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本人也是在收藏圈摸爬滚打多年,对于当下古玩圈的各种乱象,今天要来说道说道。
第一,你们收藏的是“古玩”不是古董!
很多藏友在介绍自己的“古玩”说的最多的是:“我的藏品都是祖上传下来的!”。当然小编不否认我偌大中华,很多藏友祖上的确是达官显贵,有不少的奇珍异宝。姑且不说你是怎么从战乱的时代挪至今日的,也不说你是如何躲过文革的。这一类情况毕竟是少数吧!
那么,剩下的“祖传系”你们作何解释?恐怕大部分的玩家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自己编造一些自己差点都信的谎话吧。这中间你们想干什么只有你自己清楚。找一位“接盘侠”可能是很多人的想法吧。这里小编不做多说,希望藏友们在接触藏品的时候,自己要有一定认知。圈内人都知道,没人听故事的。
第二,你手里的“国宝”大多是廉价的“地摊货”!
这点很多人不服气,凭什么?老子收藏了二十多年,对中国陶瓷史,制瓷工艺可以说是了如指掌。明辨天下电炉烧制、柴炉烧制,灌注工艺等等不要太清楚。诸如此类的言论,小编见得不少。小编前几日去了一趟景德镇,看到的景象让人瞠目结舌。景德镇有一条街,店主一边看店卖些艺术品,一边拿着笔在瓷胎上勾线、填彩,那手法可叫一个专业。甚至有些技艺娴熟的老师傅,代写历代官窑款,5元一个10元一个......
所谓“国宝”的玩家,一种一病态;一种是被别人忽悠后接茬忽悠。就就像股市的“韭菜”般,倒下一批,马上又有一股“新鲜”的血液流淌进来。乐此不彼。
还有这样的“国宝”
第三,局中局,工艺品一条龙!
很多收藏者除了在互联网上看资讯外,还喜欢聚集在微信群中。这个地方非常“热闹”。3个一扎5个一伙的,有充当大师的,有专门供货的,发出来一件东西“大师”们就开始“点评”了。明代的、清代的,这件价值不菲,那件价值连城,一顿猛如虎的吹嘘之后,藏家们就开始打听价格了,最后供货的很不情愿的把“国宝”转手,然后会补上一句“要不是家里变故急用钱打死都不会卖的”,“买到就是赚到了”。最后一件又一件的“国宝”被买了回来。手里捡到“大漏”了怎么办?当然是上拍行,赚大钱呗。
所谓“四两拨千斤”,“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带着这些“喜悦”,一步走上“北上广深”,xxxx国际拍卖,艺术品公司。后边怎么办?后边是:上拍;流拍;再上拍;再流拍。私下交易,交易不成功;收购,假货;展览;种种种种,最后成千上万打了水漂。小编甚至见过一藏友带着一件“描金五彩'易定'款梅瓶”瓶身,瓶底的手印、标签都贴满了,小编除了叹息还是叹息。
这里说点小故事,小编曾经见过有位供货人给小编展示手机里存储的视频——“黑灯瞎火的几人在像是一棺材模样的地方,扒藏品,里面躺着那画的像90年代林正英先生的僵尸片中角色,一会摸一个珠子,一会摸一个镯子,喜感十足”。也不得不佩服这些大神们,技术如此之好,怕是选错了行业。不去参与电影制作真是损失。
那说了这么多,收藏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我们不去说达到张伯驹先生那种境界,用一辈子心血致力于华夏千年文明的保护;
也不去说像叶喆民老先生那样,此生的时光来研究各大窑口,论证各种珍贵的材料证明;
更不说像孙瀛洲先生、王世襄先生等等这些伟大的先辈们那样,收藏一辈子去贡献国家。
但起码,你们企图通过收藏去“致富”的这条路上该有些鉴别能力,该有一些常识和认知吧。不能被一些拙劣的手段所欺骗和蒙蔽吧!
小编会推荐微信公众号 “石渠宝鉴”,不断揭露这个行业的一些乱象。
以肃清古董圈乱象为己任。
打造民藏第一学术交流为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