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夜时哲人否定心理创伤,肯定目的论,青年回家一周后,经过深思熟虑认为“目的论之类的学说只是一种诡辩,精神创伤确实存在。人既不可能忘记过去,也不可能从过去中解放出来。”现在青年准备将一切争论结束在第二夜。
第二夜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1.自卑是因为害怕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
青年只能看到自己的缺点,但也想能够喜欢自己却做不到,所以他很自卑。
哲人认为青年之所以自卑,是他给了自己“不要喜欢自己”的决心。为了达到不要喜欢自己的“目的”,所以才只看缺点不看优点。因为不喜欢自己是一种对青年而言的“善”。
青年的“目的”是“避免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如何达到“目的”?只看缺点。
万一遭到别人的拒绝,可以以“因为我有这样的确定才会让人拒绝”的理由来逃避,还可以幻想“只要我没有这个缺点也会讨人喜欢”。
哲人举了个例子:一个女学生喜欢一个男孩,但她患有“脸红恐惧症”——害怕见人,一到人前就脸红。所以找哲人,希望能治好自己的“脸红恐惧症”,但其实是因为她自己需要脸红这一症状,可以以此为借口逃避表白带来的拒绝和失恋可能带来的打击和自我否定,所以她可以用“我之所以不能和他交往,都是因为这个脸红恐惧症”这样的想法来进行自我逃避,而且也可以抱着“如果治好了脸红恐惧症我也可以……”之类的想法活在幻想中。
这种情况不只限于她。考生会想“如果考中的话人生就会一片光明”,公司职员则会想“如果能够改行的话一切都会顺利发展”。但是,很多情况下即使那些愿望实现了,事态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换汤不换药”,汤指“环境”,药指“懒惰的我”。
为什么我会频繁辞职?因为我对未来不确定、迷茫、恐惧。
为什么会对未来不确定、迷茫、恐惧?因为我没有过好当下的每一个瞬间。
2.人的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孤独不是因为只有自己一个人,而是远离了周围的他人、社会和共同体,想要体会孤独也需要有他人的存在。不存在个人的“内部烦恼”。任何烦恼中都会有他人的存在。
烦恼是因为有可以比较的他人存在。哲人身高只有155CM,他曾经也苦恼于自己的身高,想拥有正常的身高。155CM的身高只是一个低于平均数的客观测量数字而已,如果没有其他人的存在,那么155的身高就是正常的身高。问题不在于有所欠缺,而在于如何看待这种身高以及赋予它什么样的价值。
哲人从朋友那儿得到启发:他有“让人感觉轻松”或“不让人感觉太有威慑力”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155厘米的身高也可以成为一种优点。不管是优点还是缺点,都是人的主观臆想,主观有一个优点——可以用自己的手自由选择。所以把自己的身高看成是优点还是缺点,全凭自己主观决定。
3.自卑情结产生“优越情结”——“虚假优越感”
对自己的学历有着自卑情结,认为“我因为学历低,所以才无法成功”。反过来说,这也就意味着“只要有高学历,我也可以获得巨大的成功”。
如何去弥补自己欠缺的部分呢?最健全的姿态应该是想要通过努力和成长去弥补欠缺的部分,如刻苦学习,勤奋练习,努力工作等。但没有这种勇气的人,就会陷入自卑情结。
“学历低才无法成功”进一步变成“如果有高学历自己很容易成功”,用这种话来暗示自己的能力。潜意识就是“真正的我”其实非常优秀。虽苦于“学历低”带来的自卑感,却没有勇气通过健全手段进行改变,又无法接受“无能的自己”,就会产生虚假优越感——表现得好像自己很优秀,继而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中。
如:虚报履历或者过度追逐名牌服饰等属于一种权势张扬、具有优越情结的特点。这些情况都属于“我”原本并不优秀或者并不特别。而通过把“我”和权势相结合,似乎显得“我”很优秀。这也就是“虚假优越感”。
简单来说就是越缺什么,越炫耀什么。
借助权势的力量来抬高自己的人终究是活在他人的价值观和人生之中。这是必须重点强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