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渴望获得父母的爱。妈妈的爱,最是情深,爸爸的爱父爱如山。
小时候,我和妈妈很亲近,而和爸爸之间却有距离感,我害怕和他走近,尤其当他发脾气的时候,我会躲得远远的。记得我4-5岁的时候,爸爸为我找到了一所公立幼儿园,那个年代能上幼儿园并不是容易的事,爸爸托关系给我报上了名。从上幼儿园的第一天起,我就一始时常闹情绪,想回家。每次爸爸耐着性子把好话都说尽了,我还是犟着不肯进教室。一次、两次.....终于有一次他爆发了,一气之下把我带回了家,气冲冲地把我一个人锁在了家里。我扒着窗户拉杆,哭得泣不成声......
这件事情过去了很久,他发火的样子在我心里留下了一个深深的“印痕”。我始终认为爸爸不爱我,我讨厌他。甚至觉得自己是捡来的孩子。我内心里一直留着对爸爸的“恨意”。直到在一次萨提亚心理疗愈课上,马来西亚的林文采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真实的呈现原生家庭的雕塑,在她的引导下,我开始看到其实每一人行为的背后,都有积极正向动机。我立刻想到了我的爸爸,他的原生家庭有爷爷奶奶和四个孩子,爸爸是家里的老大,他小小的年纪,既要照顾着自己还要细心照顾着弟弟妹妹。等爸爸再大一点,他要努力工作挣钱养家......那一刻,我才明白,原来爸爸也没有安全感,他在童年是一个缺爱的孩子。我看见那个瘦弱的爸爸,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太多的艰辛,我开始理解、接纳爸爸的有限性。在那个年代,对于爸爸而言,他已经把他最好的资源与爱都给予了我。
那天,我内心似乎有束光照进来,我看到了一位慈祥的老爸坐在我面前,对着我微笑。一幕幕的画面浮现在我眼前:那是我收到了爸爸给我买的玩具——穿着红色棉袄,会眼睛的布娃娃,是他省吃检用给我买的。我收到了他为我买的漂亮的公主裙,淡黄色的蓬蓬裙上,绣着一串紫色的葡萄,阳光下,我蹦蹦跳跳,笑呵呵的牵着他的手......当我眼前浮现这些画面的时候,我流泪了......看见即是疗愈的开始。
真相是爸爸多么疼爱我,而我一直活在“恨意”里,让我再也感受不到他的爱。今天,我已经长大,我可以把曾经的“印痕”自己慢慢抚平,放下、接纳、理解爸爸。如同我在襁褓中,爸爸呵护我一样,我也会用同样的爱去滋养他。
当父母一天天老去,儿女对父母最好的回报就是给予他们内心爱的滋养。孝父母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孝父母的“身”,;第二个层次是孝父母的“心”,;第三个层次是孝父母的“智”。
孝父母的“身”就是给他们买吃买穿,逢年过节给他们钱花。其实,当父母慢慢变老时,他们都只吃那几种食物,穿着那几件旧衣服,对物资和金钱的需要越来越少。
孝父母的“身”就是让他们开心喜悦。爸爸常常是“刀子嘴豆腐心”,有一次看到我晚餐没有盛米饭,而是喝燕麦粥,爸爸就抱怨道:“可不可以吃点米饭啊!一天到晚就吃这些东西,米饭多有营养啊.....”如果我没有学习成长,换作以前我一定会很生气怼他:“我吃什么你都要管吗?”但是,那一次,我语气平和,温柔而坚定对爸爸说:“爸爸,我选择吃燕麦粥,不想吃饭”。爸爸看了我一眼,很奇怪他没有发火,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开心和我们一起共进晚餐。当我内心有爱,处处所见美好。我感受到爸爸“指责”的背后其实是爱与关心。
第三个层次是孝父母的“智”,支持父母实现他们的愿景,允许他们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爸爸今年已经65岁,他为了让我能够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事业中,他选择每天帮我们买菜做饭,接送孩子。爸爸最擅长厨艺,一日三餐,忙得不亦乐乎。当他看到我们把他做的饭菜全部吃光时,特别开心,因为他的价值得了我们的全家人的肯定、欣赏、赞美。有时,爸爸难免会用“指责”的模式对待我的孩子,当他因孩子早晨上学起床动作太慢时,就会不停地催促指责孩子,我会等爸爸把话说完,然后走过去,告诉他:“爸爸,谢谢你的提醒,我知道你为孩子好,谢谢您!”爸爸的焦虑情绪一会儿就烟消云散了。我带着爱与敬畏之心和爸爸说话,因为我允许他按自己的意愿来生活。
有时,爸爸指责埋怨我时,我也不会和他辩解对与错,而是笑一笑,四十多岁的我,还会像个“孩子”一样,在他面前撒娇。当爸爸在厨房忙碌的时候,我会趁机过去,用惊讶的表情对他说:爸,你的手艺太好了!然后,去碰碰他的肩膀,给他揉揉肩......爸爸微笑时,脸上的皱纹一道一道的。
我想爸爸最大的愿景就是自由自在的,并且,看着我们一家人幸福的样子。
我允许爸爸按照他自己的意愿过一生,让他活在幸福之中,这是对爸爸最大的慈悲与孝顺。
感恩爸爸,是他让我感受到父爱如山的力量,爱与被爱的幸福!
爸爸,谢谢您!对不起,请原谅,我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