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的表现不符合父母的期待的时候,父母会怎么做?
当孩子的表现不符合父母的期待的时候,父母会怎么做?这个问题有点大,如果细化一下可以这样问:
当你希望你的孩子选B,但他要选A,你会坚持要他选B吗?
比如当你希望他自己走路,可是他一直哭着要你抱的时候;或者你想抱着他但他坚持要自己走的时候。
比如你希望他到幼儿园就开开心心进去,可是他就是要哭着求你别走的时候;或者你希望他对你表达一下不舍,可是他就是头也不回的离开你的时候。
比如你希望他吃点青菜,但他就是要挑出菜叶只吃肉的时候;或者你费尽心思想让他吃点肉,但他就是只吃素绝口不吃任何一口荤菜的时候。
比如你希望他去读书写字,但他就是要继续看一会ipad的时候;或者你希望他稍微休闲娱乐一下,但他就是只肯泡在书里不和任何人社交的时候。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世界上所有父母的决策,基本都可以分为四类
通常来说,对上述问题采取干预还是不干预的态度,取决于我们的教养方式属于以下四种中的哪一种。
专断型
“棍棒底下出孝子”。
专断父母对孩子的干预很高,但几乎不在乎孩子在想什么。
他们会强制性的要求孩子遵守很多纪律,但不和孩子解释为什么要遵守。也不给孩子商量的权利。他们只要求孩子和士兵一样听大人的指令。遇到选择的时候,必须选择和大人一致的行为方式。
如果孩子不打算选择应该选的那个选项。父母会用鞭子、板子、藤条、戒尺、巴掌、语言暴力等方式来惩罚孩子,让孩子疼痛、受伤和哭泣。直到他们服软,愿意遵从指令。
专断的家长认为体罚没有任何问题。但并不等于,专断的家长不爱孩子。
相反,他们相信体罚、攻击和暴力是在为孩子好。为孩子的长远利益着想。归根到底是符合孩子的利益的。典型的想法是,有一个黑人妈妈对他的孩子这么说:“我打你是因为我爱你,我希望你改。这个社会不爱你,日后你若在外面挨打,他们打你是希望你死。”
从信任层面上说,专断父母不信任孩子的判断力,并且相信只有父母才知道孩子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
这是人类近现代社会长久以来的常见育儿方式。很长一段时间里,学校的教育也主要依赖纪律和体罚。
放任型
“你开心就好。”
放任型的父母是专断型的相反面。他们几乎不会干预孩子任何决定,但是很在乎孩子什么感受,什么想法。比起专断型父母的控制欲,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佛。因为父母们几乎无条件的以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为最高优先,采取“随他去吧”的方式。
他们几乎不设置纪律。也不要求孩子遵守规则。他们相信孩子有自己的成长机制,可以在自己做决定、自己看见后果的循环中学会自我调节。而大人只要给予爱和安全,保护好他们的成长环境不被干扰。然后静待花开即可。
他们也不觉得父母必须是个榜样,必须做好表率。也不觉得自己应当尝试引导或者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一切都看孩子自己的机缘。
当父母与孩子出现冲突的时候。父母会以孩子的选择为优先。美国电影里70年代的父母们允许孩子半夜在房子里大叫大闹大吵,还要一边头疼皱眉一边应付邻居的怒火。然后开门笑着问孩子需要不需要一杯果汁。这些都是典型的放任型教养。
从信任层面上来说,放任型父母绝对信任孩子成长的自然机制。但不信任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干预的价值。他们认为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他该如何走。
权威型
权威型父母介于以上两者之间。权威型父母尝试去干预孩子的行为和决策,也会考虑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这是最近20年来全世界范围内最流行的育儿教养方式。
权威型的父母尝试影响孩子的行为。他们拒绝体罚和各种暴力,尝试用讲道理的方式去说服孩子做一个符合期待的决策。
行为上,父母也会努力以身作则,尝试把自己的价值观转入孩子心中。让孩子自愿遵守和父母一致的行为规范。
当分歧发生的时候,父母会强调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同时也强调孩子有不同的选择权。并且承诺不会因为孩子选择不同而和他断绝关系或者恶语相向。尽管如此,父母还是会倾向于尽可能的通过理性和父母的权力来让孩子做出符合期待的选择。
也就是说,遵从父母的意愿与孩子自身的意愿是同样重要的。
权威型父母会定规则,也会强调纪律。他们会和孩子解释说明所有的规则和道理。允许孩子和父母商量制定规则。旨在让孩子心甘情愿的遵守规则。
忽视型
忽视型父母几乎对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没有反应。他们不试图影响孩子的选择,漠不关心。也不在乎孩子的情感感受,孩子在想什么。仿佛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忽视型是一种家庭功能失调。
在我看见的文章章节里并没有对这个类型做更多细致的描述。但我最近在樊登读书听到了一本《被忽略的孩子》,讲的就是忽视型父母及家庭中生长的孩子。或许可以作为这一模块内容的补充。
以上就是四种教养方式。
读到这里的朋友,希望你回想一下:
你的父母是什么样的父母?
你小时候身边是否同时有这3种父母?
你曾经试想过,如果你为人父母,你会希望成为什么样类型的父母吗?
而有了孩子后,实际的你是什么样类型的父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