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巢绿洲地,燎原新希冀
——访绿洲瑞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长鸿
指导老师:罗兆祥 、王果 通讯员:商建、肖可
五年前,串串晶莹剔透的东山红提始终难走出“最后一公里”,无奈得被束缚在当地;五年后,一筐筐红提搭上冷链的快车,走出湖南,奔向了千家万户的餐桌。
绥宁,这处被联合国誉为“没有污染的神奇绿洲”的宝地,深处飘来阵阵红提清香,我们在藤架旁,看到了一位正在为红提套袋的青年,他,就是我们此次的采访对象,绿洲瑞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长鸿
“我想我必须站出来”
杨长鸿二十岁之前和其他众多的红提种植户并无差别,只能靠着家中几亩的田地为生。规模的有限致使红提的产地极为分散,销路也仅限于附近城镇。看到这种情景,杨长鸿就思索着有没有一种方法,能把村民的红提集中在一起,统一销售。当时乡里的青年为了生计大多都选择外出打工,但是杨长鸿的想法却与他们背道而驰,他想:“年轻人都走完了,没人干活,村里面岂不是会越来越穷。”恰逢大学生杨进铜准备返乡创业,两个年轻人的想法不谋而合,就这样,一家新兴公司在当地崭露头角。
回顾那段时间,杨长鸿感慨道:“我只想让我们的特色红提走出东山,让更多人尝到我们这里香甜的红提,作为村里的年轻人,我想我必须站出来,带领他们(村民)。”而绿洲瑞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也起到了龙头企业的应有之义,在创立后的七年内,将东山红提的销售范围从当地拓宽到广东、上海、北京乃至全国。
“虽然麻烦,但我们坚持品质第一嘛”
在办公室的墙上,赫然映入眼帘的是一墙的荣誉证书和称号:湖南省第五届“湘葡绿品杯”金奖、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市级示范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及这些,杨经理自豪地为我们介绍道:“我们能得到这些奖项得益于我们独特的产业生产模式。”该公司种植红提所用到的是有机肥,这与大多数农业生产所用到的化学肥大相径庭。杨经理解释:“我们有养殖一定规模的花猪,花猪产生的排泄物经过堆积、发酵、烘干、翻炒以及后续的除菌除臭工序,加工成有机肥,最后投入红提种植”。
在这种独具特色的种养结合的生产模式下,形成了绿色循环的农业系统,红提的品质较以往有了明显的提高,公司的形象也在无形中得到了彰显。据了解,公司的员工大多数为当地的村民,且数量众多,在花猪养殖和红提种植过程中,都有专人负责,人工投入大。“虽然麻烦,但只要是为了红提的品质能够提升,一切都是值得的。”杨经理如是说。
“咬咬牙就过去了”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筹备公司成立之前,摆在这几个青年面前的是一大堆亟待解决的难题:场地、资金、技术……“没有我们就靠自己!”缺乏经验,创业青年杨进铜就去自考了农业大学,学习畜牧兽医专业;没有技术,杨长鸿就去建设保鲜库,自行摸索红提保鲜技术,虽然磕了不少绊,但总算熬了过去。
眼看着公司刚有了起色,但全国非洲猪瘟的爆发,给公司生猪养殖业务与饲料销售业务带来了严重受损。为了应对紧急危机,公司建设了两个现代化规模标准养猪场,并投入生产,为稳定区域猪肉价格做出巨大贡献。
不久后,疫情的爆发无疑对公司又是一场“毁灭性打击”。居家防控、工厂封闭,成熟的红提只能堆积在仓库里。眼看着红提一点一点的腐烂掉,杨长鸿和公司多方寻找销售渠道,群策群力,终于与怀化的批发商进行成功对接,顺利地销售掉了所有的红提。现今,虽然疫情已经过去,但其对公司带来的影响仍是持久的,不过在杨长鸿等人的不懈努力下,产业经济渐渐复苏,公司也逐步恢复正轨。
公司的门口,刻着一行显眼的金箔大字“服务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杨经理解释说:“之所以将这几个字悬刻在墙上,是想警醒我们要始终为村民谋福利,让他们真正富起来。”当谈及公司未来的发展时,杨经理胸有成竹,他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扩展公司的产业经营范畴,同时按照既定的生产模式发展下去,届时必将会有新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