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那一定是讲述王子与公主的故事了?并不是。童话?那一定是给孩子们看的故事了?也未必。作者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在开篇写道:我把这本书题献给一个大人。因为,这个大人是我在世上最好的朋友,这个大人什么都懂,这个大人需要慰藉。如果这些理由还不够,我愿意将此书题献给这个大人的童年,所有的大人起初都是孩子(但很少有人能记得)。所以我以为,这应该是一本试图连接孩子与成人、唤回大人童真记忆的书,是更值得大人看的童话故事。
本书讲述的是“我”与从外星球来的小王子在撒哈拉沙漠相遇并听他讲述自己旅途经历见闻的故事。“我”是谁?“我”的职业是飞行员。在撒哈拉沙漠上飞机的发动机出了故障,需要独自完成艰难的维修工作。而其实,“我”儿时的愿望是当一名画家。只是,当“我”把一幅蟒蛇吞食大象的图画给大人看时,他们全都把它看成一顶帽子,并劝他把这些画放一边去,多学学地理、历史、算术和语法。于是,“我”便做了一名飞行员,常常飞行在世界各地。小王子是何许人?小王子来自一颗只比他的身体稍大一点儿的外星球。由于与一株玫瑰花“有了点儿麻烦”而离开了自己的星球,去寻访别的星球。小王子做事细心而条理,临离开时,把活火山死火山都仔细地清通干净,拔掉了容易给星球带来危险的猴面包树苗。离开后,他又深情地牵挂着留在星球上的玫瑰花儿。他走访了七个星球,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刚愎自用、以命令他人为乐的国王,喜欢被人崇拜、只听得赞扬声的爱慕虚荣者,为了忘掉酗酒的羞愧而酗酒成性的酒鬼,没有闲暇聊天散步、严肃认真地数星星盘点财产的生意人,盲目服从命令、尽职尽责周而复始重复同一动作的点灯人,从不出门、只坐在办公室听汇报的地理学家,当然,还有在地球上见到的扳道工、狐狸、蛇与正在修理飞机的飞行员“我”。
有人说:每次读《小王子》,就像洗了个清水澡一样,心会重又变得剔透明亮。何以如此?我想,是小说所流淌着的纯净的童真,是小王子用那从未受过世俗污染的独特视角观照各色人等带给我们的刺激与警醒。正如作者借“我”之口所言:“睡梦中的小王子让我如此感动的地方,是他对一株花儿的忠诚,是一株玫瑰在他心中如灯火般放射光芒的影像……”
但是,阅读这篇童话小说,你分明又时常感受着一种忧伤。这种忧伤,来自孩子与大人的认识冲突。“我”对荆棘丛中的冒险故事浮想联翩,把“蟒蛇将猎物整个吞下去,不咀嚼。然后,他们便一动不动,睡上六个月去消化”的故事,画成插图,问大人这样的画是否让他们害怕,他们却说:为什么一顶帽子会让人害怕?大人们什么都看不懂,还得孩子一次次去解释。这种忧伤,当然还来自故事的诗意结尾。小王子为了回到自己的星球上保护那株弱小的玫瑰花,主动接受蛇的毒液,以便留下沉重的躯壳,轻松回归。更多更深的忧伤,来自通过小王子的独特纯真视角,观照反思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与生命状态。生命中,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是对付一颗螺钉像大胖子红脸先生那样计算眼前的利益还是思考心爱的玫瑰花儿长刺能不能保护自己?有多少人包括我们自己,不是成天计数着手中的“星星”又盘算着别处的“星星”,只把小纸片上财产数字的增加作为终极的追求。人忙忙碌碌,究竟是为了什么?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生活中,有多少人就如那刚愎自用的国王,陶醉在赞美声中的虚荣者,或者是缺少灵感灵性只会重复别人的话语,或者是坐在办公室闭门造车做脱离实际的学问……这样的反思让人尴尬脸红,忧伤不安。
所有的大人起初都是孩子。人越长越大,自以为什么都懂,但离生命与生活的本真却越来越远。真正需要教育的是大人,真正值得学习的是孩子。人,可以走出童年,但一定得保留童真。成年人的世界无法完全避开世俗,但一定得保留一方纯净的天地。
留学法国的孩子们选择《小王子》作为法汉双语的朗读文本,自然有强化提升法语表达能力的考虑,但一定也有对这一童话故事的理解与喜欢。因为在这本童话里,除了情思,还有随处闪烁的智慧。在他们来说,语言只是工具,文学也并非专业,能在繁重的专业学习之余,坚持每周推送一期双语诵读,也算是保留了一方能涵养心灵的小天地,其情其行,皆可嘉可勉。其文其诵,也可听可思。惟愿他们能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在踏实做事的过程中,渐渐认识坚定坚持坚韧的自我,也留住纯真纯净纯美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