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识古人:带你走进传统合香的香熏之旅(二)香器篇(1)
丁谓在《天香传》中言:“香之为用从上古矣,可以通神明,达蠲洁”,我国用香器具之制,始于战国时期的铜炉,当时的香器主要是借用鼎、爵、豆等青铜器,而“炉”之名,始见《周礼·天官》:“凡寝中之事,埽除,执烛,共炉炭,凡劳事,四方之舍事,亦如之。”此处所谓“炉”为炭炉,供室内取暖所用。
先秦时期用香方式大多直接将香草放入炉中焚烧,用以祭祀、祛秽等,熏香所使用的香料大都以本地所产香草、香木为主。
从现在的考古发掘来看,战国时期的熏香风气已经在上屋社会流行了,陕西雍城曾出土一只凤鸟衔环铜熏炉,工艺精湛,造型奇特。江苏涟水三里墩西汉墓出土了一只“银鹰座带盖玉琮”熏炉,遍饰精刻纹饰,经鉴定为西周制品。
当时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对香气的爱好是一种本性,香气与人的身心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养生养性,从而初步形成了“香气养性”的观念。《尚书》中记载:“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即指德行的馨香最高,非黍稷的香气可比的,香物可以陶冶情操,修炼意志。
两汉时期,熏香风气在王公贵族为代表的上层社会中盛行,用香时将香料碎粒放到炭火之上,汉朝武帝嗜香,又慕道家之东海博山,遂命人以仙山为题,制作一款独具匠心的香炉。下置炭火,催动香料挥散,袅袅烟气,从“博山”峰峦叠起的缝隙中,飘然逸出,香风缭绕,宛如仙境。
从西汉到南北朝的七百年间,博山炉十分流行,其包涵了天地、山海、仙境等观念,是汉晋时品位最高的熏香器具,也是汉代工艺品的代表之作。
南宋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集·古钟鼎彝器辨》中写道:“古以萧艾达神明而不焚香,故无香炉。今所谓香炉,皆以古人宗庙祭器为之...惟博山炉乃汉太子宫所用者,香炉之制始于此。”
陕西茂陵陪冢出土的“鎏金银高柄竹节熏炉”即是众多制式博山炉的一种,底盘透雕两条蟠龙,龙口含竹节形炉柄,柄端三龙盘旋,龙头托顶炉腹,腹壁浮雕四条龙,一炉九龙盘旋,属典型的皇家器物。据考证此炉为汉武帝宫中使用,后赏赐给卫青和平阳公主。
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主椁室和西回廊娱乐用具库中,出土了多件不同形制的青铜博山炉,这些博山炉造型典雅别致,工艺精湛,出土的第三只博山炉纹饰精美,炉体及炉盖采用高浮雕的手法,铸造出层峦叠嶂的仙山形象。炉盖因山势镂孔,云气纹、仙人、神兽穿插其中,炉柄上镂空的精美纹饰与炉盖遥相呼应,呈现出一片生动的仙境奇景,而这只博山炉也成为确认墓主身份的一个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