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爱的艺术》
01
在《爱的艺术》这本书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论述母爱的部分。
母亲,在弗洛姆看来,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第一个最亲密的联结。母亲对孩子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天然的爱,这一点和父爱产生了区别。
母爱代表着无条件的接纳。弗洛姆认为母亲在孩子一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除了母亲会用乳汁养育孩子长大之外,更重要的是,母亲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也会如同乳汁一样滋养孩子的成长。
换句话说,一个幸福的母亲,才能带来一个幸福的孩子。如果母亲对这个世界充满敌意,充满恐慌,那么她的孩子,也很难安全地看待这个世界。
如同弗洛姆在书中的比喻:
乳汁象征母爱的第一个方面:对生命的关心和肯定,蜂蜜则象征生活的甘美,对生活的爱和活在世上的幸福。大多数的母亲有能力给予“乳汁”,但只有少数的母亲除乳汁外还能给予“蜂蜜”。为了能给予“蜂蜜”,她不仅应该是一个好母亲,同时也应该是个幸福的人——但这一目标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
02
在现实生活中,母亲是否幸福和安全,有一个突出的判断方式,即是否能够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我想很多母亲都会说,当然啊,我当然无条件爱我的孩子,不论他是好是坏,调皮还是安静,我都爱他。
事实上真的这样吗?
曾经接到过这样一个母亲的咨询,说她的孩子上了大学之后特别叛逆,不去上课,不听老师不听父母,最后居然闹到要休学。孩子的理由是,觉得自己很迷茫,想休学给自己一个思考和缓冲。这位母亲对此非常不理解。她说,我和他爸爸奋斗这么多年,不说出人头地,也都是有头有脸,我真的受不了我的孩子居然会休学!
我问,休学对你有什么影响?
这位母亲说,我都没脸去上班了!同事家的孩子不是出国就是读研,我的孩子只上了个国内的大学还不是最一流的,现在又要休学,别人要怎么看我?!
我哑然。
这位母亲,在我看来,就是将自己的需要绑定在孩子身上,甚至因为自己的不安全和不满足,而去要求自己的孩子。孩子要求休学,激起了她的强烈反对,因为无法想象休学后自己的生活。
我以为,这样的母亲,能够给孩子安全感就太少了。
特别让我感到伤心的是,我问了她一个极端的问题:假设你的孩子能够如你所愿,乖乖完成学业,并且学有所成,出类拔萃,成为人中龙凤,但40岁的时候突然因为疾病死去,抑或是没有完成学业,最后学了一门手艺,平平凡凡,却能长寿,你想要哪一种情况?
这位母亲一刻也没有犹豫地回答:自然是第一种!
这个问题,我曾经问过很多母亲,出乎我的意料,越是学历高,社会地位较高的母亲,选择第一个答案的比例就越高。
这不禁引起我的深思:究竟发生了什么,让这些母亲都不愿自己的孩子能够一直平安健康地活在人世。
这样的例子,在我的咨询中绝不罕见。拿出来在此,只是想说明,一位母亲的幸福感是多么的重要。
03
背负的负累太多,想法太多,你累,孩子更累。
很多母亲以为,给了孩子“乳汁”,就够了,孩子就应该是幸福的。但她们忘了,孩子会长大,终究会“离乳”,不仅是生理上,更是心理上的“离乳”。而很多时候,恰恰是母亲自己做不到“离乳”,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如上述例子中,将自己的需求强加在孩子的身上。
弗洛姆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道:
“只有在这个阶段,母爱才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这时就要求母亲无私并能贡献出一切,除了被爱者的幸福一无所求,但恰恰在这点上许多母亲都失败了。自恋的、专制的和贪婪的女性在孩子尚小的时候,可以是一个很疼爱孩子的母亲。但是当孩子处于同母亲分离的阶段时,只有那些真正有能力爱的女性,那些觉得给比得更幸福的女性,那些生命之根底很扎实的女性才会继续是一个疼爱孩子的母亲。”
说来容易,做起来又何尝容易。虽然我的孩子还小,还处在真正的“哺乳期”,但我也有过这样“离乳”的艰难体验:孩子小时候老人都说哄睡要抱着,但我偏偏不信,坚持让孩子自己入睡。
很多次,我在小床边耐心等待他自己入睡,有时候要坐上将近一个小时,自己也疲惫不堪。每每想要放弃,想着抱起来哄哄算了,但自觉不能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他明明可以,却因为不给他机会成长,将会多么可惜!于是,日日磨,天天练,终于我的孩子再不用抱哄,自己乖乖入睡。
自此,我学习到了,母亲要对孩子有信心,前提是对自己有信心,肯给孩子机会,不要事事代劳,这需要“放手”。这种“放手”,需要有接受所有结果的勇气,需要有开放的心态。若事事苛求,那么孩子也难以成长。
这么小的孩子就已经有了自我成长的需求,更何况是大孩子了!
因此,每一位母亲,都不容易,都行走在自我修行的路上,从与孩子的互动中,得到更多智慧与力量,也是一种圆满。
04
很多母亲,自己在生活中,备尝艰辛,却活的不通透,不幸福。很多人,不会爱自己,因为他们的父母不会自爱。不爱自己,就会在做事时对自己有太多的苛求,生活中有太多“我一定要。。。”“我必须要。。。”的信条。你信奉这样的信条,强迫自己努力,取得一些成绩,但这并不能说明你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母亲。
一个女人,若要成为母亲,需要首先能够很好地与自己和谐相处。在生活中给自己足够的蜂蜜,才能将蜂蜜带给孩子。
一个母亲,要先懂得爱的真谛:首先关爱自己。这绝不是自私,学会好好爱自己,关怀自己内心的感受,才能够用美好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看待挫折,看待平凡,看待不足。
知道自己有不足,而依旧爱自己,这样的母亲是自足的,安全的。是拥有充足生命力的。是能够给出蜂蜜的母亲。
如果你是母亲,请永远不要太过苛求自己,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你的现在就是最好状态。这样,你会带给孩子达观的心态,
如果你是母亲,请试着接纳过去的自己,试着原谅,试着包容。你会带给孩子重整旗鼓的勇气。
如果你是母亲,请努力与自己的父母在内心上达成和解。因为这样你才会拥有完整的自己,拥有完整的爱。你会带给孩子一辈子的安全感。
如果你是母亲,请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一餐一饭,一举一动,待人接物,都优雅得体。你会带给孩子从容的气度与教养。
如果你是母亲,请一定不要放弃自己的形象。蓬头垢面不是你努力生活的必然结果,每天用心描绘自己的眉眼,就是在描绘美好的生活。你会带给孩子对生活真切的热爱。
如果你是母亲,请幸福地生活着。你会带给孩子圆满的生命。
祝愿有的母亲都能够幸福,每天在心中都开出一朵花,酿出幸福的蜂蜜,滋养孩子,滋养家人更滋养自己。
让我们一起,养育孩子的同时,别忘了养育自己,爱孩子,更要爱自己,将爱活成一种习惯,你的孩子就会充满爱与生命的能量。
艾里希·弗洛姆,是著名的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190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二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纳粹上台后,他于1934年赴美,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术机构讲学,并先后执教于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高校。1980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洛迦诺。
弗洛姆的研究根植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他认为人是各自所在文化的产物,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人变得越来越自我疏离,这种孤立感导致人们潜意识下渴望与他人结合、联系。
弗洛姆以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文笔,创作了大量学术著作和普及型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