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了“偷懒”,一年就制造出上百亿的“懒人市场”,由于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如何高效的利用闲暇时间就显得十分重要。
阿里公布的一组数据揭示家务清洁类机器人普及率最高,其中,扫地机等家政清洁机器人销量增长超过100%;90后购买人数最多占比4成。
一名90后用户评价道:“扫地机、擦窗机一套下来5000元左右,保洁阿姨压力很大啊。”
但有些用户却认为,家政清洁机器人并没有达到真正智能,实用性能还有待提升。
而扫地机等家政清洁机器人的综合成本并不比家政人员低,于是我们针对扫地机做出了相关性能测试,发现扫地机器人因躲避障碍物而错过本该清扫的垃圾,而有些清扫过的地面产生了重复、反复清扫的问题,致使未能完成地面清洁。
同时我们请了一位家政服务人员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清洁,结果地面、窗户玻璃以及桌面等都达到了非常有效的清洁目的。
由此可见,家政清洁机器人真正的实用性能并不是很高。
数据显示,目前,发达国家服务业人员的比重处于60%-78%之间,服务业发展较好的发展中国家也在40%以上,而我国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仅为32.4%,不仅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也与不少发展中国家有较大差距。由此可见,中国的家政服务业一直处于供需结构失衡状态。
中国家政服务的主力消费人群是80、90群体。此类消费人群是我国互联网的主流网民,他们深受“懒人经济”的影响,越来越青睐于服务性消费,以此来换取闲暇时间,节约时间成本。因此,相较于家政服务价格,他们更注重家政服务的品质。
根据《中国家政市场就业及消费报告》显示,90.8%的家政从业者年龄在31-50岁之间,49.8%为高中/中专/技校学历,其中女性比例占据95.5%,并且有59%家政服务从业者来自农村。
因此,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大多存在年龄偏大、教育水平低、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促使消费人群对家政人员的身份信息、执业资格、专业能力等产生怀疑,这就造成雇主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一边是雇主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一边是雇主对家政人员服务能力的担心。万亿市场下难寻“放心阿姨”,便是当下家政服务业的缩影。
那么,家政行业应该如何突破困局呢?
1.增强对服务人员赋能能力,对在职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机制,尤其是月嫂、育儿嫂、康复护理员等专业技能性强的岗位,以专业化、知识化的服务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减少消费者流失,撬动供给端的持续供给和品质供给能力。
2.重构家政O2O模式。
2014年,家政行业由O2O的兴起也随之进入了O2O商业模式的新阶段,一时间,众多企业通过家政O2O的模式挤入家政服务赛道,涌现了包括云家政、e家洁等O2O家政平台。
然而,家政还未迎来“春天”,似乎已经陷入了“寒冬”。“e家帮”、 “小马管家”等互联网家政企业倒闭破产的新闻频频出现,预示着,家政O2O模式亟待重构。
在58同城的《报告》中有75%的受访者认为家政是生活必须、不可或缺。他们对家政人员的雇佣呈现出“中长期”趋势,按照这种趋势来看,家政市场前景广阔,宏观环境呈现利好态势。
随着90后消费升级、消费观念的转变,家政行业正迎来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