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胜利的人往往是规则特别简单的人。 《道德经》里说,“少则得,多则惑”。
斑马就是具有这样生存智慧的生物。它体型那么小,牙齿又不锋利,又没有角,跑得也不算快,之所以能够活下来,用的就是“少则得,多则惑”。狮子要追一头斑马太容易了,但是斑马有一个本能,就是当狮子来追它的时候,它只朝一个地方跑,就是斑马群的方向。一旦它跑到群里,就融入到了黑白相间的图案里,相当于消失了,狮子完全看不出来刚才追的斑马是哪一个。所有凶猛的猎食动物都只能针对个体捕杀,针对群体一定是无功而返的。打群架的时候也是一样,这个打一拳,那个踢一脚,是毫无杀伤力的。
在《传习录》里,王阳明说,为学的功夫就是要达到像猫的那种状态, 静不是目的,动也不是目的,定才是目的。 动亦定,静亦定。
“常如猫之捕鼠,一眼看着,一眼听着,才有一念萌动,即与克去”。
“子见猫儿捕鼠乎?目睛不瞬,四足踞地,诸根顺向,首尾一直,拟无不中”。
心不定的时候,静只是一种表象,而猫能够做到在最静的状态下保持一种高度活跃的状态。就像皇宫门口站岗的卫兵,站在那儿是凛然不动的,好像对周围的所有东西都不产生反应,但他时刻保持着一种高度的灵敏和警觉,一旦重要信息出现的时候,他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应。用八个字来形容就是“了了分明,如如不动”。
猫也好,卫兵也好,他们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在极度的静止当中保持极度的活跃。
蛇,一种典型的残疾动物,缺胳膊少腿,眼睛几乎看不见,甚至是全盲,很多蛇对声音是没有感知的。以上是外表的残疾。同时,它的内脏也是不健全的:肺只有一个,肝脏只有一叶。
但是,蛇身上有不少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 它能够将一种策略发展到极致。 毒液是它的武器,为了最大化利用这个武器,早期毒蛇的牙就进化出了一种凹槽,这个凹槽相当于一个盖子,毒液出来以后,它把毒液罩住,确保毒液能够全部进入到猎物的伤口。在进化的过程中,凹槽变得越来越深,后来干脆进化成了一种像针头一样的牙齿,能够确保毒液一点都不浪费,直接注射到猎物的体内。
2. 蛇的嘴富有弹性。蛇嘴周围的皮平常是折叠起来的,扩张的幅度远大于大多数动物。“狮子大开口”是因为狮子的口本来就大,蛇大开口是看上去口很小,但是能张大到难以置信的程度。所以,才有了蛇吞象的说法。
3. 蛇类的颌骨上,肌肉可以拉到非常非常长,以至于连接在一起的肌动蛋白都能够被扯开,撕裂以后,还能迅速恢复到原位。
4. 蛇的内脏也富有弹性。我们知道蛇都有冬眠的能力,但蛇在不冬眠的时候也会遭遇连续忍饥挨饿的情况。所以,它进化出了一种“暴饮暴食”的生活方式。有的蛇上顿跟下顿相隔的时间甚至可以以月来计算。 蟒蛇在吞下猎物的几天之内,它的新陈代谢率可以提高到平常的45倍,小肠和肝脏的体积和质量会增大一倍,肾和心脏的体积也会随之增加,以便它消化猎物。 消化完以后,它就把这些能量存储在体内,然后就可以几个月不吃东西。有专家说,当蛇把它的新陈代谢率降到接近于0的时候,它几乎是一条死蛇。如果对它进行体检的话,你恨不得给它一张死亡证明。
wbf
动物的很多特性,给我们很多学习的机会。长期在地球生存的生物,都是具备极致的攻击力和最低的消耗,具备2项卓越的品质。
只有长期保有一种如玉般、中庸的状态,脱离舒适区,这样的灵感才会不断出现。
不断的灵感又会反哺自己成就中庸和温润如玉的人生,不执象而求的人生。
高手过招都是一击制敌。高手们都是花很多时间观察对方的弱点,然后蓄爆,一击制敌。就像猛兽捕猎,其实没有很长时间的厮杀什么的,因为能量有限,毕竟耗不起。
在生活中也可以应用这一点,那就是永远去聚焦 “最重要的事”,就可以节省很多无谓的时间浪费,从而提高生活效率和质量。
面面俱到不得累死啊?不用害怕错过一些无关紧要,重点是没有错过那些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