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坝美,是从购书中心随手翻到的一本书《坝美》, 书里的图文是足以让人“惊艳”的。这个特别的名字,便印在了脑海中,我知道有一天,我一定要去这个地方看看。后来,曾在网上认识一个人,他去过坝美,对那里极力推荐。记得他还发过他的博客链接给我,看了他写的《桃花源记》。于是坝美,自然成了这次云南流浪的目的地之一。
再一次出发了。我一个人坐上开往广南的长途夜班车,第二天,在一个细雨朦朦的早晨,到了广南,然后转乘开往八达方向的班车。
车出县城,就见湿润的田野、远山、屋舍。昆明的喧闹仿佛是上一个世纪的事情。
虽然仍有不安和迷茫,但我已习惯了这样一个人的旅行,习惯这样辗转于一辆辆大小客车,安安心心地赶路睡觉。这一段的路途结束,下一段路途又将开始。明天在何处,无需去想。都会结束,都在开始,一切只当需要去接受。
行车一个小时左右,到了法利村。下车,沿指示路牌往叉路走约十多分钟,就到了“出水河村”。河水延伸进一个山洞,那就是进入坝美的洞口了。
买了票,坐上渡船。筏工撑起竹竿,小船便缓缓驶进了山洞。
当黑暗逐渐吞没了所有的光线,洞中伸手不见五指。只听到筏工的竹竿轻轻划过的水声,以及不知从哪里吹来的凉飕飕的风声。黑暗中不知过了多久,终于感觉前面有光亮了。原来洞中有个天窗。光亮中,筏工指着一块石头说那是毛主席相。仔细看看,确有几分相象。
小木船重新进入黑暗,又不知过了多久,前面又见亮光,终于到了洞口了。上岸走出洞口,果然是“豁然开朗,土地肥沃,屋舍俨然”,好一个世外桃源!
出了洞口,走过一个小桥,便是一条通往村子的小路。几个盛装的壮族少女,手里端着酒壶酒杯,正向渡口走来。不是来迎接我的吧?可是当我走过她们身边,她们却无动于衷,显然要迎接的是另有其人。心有不甘,于是向她们问了一句“你们好!”其中一个少女羞羞地一笑,现出嘴角两个甜甜的小酒窝,说了句“你好!”
村中阡陌交错,菜花盛开。偶尔有村民来住于陌间,但对于我这个外人的到来,仿佛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全无“见渔人,乃大惊”的局面。
家家都绑好了一头大肥猪,在屋外准备杀。快过年了,家家都在杀年猪呢。
开始感觉肚子饿了,我该找户人家吃顿早餐。
村子里倒是有几户人家挂着“农家乐”、“农家饭庄”的牌子,也不过是农民在自家门口写个木牌,用自家的房间和饭菜招待客人吧。我正想要随便找一家,就看正前方一家颇为整洁的房子,藤草编织的门匾上写着“兰草堂”,估计有住宿的。信步走入,庭院里兰草芬芳,果然雅致。高喊了声“有人吗?!”走出一个15、6岁的姑娘,她说这里可以吃饭住宿,但是她爸爸妈妈在外面杀猪,要我等他们回来。于是我坐在她家的小院里,和姑娘那个3岁大的小弟弟嬉戏。等她家大人回来时,我已经和那个小家伙十分的熟捻了。
主人家回来了,给我做了一碗香喷喷的农家面条,我就美美地和主人家那个3岁大的顽皮小儿一起,坐在小凳上吃。灶堂里的火,烘烤得身上暖暖的,只是柴火冒出来的烟熏得我一直眼泪汪汪。
姑娘说要出去洗头,我正好想出去走走,便随她一起出去。
整个村子,怕只有我一个游客吧。村中人忙而不乱的做着过年的准备;放养在外的大小鸡鸭,悠然地在灌木丛下啄食;看家的大黑狗,巡警一般在屋外徘徊。地里菜花开得正灿烂,而路边桃花却只有三两支,不然,就真有“桃花源”的风光了。
村口水车旁的井边,几个媳妇姑娘正在洗菜,洗衣。井水是温水,看上去正冒着热气。姑娘拿着面盆直接勺了水就可洗头。旁边流过的河水,流过田间时分了叉,绕过一个“小岛”后又汇合。分叉的河,一边是男河,另一边是女河,据说村人就分男女在那里洗澡,河水如这井水一般,长年恒温,冬暖夏冰。
按村里的习俗,每家杀了猪,都要请亲戚朋友来吃饭,叫“杀猪饭”。主人自然也热情地邀请了我中午一起吃这一顿“杀猪饭”。一回到“家”,我那个新认识的小老朋友,就开始缠着我玩。他喜欢坐在小凳子上,让我推着他在院子里走。小没良心的,自己是玩得高兴了,可怜我的老腰,弯得酸疼。我说不玩了,小子就自己跑到外面顽皮去了。不一会儿,见他站在门口,手上举着小树枝,指着另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稚气地喊着话。另一个小孩也在对他稚气地喊着话。他们说的是一种我听不懂的话,那架势,象吵架又不象吵架。
我问他姐姐:“他干什么?说的什么话?是不是在跟人吵架呀?”
姑娘说:“他说的是壮话。他说不许别人走进我们家。”
两个孩子喊了一通话,不一会儿,小子追着那个孩子出去了。又过了几分钟,小子一个人回来了。
我问:“你把侵略者赶走了?”
那个凯旋回来的小英雄却似乎对自己胜利并不以为意,树枝也不知扔到哪儿去了,又开始缠着我教他写字。
——我就这么绕有兴趣地看着小孩子们的逗乐,看着他们的简单童趣,仿佛自己的生活变得简单而充满了童趣。
午后,主人家有亲戚来了,原来是草堂的老板。夫妇、姐妹一共3人,说明天有县领导要来,他们要准备招待。——哪里有什么世外桃源?到哪儿都有打着白条、公款吃喝的县领导。
村中人每家一年才杀一头猪,只有这个时候才有新鲜的猪肉吃。而这头猪,要吃上一年,为了保存,要把它做成腊肉。下午,一家人坐在院里做腊肉。他们把大块大块的猪肉放在一个个大盆子里,用炒热的盐往上抹。听说这是做腊肉的第一道工序。我便搬了小凳,在在旁边看。一边有一荐儿没一荐儿地和他们聊着闲话。农家的日子,清淡简单,却不失快乐。
村子不通电,晚上只能点蜡烛照明。晚餐就和这一家人就着蜡烛打火锅,吃着的今天杀的猪,那头农家用米汤剩菜养了一年的猪。晚餐后,和主人一家在火堆旁聊着天,烤红薯、烤芋头,真是人间极致的美味。。。
第二天一早,主人家在忙着招待县里过来的百来号人时,我又独自到村里闲逛。坐船过了猴爬岩,走了还没开花的桃花谷,还坐船从村子的另一个出口——汤那洞,出了村子再原路返回。村子有两个出入口,都是经过一条地下河,从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山洞坐船通过,地形似乎与书中的桃花源特别相似。
由于交通不便,村子长年与世隔绝,过着“不知有汉,不论晋魏”的日子。近几年开发作为旅游点了,才渐渐被外人所知道。现在村中人只怕难以再怡然自乐地过着自己的悠闲日子了。外面的人,常常来打扰村里的平静,尤其是以各种名义来视查的领导们。
其实,哪里有真正的世外桃源呢?也许,真正的世外桃源,只存在于自己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