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从知道到做到的第二个重要原因,是消极过滤。
什么是消极过滤呢?我们每学到一个新知识、听到一个新观念或者看了一本新书的时候,其实是在和已有的成见、知识,和过去的习惯、方法进行对抗,这往往在无形中阻碍了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态度。
比如同样是在学习沟通的方法,有这样一个新知识,那就是沟通首先要倾听别人、理解别人,然后再去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双方才能更好地达成共识。
可是你过去的经历和经验告诉你,如果不强势、不严厉地跟别人说,别人根本不重视自己,所以你必须更强势,必须更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才有可能让别人真正去重视自己。
如果你有这样的成功经验,你就会习惯性地质疑这个沟通的新方法,你会认为像这样又花时间去倾听理解,又去沟通,最后这个成本代价特别高,还不如直接按我以前的做法去做就好了。所以,如果是这样一种心态的话,即使知道了一个新的观点和理论,你也无法真正去做到这件事。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作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的解决方法,就是绿灯思维。
什么是绿灯思维呢?当你听到有人提出任何新的想法或者项目建议的时候,你就立刻要想:为什么我觉得这个想法或者建议可行。换句话说,你要鼓动大家接受这个建议。
这和我们通常的认知可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当我们对一件事情经验越丰富,越有资历的时候,越容易因为看到别人的意见存在问题,就全盘否定对方的观点。
可是,事实上别人提出的每一个方法、观点,背后一定是有理由的,一定有支持他这么提出方法的原因。只是我们因为固有的思维模式、先入为主的偏见、过去成功的经验,反而束缚、蒙蔽了我们,而无法站在别人的视角思考。
绿灯思维,是帮我们去找别人的理由,这个找别人的理由其实相当于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然后会发现虽然这个事情在我的视角看是有问题的,但换一个角度来看,其实还是有道理的,而这个角度过去自己根本想不到。
我们每次遇到新观点的时候,不要总是质疑和琢磨这些观点错在哪里,应该用绿灯思维,先积极认可它是可行的。
比如在沟通这个事情上,虽然你心里面很不认同,但你告诉自己先理解再沟通是有用的,理由是:一,理解了别人以后,我们才能在同一个话题下讨论,避免经常出现的说了半天结果说的不是一回事,从而节约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二,先理解后沟通的过程中,也能够建立更好的情绪和环境,双方达成共识也会更加容易一些。当你找到这些理由的时候,你就有可能从新的知识中去汲取有用的东西来改变自己的行为了。
所以建议我们,在听到一个新观点的时候,把自己的第一反应从质疑变成问自己:我怎么样才能用到它?如果学会这个,我能有什么收获。坚持这样思考,我们就会变成反向偏执狂。我们知道偏执狂是固执地坚持已有的思维,而反向偏执狂就是始终坚持用积极的思维来激发各种创造性想法。
但这时有人可能会说,我这么说太违背我内心了,明明有问题,还不让我说,只说好处真的对吗?别着急,不是不让你质疑,而是把质疑的环节放在绿灯之后的黄灯环节。
黄灯是干什么呢?就是表达你对这个问题的疑问的环节。所以,不是我们不能表达异议,而是要在进行任何消极反馈之前,一定先给出积极反馈。
这时,你再去提意见,别人也会更重视。有时候我们一直集中精力在积极地寻找可能性上,所以轮到黄灯亮的时候,反而想不出反对的意见了,这样我们充分地理解了问题,执行起来就更容易了。
因此,消极思维是阻碍我们从知道到做到的第二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