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魏征是唐朝的一代名臣。他以善于直言进谏,被后人称颂至今。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魏征去世后不久,善于纳谏的唐太宗像是变了一个人。
他先是下令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的婚约,接着在一怒之下,竟然砸掉了魏征的墓碑,这一举动,着实让很多人费解。
有人分析,唐太宗之所以翻脸比翻书还快,是因为对魏征的直言进谏,积怨已久。所以,后来才会在某件事情的刺激下,做出如此激动的行为。
魏征的能言善辩,是当时的群臣无人能及的。
据说,有一次,唐太宗想将男子服役的年龄从21岁改到18岁,遭到了魏征的极力劝阻。
他不顾唐太宗的面子,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和皇帝辩驳,指责他透支民力,不留余地。
论口才,唐太宗说不过魏征。朝堂之上,他又不能发火,只能接受了魏征的意见,但内心深处,确实极其愤怒。
没想到,这一怒未息,另一怒又起。几天之后,魏征又在朝堂之上当面劝谏,让唐太宗很是难堪。
下朝之后,他咬牙切齿地说:有朝一日,我一定要杀了魏征那个乡巴佬。
这句话,被一旁的长孙皇后听到了,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魏征也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好。
如此这般,才渐渐熄灭了唐太宗心中的怒火。
坦白说,魏征纳谏是好事,但是,他从不注意自己的措辞,老是不给唐太宗面子,让皇帝在文武百官面难堪,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隐患。
《道德经》里有这样一句话: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好的建议,除了对别人有利,还要注意表达的方式。
如果初心很好,但却总是在语言上和别人一争高下,这是一种低情商的表现。
那些句句反驳和字字雄辩,在逞一时的口舌之快后,会将自己陷入无尽的深渊。
一个真正聪明的人,会控制自己的反驳欲,懂得纳于言而敏于行。
他们既能解决问题,又不会锋芒毕露,更不会让人反感。这才是为人处世的最佳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