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混乱的明清之交,有这样一个活得很真、很自在的文人。他一生只是一个秀才,从未中举,但才学、见识举世闻名,他博学多识,无所不通。他在史学、经学、散文、诗歌上都著述颇丰,尤其以散文出名,被称为”小品圣手“,他写的一篇散文被收入中小学课本,那就是《湖心亭看雪》,小的时候就觉得人物很有闲情逸趣,长大工作后品读,韵味更加饱满。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天气大寒,作者突发奇想去西湖看雪。谁想,湖心亭中已有二人对坐煮酒,大喜,加入了他们,他的书童就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种遇到知己、同路人的感觉真是太棒了。
他便是张岱。他性格洒脱、快意,一直活到了84岁。
乱世之中,谁能幸免,在明亡清兴的那些年,他过得并不顺利,有的好友死于领兵打仗,有的好友因为不能承受时代变迁而选择自戕,就连生性豁达的张岱也心灰意冷地想弃世而去,可他还有《石匮书》没有完成,不能撒手而去。他在明亡后选择避世隐居,以八十四岁高龄死于康熙年间。他为自己写了墓志铭: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为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他生动地讲了自己的人生历程,年轻时喜欢热闹繁华,爱美女,喜欢锦衣玉食,喜欢出去游玩,并从事文雅的娱乐活动。到了半百的时候,山河破碎,生活变得惨淡,粗茶淡饭,甚至有时断炊。他喜欢锣鼓吹打,喜欢人群热闹,但他也感叹道:人太多了,太挤了,太闹了。但人群散去,天地大静,一缕凉笛绕一弯残月,三五人静坐静听,其中亦有张岱。他去世百年后,曹雪芹写了《红楼梦》,有人以为,贾宝玉的身上,便明显有张岱的影子,他们都经历了时局变动和家道中落,张岱的性格之潇洒,不也和大荒山青埂峰下女娲补天余下的一块废石一样吗?
他身上有很多标签,除了文学文化上的造诣,他还是明清之际著名的美食家。今天我们单来说说他写的一部奇书,以一己之力写了一本古代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也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必看的一部书,比起现代人汇编的古书,要专业太多了。
余秋雨受这本书的启发,写了散文《夜航船》,收入了《文化苦旅》。余秋雨说,夜航船,历来是中国南方水乡苦途长旅的象征。黑夜茫茫,仿佛没有尽头。张岱结交甚广,经常出差会友。不可能不经常依靠夜航船。类似现在的火车硬座,非常难受,坐的次数多了,他对夜航船的小世界品味起来。船舱狭小,缓慢又无聊,船客们萍水相逢,无法作深谈,当时还没有朋友圈和微博热搜,大家不知道天下在发生什么大事,只能就古代的历史文化知识互相切磋,知识面广的,便倍儿有面子。张岱的知识底子正派上了用场,使得夜航船的经历也变得值得期待。《夜航船》的卷首有句“天下学问,惟夜航船最难对付”,即在夜航船里对谈交流的要求很高,必须得知识渊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被人看得起。继而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卷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
书生高谈阔论,却不懂文化常识,这两个问题都回答错了。僧人便不再看得起他,让他在狭窄的船舱里给僧人让个腾脚的地方。
全书共计二十卷,分为20大类125个小类,收录四千多个条目,可谓包罗万象,把古代中国天文地理、人物伦理、历史典故、世事百态,无一不收,是古代文化的维基百科、百科全书,完美体现张岱本人的博学多识。里面讲的历史典故和政治文化常识极具有趣味性,比如下面这个:
唐废帝挑宰相,把几个候选人名字写了放在琉璃瓶中,焚香祷告,然后抓阄。唐玄宗亦然,用的是金瓯——十分公平而随性。
张岱的一生曲折而平淡,有过失意,更多的则是围绕自己的兴趣充实人生,真的是把读书人的潇洒做到了极致。有点像徐渭,但他的结局要比徐好多了。能成为这样可爱的人,真是太令人憧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