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习惯,意味着无觉知,出于自动反应地做事情。
为什么会形成习惯?
大脑的功能设计。习惯性做事,可以减少重复的思考能耗,实现用最少的能量做大量的重复行为,即减少大脑高速运行的压力,减轻负荷。这是在原始人类早期积累的大脑反应,就像原始脑,重心在于解决生存问题。
习惯是好还是坏?
习惯没有好坏之分。但凡习惯,就意味着失去了觉知。日常所说的好习惯,是指能获得良好收益的保持无觉知的行为。坏习惯是指未来收益很低甚至有破坏性的保持无觉知的行为。从本质上看,习惯并非最好的选择。无觉知,意味着并不清楚自己在行为的当下真正需要什么。因此,有觉知地明白自己每个当下的真正需求,胜于习惯下的行为。
顺从习惯的行为方式和时刻觉知的行为方式,两相比较,明显有觉知的行为方式更能获得高收益。
能脱离习惯吗?
习惯是无觉知,脱离习惯就是脱离无觉知。你处于无觉知的状态,却要脱离无觉知,人是无法脱离自己不知道的事情的。就像身处黑暗,要脱离黑暗,黑暗本质上不是黑暗,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真实存在,本质上黑暗是缺乏光。人不可能脱离不存在的东西。所以,脱离黑暗,要做的是让光进来。同样,脱离习惯,要做的是让觉知进来。觉知的到来,就意味着习惯的中断和消失。
所以,问题的最终解,在于时刻保持清清朗朗的觉知,明白当下的行为的来龙去脉,知行合一,笃行慎思。
机械式地无脑习惯,与时刻清明地觉知而行,两者的收益是绝然不同的。
如何保持觉知?
减少杂念,避免精神内耗,保持生命能量在觉知上,即专注。
训练专注,增加定力,可以促进觉知的持久性。
觉知的本质就是注意力同时恒定在一定范围内的事物上,整个过程中不会被轻易打断。
例:经常锻炼的人在锻炼时不需要说服自己,直接就去锻炼了,没有纠结。而且锻炼的过程中,几乎心无杂念,什么也没有想。
一个经常锻炼的人和初学者一起锻炼,初学者很难坚持下去,经常锻炼的人很轻松,并不是因为后者更能忍耐痛苦,而是因为他在整个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更小。这个阻力就是杂念。杂念的本质是各种念头在彼此冲突中消耗大脑能量。所以杂念多,大脑疲惫,杂念少,大脑轻松。
冥想的本质就是让杂念减少,念头清纯不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