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一代的父母,自认为对孩子的关注度和重视度比较高,并且对孩子的学业、兴趣有着自己的规划。哥哥步入小学后,并无兵荒马乱,无论是他还是我,过度的都挺不错,他自己在作业、还是书本收拾上都不需要我上心,不会出现没带书没带作业的现象。焦虑谈不上,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我在不遗余力的为孩子寻找着更好的教育,为此不惜投入金钱和时间,花费更大的心力,买更多的书籍。有时候,我也会问自己:什么才是更好的教育。
芬兰的教育在各国中凸显,无疑它是成功的、快乐的。这是令父母都神往的教育方式,父母都想给孩子一个无忧、愉快的童年,毕竟童年的时光在整个人生中实在太过短暂。然而,在中国,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笨鸟先飞、勤能补拙、铁杵成针、孟母三迁,我们经历过改革开放、高考改革、高校扩招,也更能明白学习、资历、眼界、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大的影响和改变。在中国,压力很大,中国人崇尚根本,崇尚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为了自己的方寸之地,努力的背负前行。压力是会在无形中传递给周围的人的,不管什么阶层,都在各自阶层中挣扎。爱、孩子和金钱,其根源都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因为我们不想他们的未来如此沉重。而教育问题,则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其实,在我看来,什么是好的教育,并没有具体的答案,每个父母的心底,都对孩子有着自己的期待,并且这个期待会随着周围环境或孩子的成长而随之更改,而父母也在其过程中得到成长和感悟。人生,就是在孩子与父母不断的磨合、挑战、相融、共存中不断的体悟和理解,这就是每个人不同的人生轨迹,人生百态,姿态万千。
书中涉及到几种类型的家长:专断型、放任型、权威型。从字眼上看,也能看出权威型是最好的方式,也是亲子关系最健康的一种教养方式。往前一步,容易成为专断型家长,退后一步,又易成为放任型家长。它对父母有一定的要求,但是为了一味的追求完美的教养方式,而逼迫自己去往完美家长的道路上走,我倒不觉得有此必要。中国父母,更容易随心而动,我也不觉得这有不妥,觉得严厉了,就反省自己,觉得放任了,就立马拾掇自己泛滥的爱心。我倒觉得这样的烟火气更适合中国的父母和孩子,再没有比父母更懂自己的孩子了,也没有再比自己的孩子更懂他们的父母了。人无完人,更何况是父母,子女终究会长大,也会有一天发现到这一点,作为父母,作为曾经的孩子,长大,其实往往只是一瞬间的顿悟。
但是,有一点需要确定的是: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无论什么,父母终究是爱孩子的。我爱你,而你知道,才是最好的亲子陪伴方式,其它的,都只是方法、手段,孩子终究会明白。
小花妈妈
202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