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这个问题对许多人来说,太不陌生了。对于我来说,想法太多,执行力差,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每次都往后拖拖拖,计划总是完不成,到最后习得性无助,形成自我认知:我就是个拖延症患者。人生再无复盘机会。
可是,我可是个完美主义者,我太受不了现在的自己了,那么人生还有没有咸鱼翻身的机会呢?《行动力》的作者,一个拥有超强执行力的实干家,林小白说:当然有!
首先,要搞清楚咸鱼,它是怎么变成咸鱼的。也就是拖延症的原因,总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1.觉得时间充足,缺乏紧迫感。永远认为事件不紧急,最后火烧眉毛,通宵达旦“补作业”,恶性循环。
2.动机弱。压根这件事情就不想做,逃避压力。
3.不知道怎么开始。这类患者通病就是想法很多,落实不到位。而且追求完美,受不了一点瑕疵,过于纠结细节,而且目标往往过高。
4.诱惑太多。其实就是意志力差+动机不够强烈
5.完美主义。总要等万事俱备(我就那样),害怕失败,哪怕小小的失误都受不了,造成迟迟不敢付诸行动。
针对以上原因,可以总结一下药方了,其实作者是针对拖延症程度不同,分别开了药方,但我觉得:你怎么知道你是哪种程度呢?完全都可以拿来试试,总有一款适合你啊!来看看这些处方吧:
处方1.及时奖赏(文中是:预留“美味的蛋糕”)
其实这个及时奖赏就是利用的一种心理机制,及时给一种行为来一个正向反馈,作为一种激励措施,比如将总目标细分成几个子目标,没完成一个,承诺给自己一个奖赏,千万不要小气(其实给自己买,或者自己吃,也挺划算的,不算赔本),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奖赏,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3—4倍。
处方2:设置deadline或者10分钟法则
这种方法专门针对那些觉得时间还有很多,时间够用的拖延症患者。就像老师给你布置作业,要求今晚8点之前要线上提交,你就不能到第二天早晨起来补作业了,这就切断了你有这个想法的念头,而且deadline给人一种紧迫感。
10分钟法则,我觉得更像是一种实验,把自己当做一个试验品,为什么有些人没办法迈出那一步呢?我感觉是心理压力比较大,心理成本比较高,那么10分钟法则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不行就试试嘛,反正就10分钟,如果不行也没什么的。这样执行者没那么大的心理压力,也比较容易执行,万一行了,就继续下一个10分钟或者更久;万一不行也没关系,不就10分钟嘛,熬也熬过去了。
处方3:隔离,利用环境的力量
自己的执行力实在不行,拖延症有癌变的趋势。
那这种就要依靠外力了,就是先进行自我隔离,切断干扰源,比如:把手机放远一点,静音,关闭社交软件 ,提前上好厕所等等。总之就是排除干扰因素。这其实就是打造一种物理环境。
还有就是利用人文环境,你不是行动力不行吗?那好,找个人监督你,或者加入一个圈子,或者每天打卡让更多的人知道等等。
讲了这么多其实还没算完,最重要的还没讲,有些人执行了这些方法之后发现自己很快又滑向了拖延的深渊。其实就是提前规划,果断执行的成果要让自己深刻的体验到它给我们带来的掌控感和满足感。不断给自己制造机会,让这种愉快的感觉的提前规划建立超强的链接,那么我们的大脑就会强化这种行为,此时,你才可能永远摆脱拖延症。
好了 ,今天的输出就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