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冥想的来源是什么?
答:这个问题比较模糊,冥想来源于什么?来源于我们每个人都本有着最自然、柔软和光明的心,这颗心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为什么要学习静坐冥想?
问:没有宗教信仰的话,不影响冥想效果吧?
答:不影响,冥想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让你回归自己。
问:请问初学者要特别注意什么地方呢?
答:初学者最重要的学会方法,保持好耐心和平常心,心态很重要。另外,要对冥想有信心,不要急于求成,每天坚持下来,你会发现一个让自己惊喜的全新的自己。
问:如何选择打坐的坐垫?
答:打坐垫就是来调节身体的平衡。垫子的高度,使你的双膝盖和大腿根差不多是平的,坐起来才稳当。若高了,或低了,时间长了坐起来就不舒服。如果双盘,坐垫需要很矮就行;单盘差不多一个垫子就可以,散盘大约要两个垫子的高度。所以因人而异,来调节垫子的高度。
如果需要,你可以使用椅子。但一定要远离椅背,将双脚牢牢地放在地板上,与臀部和膝盖对齐。
问:冥想时可以听纯音乐吗?比如一边听颂钵,一边观呼吸,可以吗?
答:真正的冥想是不听音乐,只关注呼吸(或某个专注物)。但初学者可以先通过听“冥想引导词”的音频,体会把身心安定下来的感受,先培养对每日冥想的喜好,放松下来。
颂钵声音单纯,适合冥想,但不要同时观呼吸,就不是一个专注物了。耳朵单纯听去,同时反照内心。如果想观呼吸,那就单纯观呼吸即可。二选一。
问:冥想时可以听老师的语音知识分享吗?
答:语音知识分享只是教学课程,有些配乐类的语音知识,并非冥想引导词的......这些都应该放在专门的冥想时间之外来学习。不能作为冥想打卡时间。
问: 我可以在打坐中读经或者祈祷文吗?老师的冥想语音引导词,可以在一次打坐中听很多种内容吗?
答: 读经,读祈祷文,听语音冥想引导词,都可以的,只要能帮助你达到静心的作用。听语音引导词,建议一次听一个即可,然后要深入进去,就算引导词结束,自己也可以继续静坐观心或观呼吸。
冥想重点在修心,不在于读了多少遍,听了多少引导词……是要“反闻闻自性”,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提高觉知力。这才能达到冥想的效果。
问:老师语音冥想引导词里有描述一些意境场景,我很难浮现怎么办?
答: 语音引导词里的意境难以浮现,这是不要紧的。因为每个人的想象和思维构造都不同。不强求出现,冥想中,放松自在更重要。
对于初学者,这样的引导是为了先给你“纷乱的心念”归到一种舒适安静的情境或状态里,让你先学会从外部世界的不停投放中,回归自己。等熟悉后,较易平心宁神,就可以不需要音乐或引导词,直接观呼吸。
问:静坐、冥想、打坐三者有何区别?
答:静坐的修行(或养生)方法在佛、道均有,姿势多样,或跏趺,或狮子,种种名称,不一而足。
打坐是佛教的功夫说法,“出家人十年盘得一副腿”。姿势限于各种盘腿坐法。因此可以说打坐是静坐的子集。
冥想则完全是另一个话题。可称之是训练精神力的一种方法,从而达到身心放松、专注力、觉知力提升……。在静坐时,完全可以配合冥想。当然,冥想的姿势也有多样。
我们群是以瑜伽冥想,正念生活,打坐三种结合。坐上冥想,坐下生活,两者是相辅相成。身心调整好了,健康和自在必然随之而来。
问:经常看到群友们打卡有写回向内容,什么是回向?一定要回向吗?
答:“回向”是将自己所修的功德,智慧,善行,善知识,不愿自己独享,而将之“回”转归“向”与众生同享,以拓开自己的心胸,并且使功德有明确的方向而不致散失。群里打卡不要求必须写你的回向内容,自己发愿即可,愿文可参照——详细请看《什么是回向?就是付出不求回报》
问:冥想一定要是安静的环境吗?可以在上下班的公交或地铁上做吗?
答:冥想应该在某个安静、平和的地方进行,这能使你集中注意力,不管你要冥想五分钟还是半小时,找到一个不会被打扰的地方,要保证在你冥想期间那是一个完全私密的空间。
对初学者来说,避免外部的干扰是尤为重要的一点。关掉电视、手机和其他可能发出噪音的设备。
当然,你要明白的一点是,冥想并不需要完全静默的环境,外面的声音和隔壁家的狗吠并不会妨碍冥想的有效进行。实际上,意识到这些噪音并学会无视它们、专注冥想,正是成功冥想的重要一环。
对许多人来说,在户外冥想是个不错的选择。只要你不坐在繁忙的马路上或是在其他吵闹的场所就行,当然公共交通并不是安静和平和的场所。你可以选择坐在树下,或是花园里你最喜欢的一片草坪上。
问: 不听老师的冥想语音,但是观想语音描绘的场景,比如森林,阳光,紫光,莲花,这样冥想可不可以?
答: 按照李老师的教学内容进行冥想,当然是可以的。人们习惯了大脑里有思维内容或形象,马上只让你观呼吸习定,你会觉得始终不行。那么,通过前期这种引导观想,先帮自己慢慢得以静下心来。先以一种场景,替代你日常纷乱心念。初入门者适合,想达到日常放松,调节身心,这是完全可以的。
若想进阶,甚至得定,以观呼吸或者某个简单“所缘物”为专注点。任何场景都是你的幻想,不是吗?当然,佛道里的某些观想传承,就不在这个讨论话题里了。能够一开始就以观呼吸,杂念较少的,都是非常难得的!不是轻易能做到。
问:打坐时,需要注意保暖吗,需要盖东西吗??
答:打坐时,可以在腿部盖布,包住膝盖(膝盖容易受风)。如果房间凉,你可以找一个披巾、毯子或者小薄被子,披上。要是有那种大斗篷就更好了,过去打坐老修行人都有这样的东西。下坐以后慢慢撩开,如果出汗了,不能一下子撩开,也容易着凉。
问:我喜欢在练习瑜伽体式前或后,打坐冥想,这样打卡可以么?
答:可以的,但只需要记录打坐的时间和感受即可,不需要写练习体式的时间。
问:除了坐着,可以躺着冥想吗?我听到老师的部分语音引导词里有“也可以躺下来”进行?
答:冥想的时候,还是不要躺下来,坐着比较好,躺着的时候人很散乱,也容易陷入昏沉或睡眠。如果你非常想这样做,那么你需要将你的脚放在地上,膝盖向上,以保持清醒感。对于体力不支或生病的状态时,是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问:我在打坐过程中觉得心跳加速,是怎么回事?
答:通常在刚吃完饭后,人的心跳都会比平时快很多。如果不是在饱腹状态下,会出现心跳加速等现象,有些人是在打坐或者练习呼吸的时候发生这种现象,有些人是在结束练习后出现。这是你呼气太多的缘故,血液里该有的各种气体比例失调,会影响到心脏的正常工作。
我们的身体其实是非常精密的仪器,它的运作原理非常复杂却很死板。任何事情只要一过度,身体就会马上造反。我们每一次呼吸,吸入多少氧气,呼出多少二氧化碳,大脑都会在检测。当你排出的二氧化碳超过7%的时候,血液就会转换成碱性。大脑探测到呼吸异常了,血液里的各种气体含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连带着各个器官都会起一定作用。
所以,在打坐过程中,放松自然就好。调息法在打坐前做,也不要用太长的时间。整个过程,注意力不要放在心跳上,观你的自然呼吸即可。
问:我时常在睡前做冥想,觉得很放松,但退出冥想时唤醒身体很困难,有种“不想退出冥想”的感觉,该怎么解决?
答:“冥想”的范围当然包含很广,睡前的助眠类冥想只有一个目的——“足够放松并进入睡眠!”,而打坐禅修的目的——则是为了开发出“定”,由“定”而生出“慧”,这必须要避免进入”睡觉“或昏沉状态。所以,两者的目的是有根本不同的。
因此,有些人用睡前冥想的方式,那么就要注意“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只是解决睡觉问题,那当然可以如愿。
但要如果不仅只是这个目的,那么就要小心了,因为睡前冥想越练习得多,越容易在真正的打坐禅修中产生“昏沉”。
所以,建议选择一个非睡眠时间来打坐,或者打坐后至少间隔30分钟或更长时间再去睡觉。
问:冥想可以采用跪姿么?比如金刚坐?
答:虽然说冥想重在于心,不在于形,正如无腿的人也一样可以练习冥想,但身体的感受也同样会影响到冥想的状态。跪姿不易持久和稳定,不能深入。道家和佛门,都是以盘腿坐而习定,因为在身体稳定的状态下,这是前提。
问:我的背部很难坐直怎么办?
答:可以先试试椅子上的“垂腿坐”,这可能是最简单的打坐姿势,因为它不涉及任何身体伸展或扭曲。找一把椅背挺直的椅子,坐椅子前半部分,脚掌牢牢地放在地板上。坐在椅子上是增强背部肌肉的好方法,这会让你为后面盘腿的打坐姿势做好准备。如果你发现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你的背部很难坐直,可以在背部和椅背之间放几个枕头。
问:每次开始进入冥想之前,一定要做调身吗?
答:是的,上坐时,一定要检查一下全身是否放松。不一定要双盘或单盘,重点是全身肌肉放松。因为如果你静坐一小时,身上某处肌肉拉紧一小时,一小时后拉紧的部位就要疲劳。有些人坐久了,他的头就会低下来一点点。低一点点不要紧,但不可以头低到打瞌睡的样子。
问:打坐眼睛如何处理?要睁开眼睛吗?
答:打坐时眼睛有两种方式:一个是把眼睛闭起来,这个较简单易行,刚开始学的人心较乱,都是受不了外境的干扰,所以眼睛闭起来较好。但是,眼闭起来只有一个好处:眼不见为净,但也有一个坏处——初学的人有时候心不健康,怕黑暗,心不定时就易打妄想。因为眼睛闭起来时,没有一个可抓住的东西,就会动起心念来,心动就会乱想。
有一种方法是眼微睁(像佛像那样),看正前方1.5公尺的地方。这个方法较不会使你胡思乱想的。如果眼睛打开,你的眼识会意会到光,前面模模糊糊的看到一些东西,但不要很用心去看,要视而不见,不要太用心的去看前面有什么东西,哦!前面一只蚂蚁在爬,看得清清楚楚的,不要这样子,只用余光可以看到亮光就可以了。
问:我尝试睁眼打坐,挺好的,就是眼睛逐渐起了雾水,模糊不清了。
答:微张眼睛有个好处,因为你很用心,心意会守住眼睛处,若有气就易走到眼球,眼球的波长很容易改变,易开发出超视觉的�感受。它只是一个过程而已,不要在意,也不要执着要去看。
问:可以将咒语和呼吸结合吗?比如:跟随着呼吸来持咒。
答:不是所有的咒语都可以和呼吸结合,要跟随老师的教学。但比较�推荐二选一,也就是专注点只有一个:要么是观呼吸,要么是专注你所持的咒语。所有的声音都有专属的特性。有些令人心神宁静,有些又活力十足。而那些被我们称之为咒语(也称:曼陀罗)的声音,则帮助我们集中意念,达到远远超过思考的体验深度。曼陀罗主要是用心去聆听的,而不是用耳朵去听。
问:冥想与气功的区别是什么?我发现他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答:对于气功,我了解的不多。但是我想最大的差别是,冥想是关注心的,通过冥想的方法,让我们本就具有的真正的心性显露出来,让心变得安定和柔软。修心是最好的养生。气功和冥想在方法上有类似的地方,但可能气功对身体的关注更多一些。气功就是导引术,是靠意念来进行的。气功最好有师父引导,不要盲修瞎练。
问:观呼吸和调息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答:观呼吸——”观察“你的自然呼吸,完全不去掌控自己的呼吸方式和节奏,只是观察。
而调息——是有主观参与的呼吸法。所以,在打坐之前,调姿之后进行调息(不论是胸式/腹式/完全式......),这是自己在”控制“呼吸的。
问:冥想时就什么都不想吗,还是思考人生?
答:冥想的时候是什么都不想,只是观察。但是你做不到,因为各种想法会不由自主地冒出来。所以我们借助关注呼吸的方法,只和自己的心在一起,心就是你的注意力,你的注意力只做一件事——关注呼吸的出入。但若你在过程中思考人生,那就不是冥想状态了,仅仅就是你坐在那儿思考。
问: 可以打坐结束马上去睡觉吗?
答: 最好不要。除非你的冥想只是为了助眠目的。对于真正的打坐而言,要注意以下内容:
打坐完成,睡觉之前,这之前的时间至少应该在3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之后,你才能睡觉。不然,刚才完坐就去睡觉……反复如此……久了就会出现打坐中后期昏沉的"条件反射"。
如果已经出现了"条件反射 ”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调回来。所以,还是建立一个打坐和睡觉不在同一个环境的时间:)
而且,打坐最好离开床,远离打坐后会让你条件反射发困的环境。
问:冥想不就是要最后达到什么也不想的“空”吗?为什么又不要追逐“空”,包括念念之间的“空”?
答:冥想最后的目的并非是达到一种”完全什么都没有”的“空”!这里一定要清楚!!什么都没有——就是“顽空”,这反而非常不好。
这里的“空”,指的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一切事物都是“缘起”,也就是各种内外条件具备而现起的。而其本质是“空性”的,也就是“无自性”——没有永恒不变的某种特性,都是随着内外条件而无时不刻发生变化。
冥想的过程为何一直要提醒大家“念念分明”,这里练习的是“觉知力”!觉知你的每个状态:念头起,念头落,没有念头的时候……都要分明了知。但你若只追求那个“没有念头的时候”,其实就不是“了知”,而是“追求和陷入”。我们在打坐中,不要追求念与念之间的空,重点在于不要“追求”两字。你对一切状态,都只是观察就对了。
问:为何要培养觉知力呢?
答:培养觉知力,做一个观察者,实际是不容易的。打坐中,经常“小我”的思维会不停参与进来。所以,需要练习“不跟随”,觉察到了,放下来。继续观察……
随着练习的加深,你的“小我”的边界会越来越少,你的心会转变成一种深具觉察力的状态。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的,自己对待外境的起心动念,都能很快觉察到,此时就练习觉察之后,如何更明智的做出选择(如:十善业)。因为如果不知不觉,任何情绪起来,你都跟着漩入进去,所以,做出的选择也会是不智的。
生活中和打坐中,是相辅相成的。止和观,这样的时间长了,你自然会在某个时刻,触碰到万物的真相。那是一种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发生。不是追逐而来的。但若没有前面每日的不断练习,后面的也不会到来。就像镜子陈年积累的灰尘,若没有一点一点去除,是显露不出来本来样貌。
问:心情不愉快,很生气,有烦恼时可以马上打坐吗?
答:心情不愉快、不舒服,心里有烦恼时不要打坐,因这样压制了肝气不通,会生病。特别是生气与发脾气,感情挫折、失恋等情绪大波动时,千万不要打坐,因为在这种情形下很容易出问题,所以心情不愉快时,可以出外散散心,或者看看书,把不愉快的情绪消化掉,待心情好的时候,再来打坐。
问:什么状态算是进入冥想了?
答:冥想要做的事就是自然地、客观地关注呼吸的出与入,心会变得很稳定,很有觉照力,当我们被各种念头带跑了,我们觉察到了,然后再回到呼吸上,这就是在冥想。
问:大概多久才能让自己真正静下来?
答:要多久能真正静下来?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你自己有没有真正学会冥想的方法,另外还要有平常心和长远心的心态,做到这样,就离静下来不远了。
问:刚开始的时候会睡着这正常么?
答:很正常,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的身体很疲惫,进入冥想的状态,身体会放松下来,容易睡着,我们把这种现象叫昏沉。但是冥想是为了培养我们的觉照力,如果觉察到自己睡着了,还是要叫醒自己,然后继续关注呼吸。
问:我的冥想状态不好怎么办?
答:在冥想状态不好的时候,首先检查自己的坐姿有没有坐好,其次检查自己妄念纷飞的时候有没有回到方法——方法就是“关注呼吸的出与入”。当妄念不断地切断我们的专注力时,那就再一次回到方法上。每一个禅师经常重复的一句话就是「不断地回到方法」。
问:我在冥想的过程中,思绪很多。必须一再的提醒自己不要想别的吗?要压抑自己的想法吗?
答:初学者面临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总是被思路、妄念带跑,坦白讲,每个人都这样。思绪多很正常,因为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各种思绪不间断中,只是我们的心太散乱,发现不了自己有这么多的念头。这个思维的惯性力量很大,让它突然停下来不容易,所以要借助关注呼吸的方法,注意力聚焦在呼吸上,如果你是持咒,那就不断的回到你所持的咒语上,这样就不会被自己的思绪牵着跑了。不要起烦恼急燥心——“我怎么念头又跑了?!”——这也是个念头,不是吗?正因为你有了觉知力,你才能发现你自己跑偏了,所以,这就是一个锻炼自己觉察力的过程。日久功深,自然会念头渐少的。
静坐不用压念头,因为念头是压不住的,而且还会越压越多。压制妄念就是把念头压死,念头压到死水里去了,一个念头都不起来了,你的打坐就是“死在”了那里。死水不藏龙,死心不觉悟,若是没有了心思与妄念,那样的话就不能开悟,会陷入“顽空”。所以我们的对治:念头来了不压也不阻止,由它来,随他去,不睬不理,自然叫它化去,这就是转化。
问:我在冥想的过程中,意念跑了,不断拉回,想求平静,对吗?
答:不要"求"平静。任何的希望或者追求,在打坐中,都会造成一种"对抗"。
"拉"这个字,很容易让人感觉这是在打坐中的一种"拉锯战",貌似自己在和自己的各种杂念在做斗争。因此,很难持久,也容易放弃。
只要你调好姿势,安然轻松的开始。然后,保持一种自在的"觉察": 哦,这个时候,我这个念头起了....关注自然呼吸... 又跟随前面那个念头或者新的事情 ...关注自然呼吸...不去刻意要做什么,只是"觉察到"就可以了。
要知道每个念头都是我们"心性"的起用,无需抗拒,只是觉察。就像有风--便有波浪,但每一个波浪的本质,都是海水。
我们的每个念头都是随着外界的各种信息环境在不断反应和内外投射,我们从出生到现在,又累积了多少这样的信息和投射呢?正如无风不起浪,有一点风来了,我们的过去记忆和经验就升起,我们对未来的种种计划和焦虑就跟了上来......不是吗?
其实,只是当下来了这点风,而已。看清这一点,觉察这一点,慢慢练习。
问:冥想时经常是念头起时不知道,意识到念头走了再回到呼吸上,那需要不需要再回想一下念头是如何起的?否则不是不知念起?
答:念头一起就知道,那说明有点厉害了。念头起了不知道,跟着跑了好远才发现,才是绝大多数初学者的状态。当然不要回想它是如何起的,那不成了自己制造的又一个念头了?
念头起了——跟着想进去了——发现了——回到原先专注点,这个过程会不断出现在打坐中,不要起烦恼,就这样练习。每天坚持,日子久了,你会发现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的时间越来越短,然后可以达到“念起即觉”了。
问:冥想过程中,外面有动静,或者别人说话,就烦恼到不行。怎么办?
答:打坐中,任何外面的声音和动静,都不要起烦恼。因为这就是世界本来的样子啊!我们的烦恼都是来源于“不是我想要的“或者”不如我意“,但世界的存在,70亿人,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一部分,更何况还有其他的万物。学会和万物共存,也就是接纳除了自己的意愿之外的其他人和物的本来状态。不要烦恼,你只需要重新温和的回到自己的专注点上,就可以了。
问:怎样让身体放松,坐着不紧绷呢?
答:有些人打坐不久,会出现一些现象及障碍。比如姿势障碍、呼吸障碍、身体疼痛等,这些大都是因为身体没有调好所造成的。
静坐的姿势是很重要的,修禅定最好的姿势是双盘(可以参照《打坐冥想姿势》中的图文),但是不一定要盘腿才能入定,重要的是全身放松。坐时首先不必设法摆正头,只要眼睛向前看,头就自然正。然后眼皮垂下来, 眼皮垂下时别忘了眼睛也下视,眼睛不可向前看,下视后不要理会眼睛,太理会眼睛会产生幻境。
放松身体,试试深呼吸三次,在打坐前后尽量拉伸、按摩身体,尤其是身体的外侧部分。
关于坐姿,我们坐姿调整好了以后,可以身子朝前倾,臀部离开坐垫后,在慢慢恢复端正的坐姿,然后用鼻子深深地出三次气,接下来把注意力放在人中(鼻子以下,嘴唇以上)这个位置,也就是开始关注呼吸的出与入,这样冥想就开始了。接下来会被各种感觉,思绪打断,察觉到被打断了,就再回到关注呼吸上,不断地重复。
所谓七支坐法,是指针对修习止者在修持止时对坐姿要求的必备七项要素:详细请看”七支坐法“
问:做不到双盘,怎么办?
答:在这种情况下,你没必要强调你的腿一定要哪种坐姿,先用其他的舒服的坐姿去练,刚开始学习,腿可以先从散盘或者单盘来练习。让心达到一定的状态,到一定状态之后,然后再盘腿。详细内容看:打坐一定要双盘吗?
问:冥想过程中老想看时间怎么办?
答:要有耐心。如果达到一种安宁的状态后,你会忘记时间。
问:一般冥想可以持续多久啊,久了脚会麻。
答:打坐的前期脚麻腿疼都是正常的过程,尤其是刚开始学习冥想的朋友们。因为我们的身体长期的疲劳、紧绷导致不顺畅,通过冥想,气血的运行会自动调整。打坐的腿处于拉筋的状态,想把腿部肌肉、筋脉变得柔软,前期的疼痛必然要经历。腿的功力也要慢慢练习,试着每天拉伸和开髋,这样会坚持得越来越久。
问:哪个时间冥想更合适呢?
答:任何时间都可以冥想,自己合理安排就可以,但是早上起床心比较清凉,可能效果会好一些。要避开饱腹状态。
问:为什么不宜在闪电打雷,狂风暴雨,天地变怪之气候打坐?
答:第一,容易突然被雷声惊吓。第二,入静后,人体是在和天地万物磁场沟通。打雷天,气场乱又不稳定,身体很容易受到干扰。
问:每天最少冥想几分钟呢?是全身感知一遍?
答:不是全身感知一遍,刚开始学习的阶段,不去关注全身的感受,只关注呼吸的出和入,这样心就会越来越稳定,越来越放松。慢慢地,我们就会脱离了负面的情绪、压力,和自己最安定、最有觉照力的心在一起。
问:冥想的时候需要清空自己的思想吗?
答:不是清空自己的思想,思想怎么会被清空呢?通过冥想,我们的心会达到稳定,稳定的心会客观地看待一些人事物。你会发现,所有的感觉和情绪都是来来去去的,是无常的。回到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在冥想中培养的专注力和觉照力,会引领我们以更清净的方式去处理事情,我们的内心会越来越安宁和清明,人生就变得很优雅,很从容。
问:怎么看待数息?
答: 数息法是个好方法,很多人都在用。但是很多人在数息的时候,容易让自己控制呼吸,所以我个人觉得如果特别散乱,很难专注的时候可以用数息法。如果身心比较稳定,就可以直接关注呼吸,不去数,这叫「随息」。
问:观呼吸是眼睛看鼻端吗?
答:当然不是拿眼睛看,而是觉知�感受你的呼吸!呼吸的过程其实不仅仅在鼻端,从鼻孔到你的丹田、肚脐都有呼吸的动作,观不同部位的呼吸,对于心念的影响也不一样。
而我们主要是觉知鼻前的呼吸,优点在于鼻端前的呼吸是很微细的,很快就能安定。观鼻腔外面呼吸的触觉,就是人中这个位置。不可在鼻孔内感觉呼吸。当你呼吸时,呼吸的风吹过人中。因为人中处的呼吸比较细,心念粗的人没有办法感觉到,所以从观鼻端前的呼吸,很容易发现一个人平时的心念粗或者细;当他轻易地在人中观察到有风吹过,就可以知道这个人很容易进入微细的心。相反地,心粗的人找来找去都没有感觉。有些人为了找鼻前的呼吸感觉,找了三天都找不到;因为他的心念太散乱,太粗了所以找不到。一下子就能观察到的人修禅定就很快入定。
问:观呼吸该如何观呢?观察呼吸的感觉是什么呢?
答:呼吸的感觉就是呼吸的八种触觉:长短的触觉;粗细的触觉;冷热的触觉;还有滑涩的触觉。观出入息就是观这八种变化。
问:呼吸长短以什么来比较呢?
答:是以前后的呼吸来比较。不是你和我之间的来比较。即呼吸的时候,看下一次呼吸比上一次呼吸长了还是短了,是呼气长还是吸气比较长呢?
冷热则是观察:是呼气还是吸气比较热?但是,当呼吸微细时则冷热不明显,此时就观察长短和粗细。
问:滑和涩是什么呢?
答:指的是你呼吸的易难。有时候吸气比较难,好象有阻塞,这就叫涩。如果容易吸气叫滑。呼出来也是一样,也就是说呼吸时,是容易还是难,这就叫滑,涩。
问:粗细是怎样的?
答:是指呼吸时风的强度,呼吸的风很强就是粗,风很弱就是细。请记住:要入定不是要求呼吸长,是要求呼吸细。
以下是观出入息的要点:
⒈开始时要观察呼吸的冷热感,心不数息也不随息。
⒉呼吸越细,冷热越不明显。
⒊当冷热不明显时,就观察粗细。
⒋呼吸越细,心念就越细;心念越细,入定就越深。
⒌呼吸越长,就能入定越久;长呼吸不一定是细呼吸。
问:哪些是错误的观呼吸?
答:观呼吸时,不可企图想将心猿意马抓住,安放在“人中”这个位置,这种行为叫做作意太甚。观呼吸时心必须专注于触觉,心专注呼吸在人中摩擦的感觉。换句话说,不允许将心念集中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包括人中),只允许专注在呼吸上。
问:观呼吸除了八种触觉之外,全身还会产生气感,即身体中有气在运转。这是为什么?
答:练气功的人都知道,意到气到。当然我们没有在练气功!中医也认为心念集中到哪里,气就会跑到哪里。任何长期静坐的修行人,都明白有此事。可是,那些不懂静坐的人,一听到有人讲到气,就说那是外道。
由于我们在鼻端前观察呼吸,就会有一些气集中到人中这里来,这时心要分辨清楚,不可以去观察气感,只允许观察呼吸的风。如果你去观察气感,就发现人中越来越重,越来越麻。观察更久一点,你会觉得整个嘴唇都会麻起来。这时,你除了观察呼吸,也在观察麻涨的感觉。呼吸的感觉不是皮肤麻的感觉,所以人中麻的感觉不是出入息观所要观察的境界,身体上的痛和麻也不是观出入息要观的境界。只有去观察呼吸的触觉才是对的,其余的集中都错。这样,你才不会错用心。
问:请解释一下“对呼吸要念念分明”。
答:开始修定时,重点是保持正念,就是不管你坐或者走的时候,都要念念分明。在观出入息时,要清楚心始终维持在观呼吸上;除了这件事,其它都是错的。就是说,在观察呼吸的过程中,忽然想去念咒语、或者想念佛号,都是错的。那些都是掉举的烦恼。如果你在观呼吸的过程中,忽然间看到佛,也是错的,要斩掉它。为什么呢?因为出入息观的目的是以观出入息达到心一境性——以呼吸为境。凡是离开呼吸的境都是错。
问:我在打坐中,该如何应对腿部,背部等处的疼痛?
答:静坐中,时间稍长些,引起身体某体的不适感,比如腿脚的酸麻或腰背部,您可以通过包容和亲切的注意力来解决:注意它在体内的感受以及它如何变化。让不愉快的情绪浮现,被柔和的存在所包围。建立这种开放性,不仅要注意身体的感觉,还要注意与他们的关系。有抵抗排斥吗?有害怕吗?如果是这样,请您专心而包容的关注。
如果身体上的不适感很强烈并使您疲惫不堪,请将您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物体上一段时间。当然,也可以轻柔地改变姿势。采用弹性的方法,您无需“强硬”对待�自已。同样,您也不必“放弃”就下坐。取而代之的是,保持你内心的专注力和觉察,并且当您身体能够的时候,再次允许自己回到静坐中。这样,每一次的练习都会使你有所进步。
问:打坐为什么会出汗呢?打坐出汗好吗?
答:打坐虽然没有像跑步那样的运动量,但也是会有出汗的情况的,或鼻尖微汗,或大汗淋漓的情况。
1. 环境原因影响
如果你打坐的环境是气温很高,那么你想不出汗都不行。这是身体受到高温的影响,通过出汗来散发体内热量,以此来调节体温。
2. 血液循环加快的结果
打坐时注意力集中于一点,呼吸变得平缓均匀,通过呼吸进入肺部的空气总量相对稳定,进入心脏的氧气量也相对稳定,从而利于血压的调节。打坐时,身体能量的消耗减少,心脏的耗氧量也比平时减少很多,血液循环的力量自然比平时加强了。有力的血液循环可以帮助我们净化血管中堵塞的物质,而出汗则是一个很好的排泄身体废弃代谢物的方式。
3. 体温升高导致的
专心的打坐呼吸,会有疏通经络的作用,从而使基础代谢加快,引发身体发热,体温升高,自然就会出汗了。
4. 心没有静下来
打坐一般是要心无杂念,这样修养身心的效果才会更好。而心没有静下来的话,打坐时身体是会用力的,即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时间一久就会出现出汗的情况。
问:关于打坐中的耳鸣现象
答:耳鸣有时不是病态,我们脑细胞中,有某一部份储存今生所熏习的种子,如念佛、持咒声音、唱歌的声音等,当储存入第八识后,当静坐中气脉强时,或劳累时,此种声音即现起。初机时是吵杂、无意义的微音,可以不必在意。如果实在想要处理,方法是两颗高单位的维生素B12(1000 ug)与鲜牛乳喝下,一起喝,因牛乳中的钙质可帮助维生素 B12的吸收快速进行。每日摄食有加维生素D的钙片 2片,每片约500~600mg,人在严重缺钙时,也会造成耳鸣。
『打坐的时候尽量放松身心,不要在身体任何一处用意,特别守窍一事如未经指点,切莫专执一处。你之所以会有看到光、耳鸣的现象,那是因为你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脑部的关系,以后碰到这种状况你只要把注意力转移,就没有关系。打坐的时候千万不要紧绷,身跟心一定要放松,特别是心理状态就任其自然。杂念来的时候就让它来,停留的时候便让它停留。主随客便,一切不管,何时走也不予理会,这便是放松的初步。』此段节录自王藻先生《静坐这一档子事》
问:打坐时身体搖动如何对治?
答(南老讲述):有些人打坐时,身子会自然地摇动起来,那是因为身体里头有问题,气在动,走到有毛病的地方,自然就摇动起来,趁现在还健康的时候开始炼,不要等到病入膏肓再开始,就来不及了。
有些同学打坐一面念咒,身体一面摇晃,自己还以为有功夫、摇得很好,我也让他们去摇,那是初步气机发动,暂时可以的,然而永远这样下去就不对了,应知时知量停住。摇的时候,你思想观念跟着受蕴走,被气脉的感觉牵引,这里难受,那里不对劲,此时就要有气魄,当下一念解脱了嘛!应该想到我觉得这里难受,就是心意识困在这里,为什么要别别扭扭地受困呢?大丈夫要求解脱,充其量就此死掉,一念放下,看它还动不动、痛不痛?所以看你在那儿摇,便知你心月轮这一念的观想并没有得止,真得止不会摇的。如果你说它要摇,我作不了主,那你又何必修行呢?修行人应作得了主才是,境界一观好止住,哪还有什么受蕴之感呢?受蕴没有啦!即止即观,即观即定。
问:打坐时口水是吐掉还是咽下去?
答:打坐的时候口水多它是一个非常好的正常现象。一定要咽下去不能吐出去,那个是“津液”——也就是说你的能量提上来了,咽下去就二次吸收了,对身体有益。但是,在打坐的时候,你不要去观察这次嘴里有多少津液了,不要去观察它,让它自然的来。多了就咽下去,还要把注意力放在观呼吸上才行,必须要明白,不要刻意。
问:打坐没有津液,还口干是怎么回事?
答:是身体阴虚的表现,体内津液少。也是打坐还没有见效。如果见效了,能滋阴补气,口内自然就有津液了。
问:我冥想的时候会比较关注在心跳上,心跳会加速,是不是就是没有静下来?
答:你用错了方法,不关注心跳,只关注呼吸。
问:老师,坐下后,整个世界突然安静,满脑子涌出悲伤,想哭,这正常不?
答:很多人会有这种现象发生,比如冥想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种莫名的情绪不自主的涌出来。我们处理这种现象的方法就是「不处理」——不去多想,不去评判这种现象,让它自然发生,自然结束,心不去跟随,因为所有的情绪和感受都是无常的,时刻在变化。当我们的注意力不跟随各种现象,比如感觉、情绪跑来跑去,只跟自己最自然,最清净的心在一起,我们的能量就不会被消耗,这样长时间地训练自己,我们就会变得自然、柔软、光明。
问:当我冥想时,有时我会感到非常恐惧,我该如何处理?
答:当我们将注意力向内转移时,我们都会经历各种各样的情绪,有些情绪令人愉悦,而另一些情绪充满挑战。您可以带来正念的两个翅膀——真诚的兴趣和善意的关注。
识别这命名为“恐惧”的内容,并尝试允许而不是判断或推翻它。很快您就会注意到,人们对于恐惧有关的情况来自于自己的一些想法(即故事情节通常来自过去接触过的影像,比如电视剧中恐怖画面等,或者来自你想象中的某些画面),你的想法导致了身体感觉立即出现恐惧的条件反射。在这时,您可以将注意力从这些想法中离开,转移到感觉上(例如腹部或肩膀上的紧张感,面部发热量,心脏跳动......)。
您可以尝试呼吸与感觉。放松紧张气氛;你可以对自己说“我可以放心!”,或任何带有同情心的表达方式保持对自己的陪伴。您还可以想到一个使您感到舒适或唤起爱的存在的感觉的人或宠物或地方,共同承担恐惧。您会发现强烈的情绪就像是突然出现并停留一段时间并最终消散的天气系统。体验式的存在与情感形成一种明智而富有同情心的关系,而不是在体验中进行判断,拒绝或淹没。
有时候,情绪可能会像淹死一样,而您却没有足够的底气或资源来应付的话。请退后一步,将注意力从故事情节和与恐惧相关的感觉转移开,您可能会睁开眼睛,深呼吸几次,并感觉到现在需要的东西才能使身心安定下来。可能是散散步,喝杯暖茶。不要着急或害怕,一切不过是你大脑里的想法......相信自己会找到与恐惧共舞的方式。
问: 冥想的时候,老是有饱腹感,而且我总是感觉很累,深长呼吸会觉得很累,这是什么情况?
答:有饱腹感?别吃那么多,吃多了身体气血运行不顺畅,冥想肯定效果不好。呼吸的时候,不要一直刻意地深长呼吸,自然呼吸就好。当身心安稳下来,呼吸会越来越均匀,越来越细微。
问:“昏沉”和“掉举”各是什么意思?
答:简单来说,昏沉就是在打坐时,进入半睡眠或者睡眠状态;因此,也将睡眠戏称为“昏沉定”。
掉举是指心浮动不安之精神作用,即是不安稳的状态。为“昏沉”之对称。
掉举和昏沉有时搭配讲:昏沉就是我们的心昏昏欲睡,或心的所缘境(专注点)不明显,处于内收的状态;掉举与其相反,它是比较外扬的一种侧面,比如我们的心胡思乱想,外散得很厉害,就叫掉举。
问:出现掉举,静不下来,怎么办?
答:很正常,接受这个状态,然后再回到呼吸上。冥想的效果跟身体和环境都有关系,也会受自己最近的心情和事件的影响。无论什么状态,总之记住一句话,保持平常心和耐心,不断地回到呼吸上,这样去坚持,你的心就慢慢静下来了。
除了不断地回到方法之外,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冥想是一个长期不断地累积的过程,在这之中状态会时好时坏,因为我们的心念就是时好时坏的,所以用功的效果必然会随着我们心念而起伏。因此,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平常心,不要因为这几天坐的好就高兴,做的不好就沮丧,但是做的不好一定要反省自己方法和心态对不对。
问:我在打坐中,有突然忘记了身体,后来才意识到自已前面这种状态,这是入定了吗?还是昏沉?�
答:静坐中,昏沉分粗细两种,绝大多数认为自己入定了的,其实不是住于定境,而是落入昏沉。
粗昏沉,很容易分别,静坐即久,昏昏昧昧,好似无知无觉混沌一片,但又无力提起正念,起座后如未睡醒,疲倦难支,恨不得马上放倒继续睡去,然而当真去睡了,再起身也是精神不爽,肢体困乏。
细昏沉,非常不易觉察。如果不是刻意去观察,根本不会发现自己落于昏沉。大多数人在此时会认为自己入静或入定了。
细昏沉中,自己能清楚的知道自己没有瞌睡,能知道自己的注意力在关注什么,但由于失去了持续专注的目标,所觉知到的景象是不断变化的,也有人会停住于一种境界,好像什么念头图案都没有,只是一灵独觉于一个混沌境中。这种内景极具欺骗性,没有真正入定经历者会认此为入定,但其境不具备诸禅支,并非正定。详细请看:《莫把昏沉和顽空当成“道”》
问:如何对治这种想睡觉的感觉呢?
答:对于昏沉,最好的方式是防患于未然尽量避免。如果连续几次静坐都昏沉,就容易形成习惯,一上座就犯困打瞌睡,很不容易改过来。
初学者应尽量在早晨睡足了起床洗漱后空腹静坐,此时精神旺盛,正好用功。应避免在午间深夜饭后及疲劳时静坐,容易昏沉。早晨也不建议很早起床,没有睡足的情况下勉强起身打坐,也容易变成回笼觉。
如果已经形成打坐就昏沉的习惯,那么不仅要在适宜的时间打坐,而且还要避免长时间坐。如果平时坐二十分钟开始昏沉,那么每次坐十分钟就要起座,绝不可坐到有困意才起座。一定要在很清醒的情况下起身。每次短时间坐,每日可以高频率多坐几次。如此训练两三周,再逐渐加长打坐时间,但仍以不昏沉,保持清醒时下座为标准。
问:如何克服昏沉和掉举?
答:有些人一静坐就会有昏沉、掉举等烦恼。凡是静坐时很昏沉不要硬硬支撑。比如说,坐了十五分钟以后,觉得很昏沉,可以去洗一个脸。如果你很疲倦,就去睡觉。为什么呢?睡眠不够的话,静坐时疲倦硬撑着,是浪费时间。不如去睡一、两个小时,然后再来坐,那效果会更好。
静坐用功要讲效率的,不是说我在这里坐一小时,就是用功一小时。如果坐一小时,心里老打妄想,那是打妄想一小时。那么,静坐时坐得很昏沉,很掉举,怎么办?起来经行,经行能克服昏沉和掉举。
如果你静坐一小时,前面十五分钟都很清醒,过后都是昏沉的;不如你静坐十五分钟,经行十五分钟。再重复静坐十五分钟、经行十五分钟,那效果会更好。经行也能修定。
问:经行是怎么回事呢?
答:是来回地行走着修行。行走时也可以修定,也可以修慧。就是说可以修止,也可以修观。
经行的方法就是来回地走,限定在十五步到二十步之间,不可以兜圈子,只能来回走直线。
问:在这来回走的过程中,如何保持正念呢?
答:首先,要正念于身体的动作,去注意身体动作以外的事情都是错的。就是说,脚在走的时候,心要明明了了脚的动作。
如果你走慢一点的话,你可以观察脚的‘上…下…接触,上…下…接触’。如果你走快一点的话,就观察两脚‘左…右…左…右…’地向前走。要这样观察,左脚动的时候,心中要知道是左。右脚动的时候,心中要知道是右。此时除了左右脚的动作以外,观察其它的事情都是错的,全部心念都要专注在脚的动作上。当你走到尽头停下来时,你要知道‘停’。不但要清楚知道动作,心还要专注地念,做什么动作就念什么,如坐时念‘坐…坐…坐…’,走时念‘左…右…左…右…’,站时念‘站…’,转时念‘转…’,你要一面清楚地知道脚动作,一面在心中念着动作。
为什么要念?是为了加强你的心念的专注,不再做第二件事情。如果突然间注意有其他了,就是你的心念已经离开了脚。你要知道心现在跑到眼睛这里来了,快点回来观察脚。虽然你在动中,心只专注在身体的动作上,这是在动中产生定力的方法。这样的经行方式就是修定。
问:经行时的心念该如何?
答:在经行的过程中,心念有粗有细,我们要设法达到细心。当心很粗的时候,你什么感觉都没有,只是在走。当心念比较细的时候,就能感觉到脚的肌肉在摩擦,甚至那肌肉摩擦的声音都能感觉到,乃至骨骼发出的响声。如果你走到这样微细时,你对骨骼和肌肉的摩擦都很清楚,这时必定心无杂念,并且身心也会觉得特别轻安。当心细到很集中时,会出现一种要跌倒的现象!连走路的平衡都忘记了,就是说,你非常专注在脚的动作上。经行来回走的当时,心只维持一件事情,什么也不管,只要知道脚的动作。当你想起另一件事情,就是妄想、杂念,你要快点念:”知道!“ 然后快点摄心回来,小心看着你的脚。
问:经行要走多久?
答:不限时间。能走一小时两小时更好。如果心很平静地正念走两小时,效果跟静坐两小时是一样的。如果你不懂如何经行的话,心里可能是在忙其他事、打妄想、散步,这不是经行。如果经行走累了就回来静坐,坐累了就再去经行。这样交换地修,你的心就不会觉得坐久了,没事干而起烦恼就想休息。身体坐累了就起来走,走累了就打坐,对于有条件的人,这样的话,就可以整天地在修行。
问:我平时工作和生活中事情很多,如何正念呢?
答:整天持续地修持,不只在经行和静坐时,在其它时间里,也必须保持正念正知。就是任何时候你都要对自己的心念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比如,你吃饭时心中明明了了,自己正在拿饭碗、正在嚼食物、正在吞咽等等。心里只观照当下身心的变化,不会想第二件事情。就是只管你眼前当下的动作,心中清清楚楚。不去想其它的事情。这样的话,修定就会很快。
问:静坐冥想开智慧,到底智慧指的是什么?
答:这里的“智慧”有别于一般的我们俗语称的聪明智慧,指的是“妙智妙慧”。它是超验的,难以描述,唯有所体会者方能了知。如《心经》中的“般若”,般若智慧跟世间的智慧不同,“智慧轻薄,故不能称于般若”,是经由内观所产生的正见;因证得空性而生起实相智慧。
最后,再来详细的为何打坐总是杂念很多,无法专注?!
答:念头是自发的,不由你控制的自动产生。因为我们身体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时刻都在和外界信息发生感知和反馈,所有这些内容都实时存储进你的识海中。你身体虽然停下来打坐了,念头并没有停止。
一刹那间,其实就有百千念,能被你觉知的还只是“粗念”。就像水中沙,颗粒粗的,才能被看见,很微细的,你还看不见。所以,只要你还没到一定层次的禅定,杂念都是不可避免的。而若想得定,必须每天练习(不是只有十几分钟,最多算调身调息)。但初学者必然是从十几分钟入手,一个月后,就应该逐步加长静坐的时间,才能有进益。
在静坐中,当你越想放松,越想排除杂念,就越容易走神,越容易烦躁。结束打坐时还会觉得对自己有点灰心:”怎么杂念这么多呢?”
烦躁,是因为你想去控制你无法控制的东西。但当你放弃这个目的,允许念头的产生,反倒念头会自然的减缓,慢慢沉淀为背景……念头现前,哦,我”看到了”它,然后远离它,而不是“对治”它。
正如水面,若没有风吹过,便不会有波纹。大风则起大浪,微风起涟漪。我们本来就是平静的,安宁的。而外在各种信息和关系,如风一样,吹来……你看到波纹或浪花,但你深深知道,这波纹或浪花的本质,就是平静的水面。所以,你无需抗拒或者讨厌它们,当你真正意识到它们的本性。
想要让自己专注,想要让自己排除杂念,这些难道不是“杂念”么。而且,那个专注,也带着所谓的”强迫”——强迫自己要如此,那反而得不到益处了。
问:有时我觉得冥想不会帮助到我,想放弃。如果我放弃了怎么办?我可以重新开始吗?
答:您可以随时重新开始!许多人在开始冥想练习时都想放弃。我们想要和平,平静,甚至幸福。当我们发现令人不快的情绪,思想和感觉时,我们可能会对自己的冥想能力感到不耐烦,失望和自我怀疑。对于冥想应该如何,我们可能有很多期望,并觉得我们做不到或做错了。这就是所谓的质疑挑战,但不要让它决定您要做什么。
如果可以呼吸,就可以冥想!您无法控制冥想中会出现什么经历,但是您可以学习如何通过正念和慈爱巧妙地将自己与内心生活联系起来。大多数人在第一次尝试时都不会,但是他们可以在学习中获得乐趣。看看您在冥想时是否可以培养好奇心,乐趣,毅力和温柔感。冥想练习确实是一生值得去做的事。会有跌宕起伏,挑战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