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书是圈圈推荐的,这本《伊斯坦布尔假期》是马克.李维的第12部作品,据说一上市就风靡了整个法国,一部令整个欧洲怦然心动的爱情疗愈小说。关于作者,了解的不多,被称为法国的丹.布朗(后来查了一下百科,丹.布朗是美国畅销书作家,著有《达芬奇密码》)。
然后,这个故事开始了。
战后重建的时期,阿丽斯是一名无忧无虑的伦敦调香师,晚上常在家款待三五好友,喧哗声屡屡引起脾气古怪的邻居戴徳利先生的不满。在一次去游乐园玩乐的周末,一位占卜师告诉她,阿丽斯必须进行一次漫长的旅行,在旅途中她会遇到六个人,并最终引导她找出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伊斯坦布尔将会是他们命运的交会之地。爱情潜在的序幕从占卜师的那句话拉开了。阿丽斯是个无神论者,她为此而困惑,辗转,向戴徳利先生倾诉自己的痛苦,最终在邻居戴徳利先生的鼓动下,与这位专注于画十字路口的画家邻居制定合约,踏上了寻找真命天子的寻爱旅程。
从一开始,这段旅程就注定了不会平凡。命运的征兆让两人踏上了充满异国情调的古都伊斯坦布尔,他们互相帮助支持照顾,互相磨合交流玩乐,一些微妙的依恋,一些温情克制的情感已经悄然滋生,“她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我也不是她喜欢的那种”在爱情面前,这句话显得多幼稚可爱。
跟随旅途的深入,他们认识了一个又一个预言中的男人,伊斯坦布尔最好的导向坎先生、帮助查明身世的领事先生、逝世养父母的老邻居让人尊敬的泽米尔利先生、偶然也可以说的巧合遇到的卡迪孔小学老师、年幼时的乳母伊玛泽太太、失散多年的弟弟拉斐尔,这些人带着手中的钥匙,为阿丽斯推开了一扇又一扇通往真相的门,也一步步推动着故事的发展,揭开了阿丽斯秘密的身世。
初读,我不理解,为什么作者笔下安排戴徳利先生缺席了这段身世揭秘的时期,他留下了阿丽斯,托付给第二个人坎先生悉心照顾,继而回到了阴雨潮湿的伦敦作画。坎如我,不理解这样的行为,戴徳利说了这样的话:
这是一种害怕,是一种担忧,也是一种变式的爱。戴徳利爱上了阿丽斯,从开始,从第一眼的爱情。他行事可靠,风趣又魅力十足,却在爱的面前如此胆怯,他为阿丽斯安排了伊斯坦布尔的寻爱之旅,他想给她自由,也试图让她远离自己的伤害,这种克制深沉的爱,浓郁轻缓。
就像老话说的,命运所有的安排都有自己的道理,两人的分离,才为这份隐秘的爱情添上一把旺火。
“我们在伊斯坦布尔散步的那最后一个晚上,你终于是我的朋友了。就像歌里唱得一样,你轻轻地拂过我的灵魂,你改变了我,你让我忽然产生了爱人与被爱的渴望,我怎么能够原谅你呢?你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使我成为一个更好的画家。”
――――戴徳利写给阿丽斯的信
独处异国,他们开始依靠书信交流、慰藉,彼此开始意识到对方对于自己的重要性,在言语中更加清晰的表达想念,直到阿丽斯结束了这段寻爱之旅,一个人回到伦敦,一张游乐园门票揭开所有幕布后的真相。戴徳利先生就是那个占卜师口中在那个夜晚经过她身后,与她在伊斯坦布尔命运交会的人,自然也是她生命中最重要人的,那第七个人。
这个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我钟情于作者布下的这个局,心甘情愿往里钻了,再满心欢喜的走出来。谈到两人商定的寻爱之旅,不管这份当初由彼此从自身需要制定的合约里是否夹杂着阿丽斯寻找香水灵感的动机,还是戴徳利想要那件采光好的大玻璃窗公寓的小心思,文末所有故事如珍珠串联最后的基点都完好的落在了“爱”上,这就像拗了一大圈,最后还是回到了原点,找到了那个最初的人,也是最终的人,多幸运。从一开始你就参与了我的生活,见证了迷茫与犹豫,陪我寻觅与成长,最后的那一回头,微笑地说道,原来,你在这儿啊,一直都在这儿。这番铺陈故事的巧劲儿,多少让人想起了古言“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迂回曼妙。
这也许就是一场冥冥之中注定的爱情,一次改变命运的神奇之旅,两个人命运的交会,大概故事的本身就是爱情与浪漫吧,不愧为法国。
如果可以,我也希望有这样一次冒险之旅,我会记住你的样子,你的呼吸,你的脾性,绕一个圈也没关系,最后一步跳到你怀里,啊哈,找到你了,多有趣。
最后啦,感慨一句,所有一切的美好都值得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