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是很期待这部片子的。
刚看完肯.福莱特《世界的凛冬》,对二战那段硝烟四起众生涂炭的历史记忆犹新,对被列为二战期间最著名战役之一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怀有崇高的敬意和心有余悸的后怕。这场全国动员,同仇敌忾,迫在眉睫,至关重要的大撤退,历史上的评价是:保留了英国远征军和部分法军的有生力量,为二战后期盟军反攻纳粹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人力和后备资源支持。否则,二战结果可能改写。
终于在一个周六晚上看完了之后,很失望。历史上的背景是,希特勒在把盟军逼到敦刻尔克后,不可思议地下令停止了古德里安带领的装甲陆军的锐不可当的推进,转而投入德国空军力量,试图用集中轰炸的方式把盟军消灭在敦刻尔克的沙滩上。在这场战争中,德国出动了大量的轰炸机战斗机群,来干扰盟军撤离,英国皇家空军为了反击和掩护己军撤离,在敦刻尔克上空进行了艰苦卓绝又气势恢宏的战斗。这场战争的重点,一方面是地面撤退人员和时间的战斗,一方面也是战争国之间空中力量的较量。
我期待的关于敦刻尔克的电影,应该至少有一场认真的空中战斗镜头。而实际的观影感受呢?空中战斗的场面,竟然只由三名盟军飞行员像军事演习一样来完成;性能优良的飓风和喷火战斗机,特写都没有一个;激烈空战本该有的战术变换武器交火,也非常简单;德军飞行员甚至都没有露脸。排除战争立场,要知道二战期间德国还是涌现了大量王牌飞行员的。最后我的感受是,这打着敦刻尔克名牌的战争电影,原来是讲一个士兵如何千方百计想法设法自己回到英国的,这应该叫英吉利海峡历险记……
或许,导演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不想展现战争的正面效应——比如爱国热情,比如英雄气概,比如翱翔碧空的热血沸腾-这些有可能会激发偏激,狂热,好战分子吹捧战争,从而对原本残酷无情的战争造成误解,稀释和平的重要性——而从单纯人性的角度来揭发战争的残酷。每一个普通人,遭遇了战争后都无法幸免,无论你愿意与否,你都会被动的卷入到战争黑暗里面。
但至少,在我的期待里,真实体现一部分战争细节是合格的战争电影应该做到的。我喜欢“兄弟连”,“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是因为它们带给观众非常直接的战场视觉冲击,让人感觉身临其境,从而很容易代入到剧情里面,深深体会深厚的战争友谊、爱情和战争带来的分离、死亡、毁灭、绝望这些残酷的东西,此时,人性的光辉和和平的重要不点自明。
而诺兰的敦刻尔克在竖立了一个大背景后,选择小场面的单一单调毫无激情的平铺直叙,即使是标新立异的拍摄角度也并不一定讨喜,除了确实尊重历史,尊重真相,我也看不出其他的可圈可点的地方了。或许,选一个更接地气的话题背景来讨论人性还更有文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