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Yoli老师的《有时》2017年二十四节气年历,棉质的包包,麻绳串起的小书签,正红的有着丝绒触感的封面卡纸,半透明的硫酸纸圆形开窗,随即展开的一张张仿佛散发着芬芳的各个节气的植物和花草,充盈着满满的生命力,向我迎面而来,用胖乎乎Q版的DIY螺丝刀,把架子安装好,再把台历放在上面,退后一步,仔细端详,包包上印制的“才貌双全的秘密”就是对此刻最恰当的褒奖。
这周的看画知味,到了莫奈。在梵高和莫奈之间,更倾心莫奈,因为他的柔和,因为他的作品所洋溢的温暖。曾经看过蒋勋的解读,莫奈的一张画诞生了一个画派。他在破晓的河口边架起画架,从黑夜的尽头开始等待黎明,等待水面上第一道日出之光,画下了《日出印象》。这幅当年饱受嘲讽的画作,后来不仅成为划时代的伟大巨作,他留下的光,更继续照亮这个世界。
在莫奈的世界里,没有单纯的颜色,他的颜色都是一种光。因为光,所有的色彩都泛着一种瞬息万变的明度。莫奈引领我们开启了另一种视网膜上的感觉,像是要拯救我们观看的方式。我们感受到黎明破晓的晨雾浮游于水面,一朵莲花静静绽放,我们感受到雨后垂柳上的水滴,滴入水池,荡漾起一圈一圈涟漪,我们感受到夕阳的光的倒影,一片沉静的金黄,像是无限委屈,要诉说什么,却终究沉默逝去。莫奈的美学是光的信仰,也是生命的信仰。
区别于写实主义,印象派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怎么看?看什么?客观的记录必须忠实地呈现吗?我们所看到的就是真实的吗?莫奈之所以伟大,还在于他的作品所传递的感受和讯息,不仅仅在于视觉的呈现,更多是表达一瞬间的感动和诚恳,而不在于他是一个技法上巧夺天工的画匠。艺术家的价值更多体现在他的思想和灵魂。
当我们成长到一定的阶段,会不自觉地用评判去武装自己的大脑,即便是作为审美,也会用太多方法和技法方面的标准去要求别人,挑剔自己。而每当那些修炼的课程告诉我们要放下评判,去真实感受和体验,那真的已经非常的难。我们是否尊重自己所看到的和感知到的,成为了一道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解的谜题。
沉浸到莫奈的画当中,让自己更多地回到自然的怀抱,让自己尽情去做到渺小,才会去看到辽阔。
花开有时,花落有时
欢喜有时,悲伤有时
静默有时,言语有时
寻找有时,复得有时
所有的拿起,都会有一刻放下。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到来。那就听凭所处,随遇而安吧。让莫奈作品所呈现的日常,继续静静陪伴,一段不辜负的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