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先进第十一》15:子张VS子夏
子贡问:“师与商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贡是谁?他可是孔子之后,让孔门学说发扬光大的两大分枝。孔子的学说之所以能够被后世人所接受,所凭籍的一个是以曾子的亦步亦趋为代表的机械传承派,另一个便是以子贡为代表的神化派。子贡和曾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弘扬孔门学说的关键人物,恰恰得益于这两个人对于孔子思想精髓的严苛实践和精心研磨。子贡之所以要问孔子“师与商孰贤”的
子张(前503),复姓bai颛孙名师,字子张,陈国人,出身“鄙家”,求学以从政为目标(“学干禄”)。《论语》记录他以下言论: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以矣。(《子张》第一章)(子张说:士遇到国家危难能献出生命,见到利益想想是否合于义,祭祀时想到恭敬严肃,临到丧事内心悲哀,这样做就可以了。)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这里有问号)(《子张》第二章)(子张说:懂得仁德不能发扬,相信道义不去实行,这种人有他不多,没他不少。)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这里有问号)”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这里有问号)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这里有问号)”(《子张》第三章)(子夏的门人向子张请教交友之道。子张说:“子夏怎么说的?(这里有问号)”子夏门人回答说:“子夏说,可交的就与他交,不可交的就拒绝他。”子张说:“这和我听说的不同。君子尊重贤人又容纳众人,赞美好的而同情能力差的。我是个很贤德的人呢,有什么人不能容纳呢?(这里有问号)我是个不贤的人呢,别人会拒绝我,怎么谈得上拒绝别人?(这里有问号)”)孔子死后,子张在陈国开门讲学,他的学生形成儒家八派中的“子张氏之儒”一派。唐追封子张为“陈伯”,从祀孔庙;宋先后封为“宛丘侯”、“陈国公”、“陈公”,“十哲”之一;明改称“先贤颛孙子”。
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史记·bai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1.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第一》 2.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第二》 3.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八佾第三》 4.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论语·雍也第六》 5.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论语·先进第十一》 6.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论语·颜渊第十二》 7.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论语·颜渊第十二》 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第十三》 9.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第十一》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主 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知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斋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主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知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古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斋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主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知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斋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主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古 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主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