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后绝对不会这样对孩子”。
“绝对不能让孩子像我一样,长大了记恨父母”。
“绝对不能小看自己的孩子”。
“给孩子提供多种选择建议,绝对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
……
我时常会有这些想法,在原生家庭受到打击,或者不满意父母某种做法的时候,或者是遇到事父母没有指导建议时,或者是遇到事无法跟他们沟通,或者是沟通了会面红耳赤甚至鼻酸泪流的时候。
还有些父母另类的鼓励方式,真的如同压倒我们自信的最后一棵稻草。“你看谁谁家的某某多有出息”,“你是啥都弄不好”,“说过几百遍了就是记不住”,“混球一个”等等。
我最明白当子女的心情,理解父母的初衷,却不同意他们的做法。所以我不想走父母的老路,可能孩子也会走我的老路,到时候我们又形成一个复制过的一代。彼此不那么愉快的相处,甚至很难相处。
虽然我看到了问题所在,可是就是改变不了那种小时候所塑造的性格,所以每次想好好跟父母谈谈,甚至是撒娇,却发现很难开口,即便是开了口却谈不深。
我为自己不能改变而愤怒,也为父母没有发现问题而痛心。可是就算他们发现问题了,他们能改变自己的说话和处事方式吗?恐怕不能。我带着这种性格三十年了想改却改不了。何况他们的性格与脾气已经协同已经五十多年了。
那该怎么办呢?难道就这么放弃改变现状,改变环境吗?不能。长远看来,如果这种相处方式不改善,我们依然我行我素,对彼此,对整个家庭都是一种伤害。
还是从自己做起吧,我唯一能说服和改变的还是自己,无论有多难。因为我不想让孩子们跟我一样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为了孩子们有一个健全乐观的心态。也为了自己老的时候不被孩子疏离。
性格方面的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点一点的改变。首先是低姿态,做一个谦恭的孩子。本来在父母眼中就是孩子,偶尔犯错,冒傻气,也不是什么难堪的事情。笑一笑,认个错,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
其次是遇事可以先问问父母的意见,耐心听,记心里。如果有什么不同意的地方,可以讲出来,耐心跟他们沟通。而不是像愣头青一样,听不进去建议,固执己见,我行我素。如果他们不理解,或者不接受,也不要起正面冲突,告诉他们“我会考虑的,我自有分寸”。
对于很多已婚人士来说,在育儿方面会跟父辈有很大的分歧,甚至争执。尤其是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格外紧张,分外较真。真的很容易剑拨弩张,爆发家庭战争。我们应该明白,父辈和我们一样是对孩子好,希望孩子好,可是考虑角度不一样。
比方说,给孩子喂饭,你主张让他自己吃,不吃饭碗端走。而父母是生怕他饿着,哄着喂着吃,遇事你们开始争执不休。你怪父母看不到这种做法的长久危害,他们怪你不心疼孩子,就喂一顿怎么了。然后呢,不是你妥协就是他们妥协。看看孩子随后的做法,然后再和父母好好沟通,只要对孩子好,他们会慢慢接受的。
还有一点是作为儿媳和女婿,会跟婆婆家的人和丈母娘家的人有矛盾。有了伴侣我们才多了一对父母,虽然没有血缘关系,没有养育恩情。对于家庭琐事上,难免会有矛盾。但是家和万事兴,包容,体谅一点,自然都会理解。
以前看过一个小品,主题是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家是讲爱的地方。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虽然越在乎的人伤得越深,可是因为在乎所以有爱,让爱去感化一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