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凌晨2:00多,小涵的体温有点高,拿来体温计一试38度,因为12日要期末考试,担心再烧起来小涵睡不好,所以2:30,便让小涵吃了一包退烧药。
12日早晨,小涵吃完早饭,又给她测了一下体温,37.5度。临出门时,我告诉小涵,在考试时,如果发烧的难受了就告诉老师通知我,妈妈去接你。
之后,我也给小涵的老师发了信息,让老师多关注一下小涵。
送走小涵,我收拾完就去上班了。
上午在单位,开会、面试新老师,忙碌的已经把小涵是不是发烧了忘在了脑后。
中午打开手机才发现,小涵的老师给我打了未接电话,并在微信里留言“孩子发烧了,在坚持着考试,请速回电话。”
看到老师的留言,我谴责自己怎么一工作起来就不知道看看手机,孩子发着烧考着试,心里是多煎熬,于是急忙开车回家。
到家后小涵已经睡着了,奶奶说小涵从学校回来就已经发烧到39度多了,刚刚给小涵服下退烧药。
吃过午饭,我唤醒睡着的小涵,带她去医院进行检查。
赶到医院时是下午2:08,但生病的孩子太多了,轮到小涵看病时已经是3:50分了,医生建议进行抽血化验,抽血、化验需要一个小时的等待时间,拿到化验结果已经是5:00了。
医生说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即便吃药、打针、输液,孩子还是会烧几天。于是我选择了先吃口服药,看看接下来的情况再做决定。
都说孩子不装病,当小涵的体温不高时,她的精神状态特别好,看书、玩玩具......但只要体温一烧上来,小涵立刻蔫了下来。
为了防止二宝嘟嘟受到病毒的传染,我们不得不将小涵和嘟嘟进行隔离,于是我请假在家带嘟嘟,小涵便在奶奶家跟着奶奶。
13日和14日小涵发烧的频率很高,退烧药的药效是维持4—6个小时不发烧,但吃完退烧药后3个小时到3个半小时,她又会烧起来。体温最高烧到了39.9度,以前从来没有过的现象。
看着小涵发烧时一点精神也没有,我心疼极了,一度想带小涵去医院输液,而小涵爸爸和奶奶则劝说我烧退下来都有一个过程,不要太着急,输液本身对孩子也是一种伤害。
发烧期间,给小涵口服阿奇霉素、蒲地蓝口服液,安儿宝颗粒,并加大小涵的饮水量和饮水次数。
发烧时,小涵的体温不超过38.5度会给她物理降温,一旦超过38.5度,就会口服退烧药和物理降温一起。
在小涵烧退下来,精神状态好的时候,我鼓励她说,发烧是你身体里好的细胞在和病毒打仗,你坚强起来,你身体内部的细胞一定会胜利的。
小涵听了点点头,说,妈妈,我一直在心里默念打败病毒,所以烧就退下来了。
(孩子生病,除了身体上需要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外,一定要暗示孩子坚强)
坚持到15号,一盒阿奇霉素已经吃完了,于是我带小涵到楼下的社区门诊采血化验看白细胞正常了没有,结果出来,小涵的血项已基本趋于正常,但扁桃体还是肿、疼,还是会发烧。
医生建议再继续口服阿奇霉素、蒲地蓝口服液,另外可以加上鲜竹沥口服液。
15号晚上小涵还是发烧,于是16日再次带小涵去检查。
到16日,小涵已经发烧了4天了,医生建议打针。
反复的吃药,小涵的胃已经有些不舒服了,每天只能吃一点儿软软的蛋糕、喝一点儿粥。所以,我听从了大夫的建议,给小涵打针。
医生开的是“喜炎平”注射液,(我赶紧上网科普了一下喜炎平。喜炎平具有抗炎、退热、抗病毒及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小儿腹泻、菌痢及急性热性疾病等的治疗。)上午10点半打了一针,下午小涵睡醒后,精神状态好多了。下午5点钟打了第二针。小涵已经可以坚持12个小时不发烧了。
16号,小涵已经不烧了,我又带她打了两针巩固巩固。
17号,小涵一天的精神状态都特别好。
这次小涵发烧来得特别突然,持续了五天,是有史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发烧时的体温也是最高的一次,还好我们坚持没有输液,只是打了四针,烧已经退下来了。
经过小涵的这次发烧,我对发烧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发烧,医学术语又称发热。发烧能支持免疫系统战胜感染剂,并使温度敏感型病毒和细菌不能在人体内顺利进行复制。
孩子从出生至6个月,携带母亲的抗体,基本不会生病。
从母亲抗体结束,孩子开始形成自己的抗体,建立起自身免疫系统,而生病是除了疫苗以外的唯一的方式。
每一次生病,孩子会对引起这种病的病毒或细菌的抵抗能力就会增加一步,有不少病毒只要1次就会产生终身免疫的抗体,例如水痘和玫瑰疹。孩子要把常见的几百种病毒细菌全部经历一遍,这个过程需要5年甚至更长。而那些会致死的病毒,孩子早已打了疫苗。
18号,小学期末考试后返校的日子,小涵终于可以告别病毒的陪伴,开开心心的领取考试卷子和奖状了。
孩子生病与环境以及她自身的体质有很大关系,一味的埋怨环境、社会并不能减轻孩子不舒服的感受,家长要守得云开见月明。
孩子发烧,大人发愁。
我想说,孩子生病了家长不要着急,不要乱了阵脚,观察加思考,才能让孩子正视生病,加快他康复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