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老李做东请客吃饭,挑了一家在当地算是上了档次的酒肆,饱餐一顿价颇不廉。饭毕,李夫人眼见桌上还有不少饭菜未消,心想浪费了可惜,就低声跟老李说:“不然叫服务员给我们打包带走。”。老李说请重要的客户吃饭,我们要大方一点,打包多没面子啊,不打不打。回去的路上李夫人还是怨愤,说:“咱们现在虽然不差这个钱,但这样浪费粮食实在是暴殄天物,浪费粮食的人猪狗不如!我不坚决做这种人!”。我在心里给她点赞说骂得好。我说,其实在打包这个问题根本不会有损颜面,你想啊,你把剩菜打包回去说明你有节约的好美德,也许这个客户看到说不定还给你一个附加分呢。老李说你想得多了,这个客户其实就是个土老板,哪里会往精神的层面上想。我说煤老板不问出处,也许他发迹之前也是个穷小子,虽然表面风光阔气,但私下也是很节省,他看你这么有钱了还这么节约,不免对你高看一眼。老李想了一下说也许是。
我看过一个新闻说中国每年浪费的粮食高达800万吨,够2亿人吃一年。以前在学校食堂,饭后收拾餐桌的时候有一个阿婆坐在哪儿啜泣,原来是看到人家剩菜剩饭都倒掉,整桶整桶的拉去喂大猪心里比什么还心疼,就禁不住眼泪簌簌往下掉。她是经历大荒饥的人,谁曾想有朝一日人们会这样奢费呢。说到勤俭节约,教科书上总编排了许多古今名人的动听故事教人美德。做小孩的时候,大人引了一个故事教人惜福,吃不完的东西要打包。故事说的是一个叫西潭乡的乡上有百来户人家,说来也怪,乡上的子弟十有八九均入学堂读书,读书学习无不认真刻苦,但竟然数十载进士不第,遭尽了邻乡人的讥笑。有一年,一个姓林的寒门书生进京赴试,得了进士回乡。县太爷得知便差人请他到府上来做客,林生受宠若惊。县太爷命下面的人设酒杀鸡作食,一来为其接风,二来其庆贺。林生面对一桌的山珍海味却迟迟未能动箸,县太爷眉头一皱,一旁的县丞赶忙问道:“怎么了小林?不合胃口吗?”。林生立马躬身作揖道:“多谢大人礼待,晚辈不敢,只是家中年迈的阿娘从未吃过此佳肴,可否恳请大人准小生把这些山珍海味带回去,以便让阿娘尝尝。”。县太爷一听,哈哈大笑,说原来如此,这有何难处,难得你学识深湛又有如此孝心,你只管吃,我命人再备便是。于是,县太爷命县丞吩咐了庖房再备了同样的饭菜,用池塘里新摘的荷叶包好,让林生宴后带回去。林生感受到莫大的恩惠,便叩头拜谢了县太爷,说日后一定不会辜负大人的厚爱。
酒过三巡,林生辞了县大人,将荷叶包好饭菜系在身上,徒步归家。途中上了一趟茅房,解裤腰带时,不慎将兜里饭菜落入茅厕之中。林生情急之下纵身便跃入粪坑之中,费了半天的劲才捞把荷叶包的食物捞了上来。回家打开一看,竟全是馊臭味道,但这来之不易的佳肴弃之实乃可惜,而且也辜负了县太爷的一番好意。于是,林生便用井水把这些被污过的食物反复淘洗,又重新放上灶上烧热,自己尝了尝觉得还是可以吃,便端给母亲品尝。林母一尝,感到无比的美味,心中喜悦无比。
这个故事的后面还说了书生的孝心感天动地,受到了上苍的赏赐,和《左传》里郑庄公宴请颍考叔,颍考叔要把饭菜打包回去给母亲吃的故事极是相像,都是关于孝道的故事。不过中间都提到一个事情,那就是吃不完要“打包”回家。俗话说“吃不了,兜着走”,自古便有的习惯,实在不必碍于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