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习惯于注意自己身体的感觉,时时安抚照顾它的话,很多疾病就不会因为日积月累而产生。
——摘自张德芬经典作品《遇见未知的自己》
跟你的身体对话,倾听你身体的讯息。
——摘自张德芬经典作品《遇见未知的自己》
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因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
——摘自张德芬经典作品《遇见未知的自己》
你必须自己开始。假如你自己不以积极的爱去深入生存,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为自己揭示生存的意义,那么对你来说,生存就将依然是没有意义的。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
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
——摘自张德芬经典作品《遇见未知的自己》
通常,当下所产生的痛苦都是对现状的抗拒,也就是无意识地去抗拒本然(what is)的某种形式。从思维的层面来说,这种抗拒以批判的形式存在。从情绪的层面来说,它又以负面情绪的形式显现。痛苦的程度取决于你对当下的抗拒程度以及对思维的认同程度。
——摘自德国哲人埃克哈特·托利的著作《当下的力量》
你的身体有一个症状,这个症状有没有藏着一个想法?你可以问它,如果它可以说话的话,它会说什么?
——美国培训师罗伯特·迪尔茨
当你真心想要一件东西的时候,全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
——摘自张德芬经典作品《遇见未知的自己》
我们不知道一切的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变了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
——摘自张德芬经典作品《遇见未知的自己》
每个人的第一个家都在身体里,每当你真的需要回家,你的身体值得信任,你便可以聆听,可以和它做朋友。
——美国著名催眠治疗师史蒂芬·吉利根
人是软弱的,所以要觉知,让自己定下来。问题在自己处,不在别人。
——摘自素黑的畅销之作《好好爱自己》
在这个地球上,不经你允许,任何人都无法让你觉得低人一等。
——美国推销员培训师齐格勒
当你的情绪被触动的时候,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触动了你情绪的那个人身上,就是累积内在力量的开始。
——摘自张德芬经典作品《遇见未知的自己》
觉察和接纳,是消融负面情绪冰山的最好方法。
——摘自张德芬经典作品《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
一个人的健康必然是身心灵三者的和谐。所谓身心灵,也就是身体、心理和灵性。
每一种疾病都是一种表达,当我们压抑一些东西,不允许它在心理和灵性层面表达时,它会通过身体而表达,这就是身体的疾病。可以说,每一种症状,都是一部分自我在说‘不’,但我们不倾听这种讯息,最终它不得不通过破坏性的方式来表达。
自我和灵魂的矛盾。一方面,她的灵魂想做自己,另一方面,她的自我担心这样会失去别人的爱与认可,这种恐惧迫使她按照别人的意志而活。
据说,癌症病人多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特别压抑自己某一方面的情绪(包含愤怒、悲伤、内疚等)。
所以,我们不能单纯从生理的角度追求健康,还必须学会聆听并尊重心灵深处的声音。当感觉到有些不自在时,就去觉察自己的身体,那时身体总有一个部位不舒服,然后带着对这个部位的不舒服的觉察去和他人相处,便会恢复镇定。
如果一个人的潜意识深处是休息,就要尊重,但这种尊重并不意味着彻底走向忙碌的对立面——彻底懒下来,而是要找到一个平衡点,优雅地表达。就是差不多完全随性,同时又做得很好。
有一个简单的办法:
一、当你的身体某个部位不舒服时,觉察它,只是觉察它,而不做任何分析和想象。
二、每天早上起床前,花15分钟,细细觉察你的身体,从脚到头,再从头到脚,不用急,要试着去觉察每一个细微的部位。一开始,很多部位你只能想象而觉察不到,但这个练习做到最后,你就可以觉察身体每一个细微的部位。只是去感受就可以了,不必分析,也不必想象,只有当有些部位,譬如脚趾,体会不到时才想象一下。
绝大多数心理问题都是因为忽视乃至扭曲了自己的内心体验所造成的。
平等心就是如实地看待并尊重你自己当前的境界,即便很好也不骄傲,即使一般也不自责,总之不和别人的境界去作比较。
有时,在一些极端情形下,为了自保,我们可能要欺骗一下别人,但无论如何,都不要欺骗自己。
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尊重自己内在和外在的真实存在,是多么美的事情。
这个真实的世界和自己想象的世界完全不同。所以想得太多真不是一件好事。很多人会想,等自己变好了才去好好生活,但也许更可取的是,带着心理问题去积极生活。
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创办了“森田疗法”,其精髓可以总结为八个字——“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所谓“顺其自然”的意思是,既不与自己的情绪和思维对抗,也不被情绪和思维控制,情绪和思维来了就来,走了就走,随它去。这个疗法的重点是“为所当为”,其意思是,不管你有什么样的情绪和思维,该做什么还要做什么。
一份体验,不管它带给我多大的痛苦,只要不做任何抵抗地沉到这份痛苦中,体会它,看着它,那么它最多半个小时后就会融解并转化。
看法和体验之间有着很复杂的关系,通常,我们会认为,是事件导致了我们的体验。例如我们会认为,是失去亲人这件事直接导致了痛苦。但其实是你对事件的看法导致了体验。在庄子看来,死和生一样,都是“如四季运行般”的自然现象,一个人的离去并非彻底没有了,反而是“安息在大自然的房间中”,那又何必悲伤呢?
当我们想破除这一层又一层“洋葱皮”时,可以问自己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到底是那个原初痛苦更痛苦呢,还是想消灭这个原初痛苦的努力令我们更痛苦?
找一个不错的心理医生,在他面前先感觉到安全,然后愿意脱掉最外层的“洋葱皮”,感觉到更安全后,再脱掉更里一层的“洋葱皮”……但是看心理医生绝不等于快乐。很多人会不自觉地认为,看心理医生,就是为了减少自己的痛苦,恰恰相反,看心理医生,随着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增加,一些更深层的痛苦反而会映现出来,于是会体会到平时生活中都体会不到的痛苦。对痛苦越敏锐,就越能承受痛苦。
当痛苦来临时,我越保持不动就越好,同时注意自己内心的变化,但绝不引导这种变化,只是看着这种变化而已。可以会坐下来,或躺下来,感受身体,将注意力放在身体的某个部位,从这个部位开始感受,然后一点点地转移注意力,感受整个身体。如果某个部位的感受很强烈,尤其难受的感觉很强烈时,就把注意力放在那里一段时间。一般而言,将注意力在这些难受的部位多停留一会儿,转化就会发生,可能这些部位会开始发热,也可能会观看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和想法。
很重要的一点是,不管是感受、画面还是想法,都要尽可能不做任何努力和引导,而是把自己交出去,让这些感受、画面和想法自然发展变化。
如心存斗志,也会激起对方的斗志;如大发脾气,对方也不会冷静,所以必须向对手示好。一旦坦诚相待,对方就不会存有戒心,就能听你说话。
在愤怒产生之前,还有别的感受或情绪可以称为“原初感受”,而其他的感受、情绪或想法,多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防御这个“原初感受”的。
投射:
每个人都喜欢做有用的事,而不喜欢做无效的事,如果你的属下发现,他们可以不尊重你,那他们就会越来越不尊重你。这就是说,他的属下之所以不考虑他的需要,对他不尊重,其根本原因是他在教他们这样做,而他随之产生的怨气,也是早就准备好了的。
当他的心攀缘时,就会将这个内在的对话投射到一个关系中,而对方也会不自觉地认同他的投射。
关键是要明白,自己看到的一切外在,都是自己内在投射的结果,我们要有这样一个明确的意识,这样就不会轻易地埋怨别人,并将事情的责任一味推到别人或其他事物身上,而知道首先要看自己。
心想事成:
一个成年人的人生,不管多么不幸,都是他自己追求的结果。不幸,是自己营造的际遇,外部关系模式是内在关系模式的自然展现。
通过生病的方式表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例如很多人想控制自己的亲人,但他们不能直接说,所以就使用了生病的方式。
命运:
所谓命运,就是我们将自己童年的关系模式投射到成年的人际关系中,结果就成了一个无聊的轮回。
轮回的目的,是为了不断制造同样的机会,让自己处在同样的人际关系模式中,好从中修炼自己的心性。
每个人都是本自俱足的。这句话的通俗理解是,我们每个人的内在具备了成长的一切资料,我们不需要向外寻求力量。
悲观:
为什么会有悲观消极的想法或信念呢?那些现在看起来非常有杀伤力的习惯性做法,最初都是给自己赢得了很多好处的,这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所以,无论一个习惯性言行看起来多么不好,都不要恨它,因为它最初保护过你。
我们自己改变了,别人也会自动改变。如果你想要任何东西,你先把这个东西给出去,给别人。
你那个完美的伴侣是你由你自己的内心所创造出来的。不仅如此,甚至周围所有事物都是经由你的铭印制造出来的;你周遭的世界,周围的人,甚至你自己,都是过去或好或坏的行为、语言以及思想的产物。
第一,因为你有一些种子(也即作者说的“铭印”),所以你遇到了符合这些种子的伴侣。
第二,你有了一个伴侣,你可以再种下一些种子,将这个伴侣“创造”成完美伴侣。
真爱的密码是“你希望伴侣做到的,你自己首先去做”。
关注自己:
通常,我们过于关注别人,并且无意中会认为,别人才是我们的答案,但真正的答案永远在我们心中。
我们要对所拥有的一切总是心存感激,永远享受已拥有的资源,而不是将注意力放在欠缺上。
“内在的身体”并不受自己支配,我们面对它时,重要的是信任,而不是指手画脚。
对什么有感觉就学什么,那时候真是事半功倍。
假若一个人对本应该挚爱的亲人有着不满、愤怒甚至仇恨,那么,允许不满、愤怒甚至仇恨在心中涌动,允许它们在一个不被批评的空间内存在,这些所谓负面的情绪会融化消解,最终爱意会再次流动,而那时的爱,就是真正的爱。
情绪:
讨厌、厌烦与鄙视等包含着对别人强烈评判的感受是从头部发出的。同情、包容、爱、悲伤等种种渴望爱又担心失去爱的情感是从胸部发出的,集中部位是心口。
力量,宁静,与某一事物、某一人乃至整个世界的合为一体感产生时,注意力是集中在小腹部的。
怎么做可以令这些抵触别人的情绪消失呢?只需将注意力从头部向下移动,譬如移到心口,那些厌烦、讨厌与鄙夷就会消失。
尤其是将注意力移到肚子甚至小腹部时,那时我会获得一份宁静,似乎那些糟糕的情绪从来没有发生似的。
时刻保持与自己的链接,有一些简单的办法。譬如,当发现自己有些失控,或注意力已集中在别人身上时,可以立即将注意力拉回来,并把注意力放在小腹部的丹田位置,或心口的位置。可以在这种时候做一个深呼吸,然后注意自己的身体感受,假若身体某些部位有一些特殊感受,可以将注意力放在那里一会儿。同时要保持身体的中正。
温和而坚定,首先是坚定,即我坚守我的立场,无论如何都不改变;其次是温和,无论对方有什么情绪或做什么事情,我的情绪都是温和的,不会失控。
假若你以为,对方的敌意是针对你的,那么你也会有敌意产生,这很难避免,但假若你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感其所感,想其所想,那么你很容易会理解他,那时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如果你必须顺从,那么你可以告诉对方,我不是因为你的压力而顺从你,我是主动选择了顺从你。
我们之所以会埋藏着很多敌意,关键不是人性恶,而是人性被压抑得太厉害了。
失控,就是潜意识暂时控制了自己。心理学家会说,每一个被严重压制的情绪都是一个情结,而每一个情结都是我们自己的一个盲点。这个盲点一被触动,我们就会失控。但假若这些盲点得到了觉察,也就自然化解了,那时别人再去触碰这个地方,就不会激发自己严重的情绪。久而久之,最终就会达到王阳明所说的“此心不动”。从任意一个触动你的瞬间开始,试着向内看,你或许会开启真正属于你的人生。
自我意象:
我们的人生,都是由我们的自我意象所决定的,如果你改变了自我意象,人生也会随之改变。
罗杰斯对“自我”的定义是:自我就是过去一切体验的总和。
在我的理解中,关于“自我”的一切内容都是先在关系中发生的,即,先是“我”与某个人发生了一件事情,而“我”将这个事情所带来的一切体验当成了“我”的一部分。于是,先是别人怎么看自己,而最终,“我”也接纳了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自我实现的预言”,即一个人一旦有了某种念头,就会驱使自己去实现这个念头,因为,我们无意中会认为,这个念头是“我的”,或更准确的说法是,这个念头就是“我”的一部分,我要捍卫这个念头,就等于捍卫“我”。这不仅仅是一个愿望,也是一个目标,在自觉不自觉中它就变成了现实。
要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就要重塑自我意象。
譬如,你爱一个人,很想和他共度一生,但真的吗?你是不是同时又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你不配他,你不配有幸福?如果是,你想和他共度一生的愿望自然很难实现,因为慷慨的宇宙同时也会帮你实现另一个想法。关键还是我们内心深处的选择——我到底想得到什么。
这说明,只要你设定了一个目标,你就可以将其交给潜意识去工作,越放松越好。当然,为了更深地唤醒潜意识的力量,你需要通过努力去积攒一些素材,这些素材会是线索,可以更好地激活潜意识,这样潜意识可以更好地帮你实现这个目标。
努力,但同时要学会放松,放松是更容易找到答案的渠道。努力藏着一个逻辑“我能找到答案”,而放松是“我要松弛掉紧张的神经,打开通向灵性层面的潜意识之门”。也就是说,答案不是我找到的,而是因为我打开了通道,答案自动来到身边。因此,爱迪生才说:“思想就在空气中。”
给自己放“精神电影”
如果你设立了一个目标,那么你可以在想象中进行相关练习,而且越详细越好。这些技巧都有着同样一个道理——先去塑造一个自我意象,而后这个自我意象就会在现实中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