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归是一直在变的。可具体变了哪里,连自己都说不出来。
之前一直怂恿妈妈一起去哪里哪里旅行。当妈妈问我旅行有什么好玩的,我说,可以去不同的地方感受感受,或者到有山有水的地方,看看我们的祖国(没错,就是这么文艺与矫情)。至今还记得,妈妈回答说,这有什么,你是不在农村长大,这些山啊水啊,我不知道看了多少回了。我好像从来没有这样想过,对啊,看惯山水,好像已经没有旅行的必要了。可是没过几天吧,我又开始觉得,多出门还是很有必要的,把书上的知识都变成自己的真正经历总会有种神圣感。
我的立场总是这么容易摇摆,所以我一度认为我是一个没有底线的人。
我好像没有什么憎恨至极的人。但一旦从心底里讨厌某个人,我就会下意识渐渐疏远,拒绝接触。无法做到爱憎分明。不管是任何人做了任何可怕的事情,我好像也有办法去理解。因为我觉得,一个人变成这样,不会是无缘无故。要不就是社会对他太残酷,要不就是真的变态,很多情况下我都承认第一种。
我们变成什么样,都是社会造就的。
周末和我并肩走着的宿友突然发出一声感叹,啊,学姐穿这样,都差点认不出来了。另一位宿友搭话,毕竟快毕业了,要步入社会了。我没看见学姐穿了什么,但在脑海里却能想象出来。无非是化了一个明艳动人的妆容,穿上剪裁得当的衣服,或者可能在踩着一个小高跟,手上还得拎着一个小包吧,然后擦肩而过的时候闻到她身上淡淡的香水味...嗯,这是我对成熟女人的所有想象。
再看看反光镜里的自己,蓬头垢面,穿着松松垮垮的一身,还自我感觉良好,用"这就是真实的我"这样的借口来掩饰自己没有品味的事实。扯出一个微笑自以为是世界上最纯真的笑容,内心还感叹一句,噢,还好,现在的自己还没有被这个世界改变。
有时有很多想法,觉得那些大人们还真的很可笑。
一边要求永远得体淡定的谈吐,可一边又不住地缅怀已经逝去的青春。妄想逃避现在一个又一个烦恼。所以每当那些无疾而终的青春当上荧屏的时候,黑暗中总会有那么几个人红着眼吧。
适者生存。哪里有那么多弱者?
渐渐觉得,大学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在这里,每个人都像约定好了一样,容易变得坚强、独立。
在这里,即使你一个人走在路上,也不会有人觉得奇怪,不会有中学时某某经常自己一个可能是人缘不太好吧的偏见。
在这里,即使熬夜做PPT、准备多少presentation、有过多少奇怪的想法并一心一意地去实现也不会有人觉得奇怪,不会有中学时某某不务正业的错觉。
在这里,甚至是可以体验人生很多不同感觉的地方。第一次站在全班、全院面前讲话、第一次担起工作重任、第一次毫不犹豫地起身回答问题、第一次看到原来人是可以优秀成这个样子...尝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感觉,就像上瘾一样,想尝试更多的感觉,慢慢打开自己的心,慢慢去拥抱眼前的一切。
如果说大一教会我的是努力不止,必有回响,那么大二教会我的除了责任,还有对他人的爱。
在别人的爱护下,我终于开始学会去爱人。老师问我一个问题:你觉得你带给身边人最好的礼物是什么?我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词是Love。但与其说是自己给别人的礼物,还不如说是别人给我最好的礼物。
看过一部韩剧,说的是女主人公遭到校园暴力,受到孤立的故事。交朋友不是为了炫耀自己有多能干或者要找个人一起上厕所,而是为了感受关心另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交付自己的真心。就算自己过得一般也在担心着身边的人好不好,这才算得上是一个牵挂。有牵挂总是一件好事,你不是一个人在对抗世界。那么多事情还怎么算值不值得,做了就值得,后悔也没用。
终于,到了最后。
总觉得自己从一个悲观主义者变成了一个悲观的积极主义者,或许下一步就是乐观者?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