作者一开始对比了文人思想和科学思想的差异,提出了“理工科思维”的起源和根本方法——取舍思维(tradeoff),即万事万物都有利弊之分。当某件事情做过利弊分析后,理工科思维要求妥协取舍,而文人则爱谈价值,喜欢不惜一切代价,所以也比较喜欢看动不动就把全部筹码都压上去的剧情。理工人理性,文人更感性。
2.每个人都爱看能印证自己观点的东西,却不爱看乃至忽略不符合自身已有观点的证据,这个毛病叫做“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如果你已经开始相信一个东西了,那么你就会主动寻找能够增强这种相信的信息,乃至不顾事实。
3.我们往往会为眼前自身利益不是特别相关的事情所争论。比如,美式民主制度适不适合我们,要不要抵制核电站,谁能获得本届欧洲杯的冠军等。最终这种争论的结果都是不欢而散,大家各持立场,很少妥协。而作者引用诺奖得主Rbert Aumann的话来说:如果理性而真诚的真理追求者争论一个问题,争论的结果必然是两个人达成一致。换句话说,如果争论不欢而散,那么其中至少有一个人不是真理追求者。理性的人在讨论问题时会保持一个客观的态度,当进行争论时会同时考虑对方所得结论的真实性和依据(前提是对方也是理性的),那么到最后必然双方会对一个结论达成一致。书中的案例解释的很具体,大家还不理解的话可以去看看。
4.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损失厌恶”,人们总喜欢获得而害怕失去。举个例子,同时对同一个工厂的两组工人下达要求。第一组要求只要在这一周正常完成工作就能立即获得100元额外奖励,而第二组则是工人现在就能拿到100元奖励,不过如果这周没有正常完成工作,那100块钱没收。结果,第二组在一周过后工作质量超过了第一组。这就是“损失厌恶”,每个人都更害怕失去。
5.作者提倡每个人都应该学点概率知识,并列举了从概率中得到的五个智慧:一.随机。世界上很多事情就是无缘无故发生了的,比如你中彩票了,这就是随机,你没有任何办法左右结果。二.误差。生活中绝大都是事情都是具有误差的,你想,尺画出来的直线就一定是直的吗?三.赌徒谬误。人们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掷一枚硬币,前面十次居然都是正面,就会觉得第十一次应该轮到反面了吧,其实扔硬币完全是独立的随机事件,这意味着下一次掷还是与前一次的几率一样大,以前发生的事不会影响未来。四.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很多独立随机事件的发生是没有规律和不可预测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智慧。如彩票分析师,其实彩票是一种纯粹随机的现象,根本没有规律。五.小数定律。还是掷硬币,投了十次发现八次是正面。统计数字很少,就很容易出现不均匀的情况,这就是小数定律。当然还有一个大数定律,如果统计样本足够大,那么事情出现的概率就能无限接近它的理论概率,也就是它的“本性”。
6.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有所谓的阴谋论。相信阴谋论很可能是人的一个思维本能。人们总是希望能给复杂而混乱的世界找个简单的解释,这个解释就是有个强大的力量,怀着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在控制一切。在可能性和合理性的区分上,如“阿根廷今天输球了与梅西发挥不好,阿根廷输球了”哪个可能性更高一些?不仔细思考的话很多人会选择“梅西发挥不好,阿根廷输球了”,这就是没有将合理性和可能性区分,阿根廷输球了当然比梅西发挥不好导致阿根廷输球的可能性更高了。所以,凡是都认为有目的,是普通人思维区别于科学思维的根本之一。
第二章 成功学的解药
1.科学的励志需要统计和实验得出方法,现在市场上的励志书很多都是名人轶事,其实不具任何的科学性。想要知道什么品质对成功最重要,科学的办法不是看名人传记,而是进行大规模的统计。真正能左右成绩的品质只有一个:自控。自控需要意志力,而意志力是一种有限资源,会产生疲劳。增强意志力有三种方法:自我监视,自我激励,还有养成习惯。
2.练习一万小时真的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吗?答案是否定的。想成为专家真正关键的不是训练时间的长短,而是训练的方法。根据研究作者提出了练习方法,就是“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总结为四点——(1)只在“学习区”学习。在舒适区学习你会越来越舒适,这叫生活。在学习区学习叫练习。在恐慌区学习,你会丧失信心,叫自虐。
(2)掌握学习方法,也就是现在流行的套路。大量的重复训练,高度的针对性,并不断磨练自身的基本功。(3)随时获得反馈。在有及时反馈的情况下,一个人的进步速度非常之快,而且是实实在在的。(4)练习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通过文中案例表明,单独练习比与别人一起训练所获得的提升更高。
3.最高级的想象力往往是不自由的。正是不自由,它的难度才大。这让笔者想起了所从事的设计行业,这是一个对创意和想象力要求非常高的行业。但是并不是让你去天马星空不切实际,那可能是艺术家,而设计师则要考虑更多东西,商业,用户,环境,社会意义等等。我们是是带着脚链跳舞的创意家。
4.关于时间。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多的,因此时间不是金钱。时间是围棋:你走一步,高手也走一步,高手获胜不是因为他走的比你多,而是他每一步都走在最有价值的地方。执行这样的效率,需要钢铁般的意志。
5.关于网络。上网的关键态度是要成为网络的主人,而不是做各种超链接的奴隶。高效率的上网应该像自闭症患者一样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以我为主,不被信息左右。
6.关于读书。读书是除实践外迅速积累见识的最好办法。好书要看两遍,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些心得,灵感和联系。第一遍读是为了陷进去,第二遍读是为了跳出来。而笔记本是对一本书最大的敬意。如何记笔记请看本文开头第二段。
7.创新是落后者的特权,过度自信是创业者的通行证。你想创业成功,请先变得过度自信。
8.在中国俗话说“社会关系是第一生产力”,在这其中,正真有用的关系不是亲朋好友这种经常见面的“强联系”,而是跟你只有几面之缘的“弱联系”。“弱联系”的真正意义是把不同的社交圈子连接起来,从圈外给你提供有用的信息。弱联系理论的本质不是“人脉”,而是信息的传递。
第三章 霍金的答案
1.破解世界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看书(理论),一个办法是直接上手干(实践)。科学的本质态度是检验。
2.所谓的“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方法是指采取搜集案例做统计分析的办法。流行病学的结果远远不能作为最后的科学结论,但是这个方法仍然是科学的办法,也可以说是在你没有别的办法的时候所能使用的最科学办法。
3.好的科学除了能证明因果关系之外,还必须有一个机制,得能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科学研究的真正关键在于发现机制。每一篇论文都是我们从感觉到客观事实,从客观事实到因果关系,从因果关系到能推广使用的机制。
4.科学要求解释。你不能说“我看到这个现象,而你们解释的不对,所以它一定是个新东西”。所以科学方法是一种超越了人类本能的思维方式。
这篇读书笔记中的内容大部分都是结论。而我们知道结论需要研究,研究需要论证,论证需要数据和实验。书中万老师运用了很多精彩的案例来支撑他的结论,严谨而科学,结合着这些案例看结论,相信你会学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