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帮妹妹帮家,她一个人的行李,被货拉拉的师傅幽默的说成,感觉是在搬一家三口的行李。
4人帮忙搬,每人至少搬了4趟。最后帮到新的住址,她自己都感觉确实到有点多。
我问了下她两个朋友,她们的反馈是‘还好’。当时我笑这着说,要是我,我会在整理丢掉一半。
现在回头想自己年初整理行李回武汉,也是很多东西。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能卖的卖,能送的送,当下感觉不能丢的也尝试痛下心去丢。其实内心是比较挣扎的。这还是建立在我有阅读过《断舍离》的前提下。有一点意识驱使我那样做。
那刻感觉很重要的东西,过后看,其实也没啥。
这么多行李,是来源于屯的习惯,少积是多嘛!在这件事上,我看到了,‘积累’二字的呈现。
平时不经意的买,平时感觉有点重要的,就留着。想着他过段时间或许有用地方,然后收拾起来。
慢慢的,就被遗忘在角落东西,不知不觉就多了起来。
有些事情不到特定的时候,不会呈现出来,家里东西多,往往在搬家收拾那刻,会呈现出来。
这种喜欢屯的习惯,大多时候是我们被当下那个“物”重要性给蒙蔽了。并没有真正的确认它的存在真的是必不可少。
记录个事时,我再次打开《少即是多》这本书,书中所倡导的追求幸福生活理念。对于生活中的物质需求,学会降低满足“阈值”,只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
学会降低满足的阈值就是你不再被外在的事物所束缚。当你无法控制自己,买下一件又一件不需要的东西,又将自己拥有的与别人的进行比较,你的满足阈值就会很高,这个行为也可以叫作消费传染病。而满足阈值低的人,幸福感才会增强。收入与资产的多寡,与实际能买到多少自己喜欢的东西并没有直接关系,只要能够自行控制收入与支出的自由就好。重要的是你是否认为自己“想买的东西都买得起,想做的事都做得了”。千万不要认为幸福的阈值下降是一件坏事,这是一种主动的选择,所以才会令人打心里觉得满足。
本田直之《少即是多》最后给了18条建议去发现幸福。我挑选了有触动到自己的3条分享给大家。
1 从“厉行节约”到“主动选择简朴”
北欧民众并不是在生活上擅长自我约束、极度节约,而是在经过慎重选择之后,自发地决定要这样生活。将时间与金钱投入到积累人生体验和感受上,而不是消耗在对物质的追求里,就会收获精神层面的富足。
2 以愉悦的心态面对辛苦
辛苦的感觉来自“被迫而为”,而愉悦则来自于“主动想做”。只要我们具备调整心态的意识,就可能把他人眼中的辛苦变成我们全新的幸福。
3 在方便快捷的时代,刻意追求一些“不便”
在这个方便快捷的时代,人需要刻意去追求一些“不便”。“不便”如果是被迫的,就会非常痛苦,而如果是主动选择,就可能乐趣多多,利于形成新的刺激,让满足感的阈值下降。
喜欢这三条的原因,是在这里我看到了,主动选择的去做一件事,接受一件事。它所呈现的状态与被动的接受有着极大的能量差。
少即是多,慢即是快,不单单是生活,工作亦如此。在特定的阶段需要我们做加法,随着时间,我们也需要把减法添加到生活和工作中。
生活不止加法和减法,还有乘法和除法。保持开放的的心态,慢慢去理解“少则得,多则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