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那一年的7月初,只身拖着个大黑箱子来到北京,第一次邂逅了这里的夏。
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 能够在大脑里勾勒出来的影像恐怕,就是那年真的好热。热到完全颠覆了我这个南方人对北方的想象。
由于刚参加工作,收入有限,花了38元买了一台塑料台式风扇来对付。心想北京可是大北方啊, 能热到哪去,后才知道这个想法多么可笑。连续经历了长达近两个月的烈日灼烤,才等到迟来的降温。 那时我又反转式的转变了观念以为北京的夏天跟南方热是一样的。 但之后的几年其实也并非如此,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征,让晚上能够稍微不同于南方的热。 时间长了,我就知道了,原来初识的那个夏天是最热的夏天。 也许这就是老天给刚刚踏入社会的"冬天鸭"一个考验吧,总算我是熬了过来。
冬.
这里的冬是肃静的,凛冽的, 灰白的,漫长的...
然而没经历过的人是不会有这样的体会,就像你不触摸就无法感受到对方的体温。
在这经历的头一年冬季,是根据此前南方生活的经验。觉得大约也是要置办棉衣啊保暖衣裤什么的,所以早早就把该准备的准备好了,随时迎接寒冬的到来。它倒也没放我鸽子,如约而至了。
一开始并没有华丽的漫天雪白,北风呼啸。它降临的十分安静,像是一层层素纱,每天从天空中慢慢笼罩一层下来,一天接一天的,把大地轻轻拢盖。直到空气都变成了淡雅的浅灰色。尽管眼中的世界看上去还是有颜色的,但脑子里映像出来的画面是单色的,纯粹的单色。
因为工作生活,大多时候都是呆在室内,室内又都是有暖气的,这样形成了一个奇妙的反差,出入一次门相当于,经历了人间冷暖两重天。 最冷的时节,室外经常-10°左右,稍微待得长久了些,棉衣保暖裤都抵御不了,所以这边还有卖厚厚的毛线袜子和毛线裤子的。 我仗着年轻,自然对这些“重型装备”是不屑的,因为臃肿会让形象大打折扣。但我也尽量的减少室外的活动,特别是晚上。晚上室外活动脸不遮住的话,会有直接的感觉,像是细小的刀子在慢慢划拉着暴露在空气中的皮肤,一刀一刀直到麻木。白天如遇到有风也是一样的体验。
那一年刚兴起网络上买火车票,春节回家的票,在网络上没抢到,但回家心切,就冒着严寒,早上6:00就赶到北京西站去排队购票。 那次领教了它的凛冽。 排了大约2个小时。 这2小时漫长得像是两年,冻得我鼻涕甩荡,脚指头一根根像小冰棍似的。那一刻心里是真心不会嫌弃毛线袜子和毛线裤子了, 当时恨不得马上弄床棉被裹着了。哪还顾得上半点斯文风度。总算我还是熬了过来,顺利买到了票。
春天开往家的票。
春和秋都去哪儿了?
这里的春天和秋天都是过客,惊鸿一瞥。
它们的归属我想终究是在南方。 春天来这里的时候,满天飞舞的是柳絮,像极了鹅毛大雪。只是一但有风,地上的雪花还会一团一团的,又飘飞起来,奇幻而又怪诞。秋天路过此地的时候,那些年是有些黄沙的,有时候也不知道是黄沙还是黑砂,甚至夹杂了一些什么塑料袋树枝桠什么的东西,呼呼啦啦的,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最近两年慢慢风没了,雾霾来了,我甚至开始怀恋起那黄风乱舞的瞬间,觉得有点江湖,大漠,侠客,的意境。不管怎么样他们是短暂的,是过客,是岁月留下的拖影,也是美好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