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按照既定的轨道向前行驶,偶尔偏离轨道,拥有另一片视野和心情,重新回到生活中定能经历充沛,重拾发现美热爱美的生活态度,整个生活又会丰富不少。
2016年我利用上下班坐车或者周末休息时间看了不下十几部的电影。每一部都是根据大众的推荐指数来选择观看,这十多部电影看下来,收获的感悟可真不少。刚开始有一篇接一篇地写观后感,慢慢也就怠惰了,可电影所带来的体验和感悟却一直在记忆深处,偶尔靠近都能延伸出一连串的话题。
这十多部电影都是通过下载在手机观看的,如果没有去电影院现场亲身体验一把,我以为手机能看到的故事情节为何要花钱去电影院去看呢?但当你真的走进电影院,去感受现场的音效和大屏幕时,你就会明白这其中的意义了。
昨儿就和老公一起实现了我们的特殊时光,没有孩子的牵绊,一起又一次走进电影院,就好像被家庭琐事和固定轨道锁定了人生半径一样,这一次的特殊时光让我们吸饱足够的氧气,然后又开开心心地,能量充足地回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去。
下班后我们偏离了原来回家的路线,在天桥底下汇合,然后一起去吃晚餐。
我最爱的港式小吃——碗仔翅,没有之一,碗仔翅和锅贴又简直就是绝配。
吃完晚餐就径直走到电影院,就近时间段的电影来一部。
老公一开始不愿意选择这部电影,还特地上网去查看了下剧情,但我坚持要看这部电影是因为我之前看过类似的法国电影《岳父岳母真难当》,那次的感动和欢笑余温尚在,所以自然而然地偏好和喜欢。
下面的篇幅主要是电影的观后感,此处应该有分割线。
两部电影的主线都是一样的,都是岳父对于这个准女婿由不满到友好相处的过程。
透过比较电影我们看到两个国家不同的文化氛围,法国的电影画面感美好,人物偏保守,法式幽默是那种事后意犹未尽,莞尔一笑;美式幽默则当场会哈哈大笑,像一团烟那样,慢慢会消散,很少去回味。
每部电影都类似一个抛物线一样,从开始的问题呈现,到矛盾激化,达到最高点(高潮),然后问题被看见被解决,一切又都归于平静。
昨天的电影,打破平静的是女儿找了一个新男友,刚开始生活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外父在潜意识里认定这是个不靠谱的人。于是围绕这个潜意识他很难接受这个准女婿,不论他做什么说什么,都不能让他的思想有任何改观,影片的前半段说的就是这个故事。莱德(准女婿)征求他的意见,关于圣诞节求婚计划,他一口否决。直到矛盾激化,他知道女儿将会退学去管理第三世界基金时,他愤怒了!他甚至请好友去攻破女儿电脑,去查看这所谓的第三世界基金靠谱吗?(可怜天下父母心),最后女儿不领情,所有的一切都功亏一篑,他选择圣诞节离开。看到这你会不会很揪心,爸爸落寞地离开,而女儿也心碎了一地。看似不可扭转的局面,却由剧中矛盾的源头,准女婿去逆转。他用直升飞机把蒙眼女朋友送回密歇根老家,只因为他觉得圣诞节她应该和家人一起过。他尊重外父大人,在他不同意求婚计划时他坚决不采取行动。而所有发自真心的行动,即使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相呼应的三观,最终还是能打动对方,走进对方心理。
文中另一个主线就是老岳父是印刷业的生意人,而莱德确实电脑奇才,这两个相互冲击的行业也在现实生活中显化在他们两人的对立之上。
你想最终如何呢?肯定电脑的便捷,无纸化时代慢慢取代印刷业,但这确是社会的进步,一个时代的飞跃。就好比后浪推前浪一样,新思维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岳父大人明显就是明白人,这场看似保护女儿的行动,实则刷新了他整个三观系统,让自己系统在短暂时间内升级换代。
他最后选择做智能化马桶,也颇具深意。
另外再说说这部剧的喜剧效果,纵观全场欢笑声此起彼伏,大家的笑点如此地同步。但美式幽默毕竟太多开放和随意,配合剧情来看也是可圈可点的。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也在遐想20年后,当我们也升级换代做别人的岳父岳母时候会不会也如此一波三折,甜蜜收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