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是家里最小孩子,上面有两个姐姐,生下他之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他就成了家里唯一的男孩。因此,他也成了父母的特别宠溺的孩子。
小明长得虎头虎脑,从小资质聪明,非常机灵。再加上父母的宠溺,造就他任性,骄狂的性格,胆子也比别的小孩大。
七十年代,物资还是比较紧缺的。买什么都还是凭票的年代。小孩子家家有颗纸包糖,都觉得特别稀罕。
一日,小明和几个发小一起玩耍,隔壁的小林比他小两岁,那年小明七岁。
小林家里刚来过亲戚,给他买来几颗糖。小林拿着手中的纸包糖向几个小伙伴炫耀着,惹得旁边几个小孩直咽口水。任性的小明直接向小林讨要,那时候几颗糖果也不是随便就能有的,小林怎么可能给他。小林被小明追讨烦了,就把糖剥了纸,直接扔进嘴里,小明一看讨要无果,恼了,挥起一拳,打在小林脸上,小林张开大嘴哇的一声哭了起来,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只见小明非常敏捷的伸出手,从小林的嘴巴里夹出糖果放到自己的嘴里吃了起来。惊得旁边的小伙伴目瞪口呆。
小孩子的哭闹声惊动了家长们,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大人们一边觉得好笑,一边也说:小明怎么这么机灵。小明的父母笑嘻嘻的代小明道了歉,给小林补买了糖果。回家后,小明的爸爸却摸着小明的头:儿子,你怎么就这么聪明,这么机灵的呢,妈妈虽然也责怪儿子两句,但话语里更多的是褒奖。
这样的教育,在小明的意识里,觉得他这样的做法是对的,会得到大人的欣赏,也使他胆子越来越大。
第二年,在小明上小学前的夏天。一帮小孩在小溪里摸鱼。大家把凉鞋,拖鞋都脱在岸上,在小河里玩得欢。一旁的小明看在心里,他悄悄的拿了一双小女孩的崭新的凉鞋,回家后,把这双凉鞋铰了,然后拿到供销社收购部卖了。供销社的老董是镇子上的人,他知道小明是谁家的孩子。他左看右看就觉得小明拿来的这双鞋有问题,就拿着这些来找小明的家长,刚好丢失鞋子的孩子在哭,家长也在帮忙找鞋,因为,那个时候一双好一点的凉鞋,可是一般人家买不起的。
这样整个事情就曝光了,小明的父母当着大家的面,骂了小明几句,代小明赔了礼,道了歉,也赔了凉鞋的钱。回到家后,小明的父亲就骂骂咧咧地骂起了供销社老董,嫌他多管闲事,让他们家丢了面子。
他的父母根本没有意识到,八岁的小明已经有心计去做这样的坏事,应该立即让他接受教训,施以家法,而是只顾自己的面子。
渐渐的小明一边读书,一边长大,由于他资质聪明,读书也不错,读到了高中毕业。由于他长相帅气,很快就找了个漂亮的女朋友。谈恋爱要开销,刚刚步入社会的小明,哪有多少收入,虚荣的小明又要在女朋友面前充面子,于是,他又动起了歪脑子。
小明把眼睛盯上了南来北往的列车,他常常买下一张火车票,坐上火车客车后,在列车上观察,看看哪个乘客把包放在行李架上,不久就睡着了,他就假装摆放行李,把人家的包掳走。那个时候刚刚改革开放,坐火车的都是南来北往的生意人,那时银行的汇付款业务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还基本上都是带现金做生意。
第一次得手后,看到轻而易举到手的钱财,小明兴奋得跳起来。他在女朋友面前吹嘘自己如何做生意,凭本事赚了这么多钱。看着女朋友充满崇拜的目光,小明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于是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直至东窗事发。
当小明琅珰入狱以后,他的父母才追悔莫及,这回真是把面子丢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