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般人的理解,闲书就是“没有用的书”,对吧?跟工作学习没有关的书,不能够给我们带来实际利益的书就是闲书。
我所谓的闲书,按传统图书分类法,就是经、史、子、集里边的“集”。前三类大多厚重、深奥,是要学以致用的,读不出闲来。就是“集”,到我这儿,还专门要挑那些边三角四的,比如唐宋笔记、明人小品。
比如说,我读一本小说,既不能拿它去评职称,也不能通过它挣钱,为什么还要读它呢?—理由是我们要休息,要读一些能够让我们放松的书,在这个意义上,读闲书是很有道理的。小说为什么不叫大说呢,就因为小说是一个没有用的东西。所以呢,读小说的人还蛮有超越性的,蛮能享受生活中闲适的这一部分。
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中,把认识这个世界的本质,看作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这跟中国人非常不一样。中国人很多时候,会欣赏世界,会把世界看作可以跟人融为一体的对象。但西方不是这样的,他们认为这个世界的本质是由精神和物质两个部分构成,人可以通过观察和沉思,把握到世界的本质,这是闲暇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闲暇还有一个功能是崇拜:人们通过崇拜的仪式,来跟上帝融为一体,从而把握这个世界的本质。
就像亚里斯多德很早的时候所说,我们之所以不能闲下来,就是为了我们最终的闲暇,因为闲暇是人的本质追求。我们为什么要工作呢,工作本身不是我们的目的,工作是为了让我们有时间来闲暇,在闲暇中思考世界的背后是什么。
有时也觉得,这样贪恋闲暇有遗老遗少之气,与新时代不符,招人厌吧?而且不求上进没有斗志。读闲书能读出什么学问呢?一麟半爪雕虫小技而已,不刻苦攻读系统学习,害臊还来不及,还好意思这儿说三道四。可是再想想,我的职业是编辑,早有前辈指出,编辑应该致力做杂家,闲读书、读闲书对我做杂家还真有帮助。最重要的是它让我快乐,这就足够。更何况有时雕虫小技里,也能读出大气魄。《南亭笔记》中记载了纪晓岚为某戏馆撰写的一副对联:“尧舜生,汤武净,五霸七雄丑脚耳,汉祖唐宋,也算一时名角,其余拜将封侯,不过掮旗打伞跑龙套;四书白,五经引,诸子百家杂曲也,杜甫李白,能唱几句乱弹,此外咬文嚼字,都是求钱乞食耍猴儿。”
这是个向前冲的时代,人人都在名利的旅途奔波,我也身在其中,无力挣脱。古人说,浮生难得半日闲,这话搁我这里,要改成浮生难得半“时”闲更恰当。退一步说,即便真有了闲,可逍遣的场所多了,剧场、酒馆、音乐厅,这人拽那人拉的,不自觉两脚就往那儿挪了。
你问一个人,为什么要拼命工作呢?因为要挣很多钱。为什么要挣很多钱?因为要买房子。为什么要买房子呢?因为我的房子还不够大—所以就不停地工作下去,成了“异化的人”。异化的人就是没有目的的人,碎片化的人。
今天的我们不知道,如何把人的内在精神活出来。尤其不知道,人最重要的就是要自由。读闲书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重新恢复人的自由本性,找到一个自由的世界。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