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农村,戏一般指潮剧团来演出,往往是乡里有什么节日,比如年尾答谢神恩,比如正月拜老爷,就会搭上戏台,请潮剧团前来唱个几天几夜——当然,主要是在夜里唱,白天的很多人来拜神的时候也唱一下。
这戏还分两种,一种是真人假唱,也叫电唱戏,指的是播放曲目,然后一众穿着戏服的潮剧演员,在台上对口型,做出相应剧情动作,演绎出一出戏,这种一般不怎么好看,因为演员如果对台词或者剧情不熟,往往会出现表情动作跟不上台词的情况,显得不自然,不连贯。就比如我在唱一首我不太熟悉的歌,要等到歌词出来了才知道怎么唱,失去了感情。
另一种就是真人真唱了,这种成本比前面一种高,所以一般乡里轻易请不起——每逢年节安排拜神和唱戏,都是靠村民捐款,不富饶的乡里,财力有限,基本很难请得起。
但是这种真的好看,毕竟都是真人演绎,生动、紧凑剧情,每一个表情、动作都自然而发,都用心表现出来。这个就好比歌星唱歌了,每一句歌词都发自肺腑,该颤音颤音,尾调该变调该拉长,都拿捏自如。
我所在的乡里,便属于不甚有钱的那种,背靠着山,面向着田,祖辈都是种田种菜,富人稀少,于是在我的记忆里,村里只请过两次真人真唱的大戏——倒是从小跟着祖母到她娘家去看戏,那是大乡里,一唱便是三台连着,相当阔绰!
戏台都是临时搭建的,用粗粗的竹子,一根一根搭起来,铺上木板,披上雨布,就成了,至于内在,就由戏班子来布置了,只消一天,他们就能把原本空洞的戏棚子,布置妥当。
那时,才在搭棚,祖母就吩咐我,赶紧去戏棚前面空地上霸一个位子,方便以后看戏,我才赶过去,偌大一片空地,已经给人用各种各样的物品,霸去不少了,有用席子的,有用纸箱的,有用椅子的……反正能搞个几平方大的空间的物品,通通都上阵了。
我也拿来一张席子,找了一个角落,放上了,这里已经不是黄金视角了,离戏台甚远,但也还可以。祖母就说我反应太迟,应该第一时间就行动的。
戏台正对面的左右两边,搭有两排棚子,离地面有人头高,那是搭给捐款比较多的人士看戏用的,至于捐最多的,还有一个独立的棚子,有两三个人高了,须得用梯子,才能上去,显得高高在上的样子。
为什么要搭在两边呢?因为戏主要是要给戏棚对面聚集在一起的各路神明看的,平日里,这些神明在村里不同的地方供着,各施其职,到了年节,就会敲锣打鼓地,把众神迎请到空地里搭好的“神棚”里,供乡里人集中拜谢。
所以,戏棚前面是绝不能有什么观戏棚挡到的——再有钱也不行。
在正式演出之前要演开台戏,开台戏由五段戏组成,分别是《唐明皇净棚》、《十仙庆寿》、《仙姬送子》、《跳加冠》、《京城会》,五段戏各有寓意,含有对功、名、财、子、寿的祈求,俗称“五福连”。其中,《仙姬送子》曲目里的孩童道具,就是剧团所供拜的保护神——太子爷。“送子”演完之后,会由辈分最高的老者将太子爷请到神棚与神明一起接受群众的礼拜,这是很严肃很隆重的事情。到时所有演出都结束了,要用同样的仪式,迎回太子爷。
到了晚上,各家各户吃饱喝足之后,便携老带幼,椅子板凳齐上阵,到戏台前自己霸好的位置上,坐下等待演出开始,有时难免会有一些小插曲,比如走错位置了,坐前面的椅子太高挡到后面了,但很多时候都是三言两语就解决了事情,乡民嘛,都不会太认真去计较。
附近的乡村,也会有人会赶过来看的,像这种一年到头难得举办一次的盛会,很多人会盛情邀请亲戚朋友,前来凑个热闹,顺便分享自己的喜悦。我想,这也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吧。
不得不说,这种真锣实鼓敲打出来,真人真喉唱出来的戏,才叫戏,即使离台前近十米的距离,依然能感受到那震撼的锣鼓声,声声入心;花旦声调的清脆,小生声调的响亮,画着脸的净,声音或奸或正,白色鼻子的丑角,从说话到动作,都能让人捧腹大笑。
男主女主的一颦一笑,眉眼之间的英气或秀气,都拿捏得恰到好处,把看的人完全带入到戏里,久久不能出来。奸臣的阴险的声调,与忠臣正直的声音,对比鲜明,这两种角色,一般都有着长长的浓密的胡子,只是画的脸不一样,奸臣是黑白,忠臣一般不画,他们会把奸诈狡猾、嚣张跋扈、忠孝、隐忍、刚正不阿……一一演绎出来。
他们走出的步伐,举手投足之间,都无比流畅丝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相当到位,就连打斗的场面——小时候我最爱看这种场面,还有在上面连翻跟斗,都是功力十足。搭配着厚重的锣声鼓声,场面确实大快人心、震撼无比!
我陪祖父在电视机前看过几次潮剧,祖父给我讲解剧情,于是在这戏棚前,我也算是耐心地看过几场曲目,算是能从他们的吟唱中听出个所以然。当然——还是要搭配字幕的。
这是一种传统的潮汕文化,在祖父祖母那一代人还很流行,很多老人会用收音机听,有条件的就在电视机前看。也算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吧,就好比我们对音乐的酷爱,现在的人对游戏的沉迷,差不多一个道理。
看到累了困了,旁边的公路边,就有人摆着摊,卖各种零食,甘蔗、腌杨桃之类的小吃,五角一块的,就能有一大串可以解馋。小孩子嘛,总是喜欢图个气氛,看到别人有买,自己也就想买,就像这个看戏,虽然看不大懂,但是全家人都去看,去那里热闹了,便也要跟着来,感受一下平时难得一见的乡里热闹。
至于戏里在演什么,有时并没那么重要了,这人头涌涌的场面,让人倍感亲切。实在无法支撑下去了,提前离场回家睡觉时,耳边还能听到随风传来的一阵阵若隐若现,忽大忽小的锣声、鼓声、浑厚的深波声,各种生旦净末丑的声音,抑扬顿挫,此起彼伏,便也睡得相当踏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