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分关心式唠叨。这种唠叨普遍存在于中国妈妈身上。“宝贝,穿上外套,不要冷到啦!”“看你瘦的,多吃点肉!”“晚上不要踢被子!”......妈妈唠叨的出发点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这并没有错!但是这样的唠叨实质上是不相信孩子。这份唠叨会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因而变得懒惰、散漫、没有责任感。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成了一句空话。 过分关心式唠叨下,也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习惯性模糊听觉”,也就是说,虽然他在听,但是根本不往心里去,视你的“良苦用心”为粪土。长久以往,当心培养出一只小白眼狼。
2、命令式唠叨。很多家长一遍一遍地命令孩子干这干那。例如催促孩子写作业,催促孩子该上床睡觉了,命令孩子晚上必须几点回来。这种命令式的唠叨太过简单粗暴,难以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只会让孩子产生反感情绪。 心理学上有个“超限效应”: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接受某种刺激过多、过强、过久,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就会引起他心理上的厌倦和反抗,使他的行为朝相反的方向发展。
3、负能量式唠叨。都说妈妈心情愉悦,是对家庭的最大贡献。有个负能量式唠叨的妈妈,那对家庭可谓是巨大的灾难!陪娃写作业,负能量式唠叨模式开启:“字写清楚点,我都看不清老师看得清吗?难怪考试总丢分,擦掉重写!”“这么简单的你都写错了,白给你报补习班了,浪费我钱!”“这道题这么简单都不会啊,有没有长脑子!”......
4、有一种妈妈叫强势妈妈。这种妈妈喜欢在孩子和家人面前耍威风,用“强权”迫使孩子屈服,当孩子达不到自己要求的时候,强势妈妈就会各种责骂、抱怨、怒吼,用盛气凌人的方式强行控制孩子。她们常常觉得世界处处不公平,事事不如意,习惯将自己的不满怪罪到别人身上。这种消极的心态,往往影响孩子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 还有一种妈妈,叫“隐性强势妈妈”。这种妈妈并没有传统意义的强势特征,诸如嗓门大、脾气暴、态度凶等, 相反,她可能轻声细语甚至不怎么说话,总是委曲求全的样子,显得很柔弱,可是她心里有自己的主意。她认准的事情是没有人能够改变的。 如果孩子没有照着她的意思做,或者与她有不同的意见,她并不激烈地与孩子争论或者强压孩子服从,而是在一边生闷气、伤心难过,连饭都吃不下。她会不出声地让孩子明白你多么对不起她,最后,孩子会受不了,只有听从她。 火爆型强势妈妈大多能意识到自己脾气急、控制不住自己,而隐性强势妈妈意识不到自己的强势与控制,反而觉得自己是忍让与包容的。这种强势妈妈会让孩子更无奈,更难受。她的控制是隐性的,由于她不多说话,也就是拒绝了与孩子交流,孩子除了服从她,没有其它选择。这样的行为叫做隐性攻击,比直接、主动的攻击更让人难以接受。
5、性子太急躁的妈妈。现在有很多的妈妈太过于焦虑,在孩子能够走路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的时候,妈妈们就想要控制孩子的行为。比如孩子在玩什么东西的时候,妈妈就会在一边催促,说好了,已经玩了很长时间了,赶紧回家了。 反正生活中,永远都是在催促着孩子做事情。因为孩子成长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且孩子做事情当然比大人慢很多了,不要因为着急,一些锻炼孩子做的事情,妈妈就帮孩子代劳了,这样时间长了,还是什么都不会。所以多给孩子一点耐心,不然孩子容易没有自信,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做不好,还会变得自卑。
6、对孩子太冷漠。很多妈妈虽然表面上是在看孩子,其实是在玩手机,或者忙自己的事情。明明是在陪孩子,结果孩子自己玩起来了。有的时候孩子太黏着妈妈了,希望跟妈妈讲话,但是妈妈表现的太冷漠,看起来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孩子也是需要被尊重的,在孩子讲话的时候要认真的去聆听,建立孩子愿意讲话开朗的性格。
如果长期对孩子太冷漠,孩子容易内向,还可能出现自闭的情况,影响孩子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