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毕秀敏
我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早已让我用笔涂下浓墨的色彩,镌刻在我生命的纪念册里。唯独写母亲,我酝酿了好多年,却迟迟不敢动笔。
今天,纵使我鼓足了最大的勇气,也难以描述母亲的全部。
母亲出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最激烈的年代,国难当头,国民穷困潦倒,加上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使得母亲与校门擦肩而过,但外祖父家是书香门第,受外祖父渊博的知识所熏陶,母亲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为人处事,都宛如大家闺秀,谁也看不出她目不识丁。
想起母亲,我的脑海里就闪现“生命的守护神”这几个字。
搜索我最早的记忆,眼前晃动着的,永远是一张微笑的、温和的、慈祥的圆圆脸,那是母亲的面颜。
在我充满饥饿的童年里,她象一轮太阳照在我头顶,给我光明、温暖和力量。但有一次,我却让这张笑脸布满了阴霾。
我清晰地记得,那一年我六岁,在村里下乡知青那里上跟读班,因为贫穷,什么也买不起。有一天,坐在我邻桌的堂哥买了一支漂亮的铅笔,我一看见就喜欢,心里羡慕不已,放学趁他不注意时,我悄悄地装进了自己的包里。第二天,被老师查出,告诉了母亲。
回到家里,母亲的笑脸一扫而光,把我叫到身边,问我是否拿了堂哥的笔,我害怕母亲严厉的目光,机械地否认,母亲见我做错了事,还要撒谎,她抚摸着我瘦削的双肩,一字一顿地说:“孩子,我做梦都想读书,但我没有机会,所以不管多苦多累,我跟你父亲也要拼命让你们读书。人们常说,人从书里学乖,你怎么就犯糊涂了呢?咱们是没钱买好的东西,可也不能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啊!咱们要有骨气!再说别人也是用血汗钱买来的呀,你咋不为别人着想呢?将来等你有了本事,想什么买什么,那才叫荣耀呢!”说这些时,我分明看见母亲眼里闪着晶莹的泪花,我伏在母亲怀里哇地一声哭了……一直到现在,我都无法忘记这个片断,从此我再也没有沾过别人的一分一厘。在学校里,我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走上社会,由于我心底无私,总是倍受别人的尊重,这与母亲对我幼年时的教育是息息相关的。
小时候,家境贫寒,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我又体弱多病,在我上小学后的头两年里,母亲几乎一直在医院和田地里两头奔波,还要一次次向村里条件好点的堂嫂借钱,却不见她有半点怨言,总是对我怜爱有加。所以在我的整个童年时代,虽然吃穿都比不上别人,但我的心里总是暖暖的。我的聪明伶俐也是母亲最大的骄傲。看到母亲为了我们兄姊四人没日没夜、任劳任怨地操劳,我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好好报答疼我爱我的母亲。
那时的我天真地以为,要报答自己的母亲,是件易如反掌的事,只需等着我长大。
哪知日渐长大的我,却让母亲为我操碎了心,想想当时的自己是多么的不知天高地厚。
从小被母亲娇宠着的我,感情丰富而又脆弱得不堪一击,凡是都要争做第一。顺利的时候还不曾觉得,碰到逆境,这就成了我的致命伤。
为此,母亲象心理医生一样陪我走过了满是泥泞的整个人生雨季。
也许是从小好胜心太强,心中的目标太过明确,中考的失意对我无疑是沉重的一击。我觉得无脸见任何人,最对不起的是我最最伟大的母亲。我躲在房里足不出户,一个人偷偷地流泪。日记里全是泣血的文字,孤僻厌世的性格已然形成。母亲知道我的心思,开导我:“我们供你读书,并不求你报答什么,只是要你多学点知识,为以后的独立打个基础,你不必太过自责。再说,读书也不是唯一的出路。一个人总会有自己的活路,你要看开些。如果想继续读书,我们也还是支持你,但你要振作起来。你永远是母亲的好孩子。”母亲的这席话不仅让我重新扬起了理想的风帆,对我今天能这么冷静地面对挫折与人生,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之后的几年里,为了我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母亲花费了不少的资金,让我在最好的学校里读书,也耗尽了她全部的心血,可我还是遭遇了初恋以及大学梦的破灭。母亲没有责怪我,也没有后悔自己的付出,而是以她特有的温柔与坚强搀扶着我迈过这一道又一道坎,牵引着我一级级地往上爬!
母亲的伟大,在父亲走后更是众所周知。
那一年,母亲才四十八岁,父亲突然撒手而去,其哀痛自不必多说。可望着未成家的我们,短暂的悲伤之后,她毅然地站了起来,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
那时,我刚步入社会,为了日后能独立生存,母亲借钱让我学着经商,亲人们都说母亲疯了。让一个刚离开校门没有一点经验的孩子做生意,不是把钱往水里漂?母亲却说:“我根本就没指望她赚钱,我只是让她学会生存的手段。我的孩子我了解,她会做好的。”
刚开始我对经商有种没来由的鄙视,母亲为了让我定下心来,天天陪我出摊了,再回来忙田里的活。我怕母亲累倒,心里骂自己的无耻,调整好心态,告诉自己要生存就要适应环境。在最短的时间里,我终于在商场中如鱼得水。在旁人夸我能干的同时,他们哪里知道,我的母亲,为了我的今天,付出了怎样的代价?那三年的高中生活,对我快速适应环境起了怎样的作用?
该是我报答的时候了!可女大不中留啊,在我还没来得及报答的时候,迎来了我缘分中的归宿。当时哥哥已成家,在另一排村子独立生活;姐姐已嫁人;弟弟在远方读大学,我走了就母亲孤身一人。母亲不舍,可她还是流着泪、含着笑把我交到了丈夫的手里。
婚后,我有空就回来看她;可有了孩子后,我的重心又转到了孩子的身上;孩子稍大后,为了事业,我又常年在外奔波。每每熬不住相思,奔回去看她的时候,她总说自己很好,反叮嘱我不要太过操心,健康快乐就好!我知道,无论我多大,在母亲眼里,我永远是她最疼爱的女儿!
近几年,母亲在弟弟那安享晚年。有一年,我的事业陷入低谷,其实打拼了这些年,我并不害怕眼前漂浮的失败,可当我在视频里,看到年已古稀的母亲担忧的眼神时,歉疚将我的心撕碎,我伏在键盘上泪如泉涌......
唐代诗人孟郊说得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报答母恩这个不变的信念,会让我更加坚强,更加勇往直前!并且时时提醒着我,无论多忙,都要留点时间陪伴母亲,因为陪伴是最贴心的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