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河南媳妇,因为公公是河南焦作温县人,先生生在陕西,做为籍贯在河南的人,也常常说他是河南人,其实留在记忆里的是七八岁时奶奶去世时回过河南一次,而我更不用说,根本没有去过他的老家。
如果没有因由,为了生活,为了事业被捆住手脚的我们,想回去走走转转,这么多年来也是奢望。
适逢大姑三周年,大姑父让表哥来电告知,希望我们能够回家祭奠,祭奠大姑是我们回老家的充足的由头。
当我家先生告诉我大哥说要回河南时,我是全力支持,并给他分析这次他必须排除万难,放下他的工作忙,因为他的工作忙,很少因私事向单位请假。
公公是老大,这些年,老家的亲戚们来看公公,我们也能见上面,大姑过世不到三个月公公过世,已经快三年的时间没有见过老家的亲人了。
现在老家的老人们也年岁渐高,走动起来略显吃力,借大姑三周年,这次回去是一个绝佳机会,如果没有这个推力,先生和我要回去还真说不上什么时候,工作忙,孩子小,总有理由羁绊着远行的步伐。
还没有出发,战战表哥一直打电话问出发了吗,在计算着我们什么时间能到。回到老家,感受最多的就是热情,亲切的笑容,家人之间热情的拥抱,瞬间也化解了我第一次来的陌生感,血浓于水是万古不变的规律。
大姑父八十三岁了,性格豪爽开朗,看到我们一行八人,开心的笑容一直挂在脸上,一直说他很开心,他很高兴,他听表哥说我们回去八个人(大哥大嫂,大姐二嫂,三姐四姐,先生和我),他高兴的不得了。我在想大姑父想让我们回家祭奠大姑,更多的是想念这些侄子侄女吧。
在我们八人中,我是第一次去,三姐和先生是四十多年没有回去过,其他几个哥哥姐姐嫂嫂们这几年因出差或旅游时不时地曾回去看望亲人。
令亲人们意料之外的是我家先生会回去,因为都知道他很忙,都说没想到他会来。见到每个亲人,都会讲述他小时候回家的样子,回家的趣事,他被什么虫子咬了,他的眼睛害红眼病,他不愿去地里干活,内敛的先生在他的亲人们面前侃侃而谈,舒发着他四十多年没有回来的感慨,他上一次回来是上世界八十年代,讲着当年老家巷子是什么样的,院子是什么样的,那一块的房子是什么样的,门在那儿。现在的院子早已没有当年的痕迹,在他的叙述下,我的脑海在复原着当年的样子,我被他的叙述和状态感染,这种松驰自然的状态是在外的人回到家乡的彻底放松吧。
三姐说她小时候在暑假时会被送回老家让奶奶看管,那时候婆婆在上班无暇顾及,对老家的牵系也是植在骨子里的,四十多年没有回来了,走在村子的巷道上,那种亲切感是在其他地方体验不到的,说这里才是她的故乡。
大姑家属于孟州市武桥村,先生的老家是温县余村,两个县域,距离上只有五公里,我们晚上是住在余村的,住在公公生活过的院子。晚上从武桥到达余村时已经快十点,三姐和四姐按捺不住兴奋要去同村的二姑家,我考虑老人们休息的早,这个点是不是大门已关,二姑已经睡了,她俩说没事去敲门,给二姑个惊喜。
果不出所料,去时大门已关,敲开门的那一瞬间,在昏暗的路灯下,二姑清脆而惊喜的声音在宁静的夜晚很响亮,首先喊出了大哥的名字。我这次出行是脚踝有点扭伤,走路不得劲,走得慢,总是走在后边,听到二姑叫大哥那惊喜的声音,我感受到了喜悦和怜爱,果然亲情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阻隔的。
在公公这边的至亲有三个姑姑和一个叔叔,河南那边把父亲的兄弟称呼伯和叔,叔在我们这里应该叫二爸,我不喜欢河南的叫法,陕西的叫法更显亲切。
叔这几年随着在西安工作的堂弟生活在陕西,这次因婶身体不舒服没有回去,早早委托大表姐秋香(大姑的大女儿)把老家的屋子收拾好,让我们回去有个温暖的所在。回来了,还是住在老家的房子更合适,更舒适,给久居远方的人能留下念想。
早上起来,我们在院子里和大门囗拍照留念,留下这难得的回家纪念,大哥和三姐在巷子里散步,和村子里的人攀谈,我远远地看着他们,他们一定是告诉乡亲他们是从那里来,是谁家的孩子,不知道人家知道不知道他们。
在大姑父和二姑的带领下,我们去了爷爷奶奶的坟地烧纸,告慰爷爷奶奶他的孙子孙女孙媳妇回来了,来看望他们了,二姑说孩们都回来了,是呀,这么多年这么多人一起回来毕竟是头一次。
大姑的祭奠仪式和我们这里不同,去墓地供奉的水果点心应用尽有,纸扎也别具风情,几幢院子,戏楼,床,沙发,电视,冰箱,洗衣机,保险柜,自动取款机,印象最深的有一头金牛,我以为是耕田的,秋香姐说是喝泔水的,洗碗水洗锅水不让大姑端着去倒,别太累了,让这头牛喝了就行,真是千里风俗各不同,我们也体验了别样的蔡奠仪式,开了眼界。
大姑的祭奠仪式结束后,我们去看望了婆婆那边的亲人。大哥说,这次回来是咱们人数最多的一次,每个亲人都要看望,咱们回来了,爸妈的魂灵也一定跟着咱们回来了,听着虽然有些臆想,但也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没准他们真跟着我们呢!
婆婆那边的亲人有一个姨,一个舅。姨和舅已去世多年,姨家这边有姨的独生子战哥,战哥来过陕西我们家我认识。战哥瘦瘦的,七十八岁的年纪看着很精干,完全不像七十多岁的人,战嫂胖胖的,看着有福相,对于他俩的名字我并不陌生,以前婆婆每回一次老家,回来都会讲述老家的情况,战哥战嫂那是总会说起的。
婆婆也常说,什么时候了,咱们大家一起回去看看。如今我们兄弟姐妹们一块回来了,唯独少了公公婆婆,所以什么事情都要称早,有想法,有愿望,就赶快去完成,时不我待,当事与愿违的时候,遗憾真的会萦上心头。
舅家那边的两个表哥已离世,这些年和大哥联系的是舅的一个孙子叫小伟,虽然隔了辈份,小伟见到我们也很热情,他说的一句话我会永远记着,他说:“你们在外打拼,过得好了我开心,过得不好这里永远是你们的家。”表达了家乡人对在外游子的包容和支持,他们的心里是装着在外的亲人的。
其实来的时候我的心里还在打鼓,表哥都不在了,小辈们会不会和我们生疏,倒是显得我小气了。
回到陕西家里了,先生畅想我们下次去的时候要怎么怎么样,我笑他你都四十多年没去了,不是你不想去,而是身不由己,谁知道你下一次去是什么时候,会不会又是四十年?他说不会的,有时间要多回去看看,姑姑姑父们年龄都大了,大姑父的欢喜我们都能感知到,二姑一直说你们回来多好,咱家这么多人,住在一块多好,先生说三姑和他告别时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让他感触很深,有多少不舍在心里。
两天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趟老家行,万干感慨语,在哥哥姐姐们的心里也一定有很多感想和感受,和亲人们的亲切交谈,心灵上的靠近和碰撞,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愫,让我意识到无论走得多远,人都应该回望起点,因为那里有根,有亲人,有记忆。
每一次的离开,都是为了下一次的相聚,而每一次的相聚,又意味着下一次的别离,这种循环往复的情感,会让我们更加珍惜家与家人。
唯愿亲人们安康,期待下一次的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