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桃子园张宅因源于惠州才子江逢辰。之前有写《行尽江山见此才——惠州江逢辰》一文。
去年12月,有意去访位于桥东惠新西街的江逢辰故居。因谢客未成。后来了解到,江逢辰在惠州留有几处手迹,其中一处,便在桃子园张宅。
张宅由惠州名士张靖山所建,位于归善县城木荆岗,即今惠州桥东惠新东街桃子园9号,初名曰“桃园”。其正门上方的“桃园”石匾,正是江逢辰所书。见识江逢辰手迹,正是我访张宅的缘因。
近日,趁休息去实地寻访。在惠新街巷上转来转去,找了一个多小时,地图上明明标了“桃子园”,愣是没找到。不得己,发信息问东江大哥,多亏大哥发来张宅旁一养老院的定位后才得以找到。
实在有点“偏”,如果不留心,谁会注意到这里有一处老宅呢。
宅门前有一块空地,右侧有一碑,标示文物保护单位。大门紧闭。我一眼就注意到了大门门楣上方的石匾。
石匾右边刻写的是篆书“桃园”二字,随后有一段小字,通过拍照放大比对,内容是:
归善城南木荆冈 今名桃园 其实无园无桃也 靖山通守先生 曲江贤裔 世居于兹九百年矣 将筑园树桃 实为故事 则世德孔长 更可必矣 光绪二十年甲午元月 城西江逢辰密弇甫题并记
这是一篇短小精干的题记,明示了屋的主人及桃园的来历。行楷小字写得果然非凡,喜欢这样的字体。由衷佩服,古人的才学货真价实。
再来看大门对联:
左联写的是:金鑑千秋,指唐代名臣张九龄。典指唐玄宗生日时,张九龄送《千秋金鉴录》作贺仪,极言古今兴废之道,以伸讽谏。
右联:青钱万选,指唐代杰出才子张鷟(zhuó),“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因号“青钱学士”。比喻文章出众。
从这副对联可以联想到,屋主人非一般的身份气质。
来在左侧小门。据悉,小门横批位置也刻有四个字,篆书:“荆岗遗址”。可惜横批遮盖,无法欣赏到。说明此地原叫荆岗,与江逢辰桃园题记一致。
“荆岗遗址”四字,是光绪二十一年(1895)仲夏吴道镕所书。吴道镕(1852-1936),惠州名士,广东番禺人,光绪六年(1880)进士,曾任惠州丰湖书院山长,文学、书法俱佳。
看了大门、侧门,很想进宅内看看。这时,张宅对面平房出来一位阿姨,听阿姨说话,不是本地人。她善意的指引我说,左边那间屋里有人,让我叫门试试。叫了半天,一位阿姨隔着窗子对我说,没什么好看的,说她没有钥匙。看样子,没得办法,我想算了吧。便又来到大门前,从门隙里看了看半个院子,欲备返身离开。可仍不死心。见右侧有一窄巷,也许能看到张宅的后院,于是推车进去。实在有点窄,仅容一人推车通过。沿着张宅墙角连拐了两个弯后,不想,巷后“豁然”,我一眼就发现了那个梅坞拱门。
就在张宅后墙一角,用太湖石堆砌成的拱门,上刻有“梅坞”二字。按这两个字来理解,地处低凹,对应坞,那么梅坞,此处理应有梅,实际上并没有,或许以前有。正如桃园、木荆岗,现在,桃树、荆岗都没有了。
“梅坞”二字,为符翕(xī)手书。符翕(1840-1902),湖南清泉县(今属衡南县)人,清末知名金石书画家。据了解,之所以称为“梅坞”,因木荆岗在松风亭下,与松风亭的梅花遥相呼应,有对苏东坡崇仰之意。
在梅坞与张宅的后边,有一座一层三间的建筑。门廊下有两根石柱。走近看,原来这就是“小桃源”。
小桃源,原是屋主张靖山的书房和会客厅,门楣上镶嵌的石刻匾额,隶书横刻“小桃源”三字,是光绪二十一年(1895)黄灿芳所书。黄灿芳,惠州名书画家,擅山水花鸟。
透过门隙朝屋里看,只见室内正面的墙壁上靠放着五块石碑。
其中一块,刻有“墨缘”二个大字,即使隔着门看也很清晰,连左侧的一行小字落款也能辨识,写的是:翰墨将军张玉堂拳书。原来,是张宅屋主张靖山爷爷张玉堂的作品。据了解,除此“墨缘”碑外,东坡祠“王文成公祠”的牌匾,也是张玉堂题写。这是张玉堂在惠州仅存的两处题刻。
另外四块碑刻,据了解,分别刻画的是“汉留侯张文成公像”——张良。张良,封留侯,谥号文成;“蜀汉张垣候像”——张飞。张飞,蜀国人,封西乡侯,谥号垣;“张文献公像”——唐朝右丞相张九龄。张九龄,广东曲江人,谥号文献;“张水翰公像”——张靖山的父亲张水翰。
小桃源屋内存放着这几位的碑刻,并不难理解。他们都姓张。
转到小桃源的左后面,发现其中一间房有人住,原来是租给两个跑外卖的年轻人。
在“后院”徜徉了半晌,阳光正好,安静幽深,可谓别有天地。虽张宅大门紧闭,但东江大哥文中提到的石刻“桃园、荆岗遗址、梅坞、小桃源”,我都看到了,心想也算是不虚此行。尔后从巷后面出来。巷道弯折窄急,想到那两个跑外卖的年轻人,天天要骑电动车从此逼仄通过,叹生活不易啊。又想到原来的雅集之所对比现在的冷清,过去上好的房屋对比现在暗旧过时,又叹世事无常,变化难料。
大概是我在屋前屋后的转悠,惊动了屋里的人。当我复来到大门前,便听得大门内有人朝我说话。闻之一喜,心想:既然有人答理,进去大有希望。我便如实告诉来意,慕名参观参观!
门“吱嘎”一声,开了。开门的是一位个子高大、头发有些花白的阿姨。事后得知,这位是张宅80余岁的媳妇练阿姨。我问这房子有多少年了?练阿姨说着半是本地话半是普通话告诉我:有二百多年了。眼前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院落。院子右边种有一棵石榴,左边有一株花草,是月季吧。两边是厢房。向里有几级台阶,台阶上是厅堂。厅堂与院落、厢房不在一个平面,呈上下两层趋势。如此格局,正是张宅院落特别之处,显出它的幽静高深。
想当年,这里朋客上座,品茶吟诗,好不热闹。我总以为,所谓文人雅集,总该先吃饱肚子,否则,那有闲情逸致玩什么曲水流觞。也就是说,雅集之所,必是殷实之家。
据此推理,也符合江逢辰等才人名士上门来聚会交流的缘因。江逢辰等才人名士留下的碑刻足可证明。不然,寒门草舍,遮风挡雨即可,会有谁来刻匾呢?窗花斗梁雕花绣凤,更别提了。
据了解,从宋代起,张氏就在此地生活。到晚清,张氏在此营建起规模宏大的建筑。顺着木荆岗的山势,以张氏宗祠为中心,由南至北分布,有张氏宗祠、将军第、桃园三大部分。
不过,现在我所看到的,只是桃园部分。
桃园的建造主人张靖山,博学多才,曾仕晚清通判(即江逢辰桃园匾刻中称的通守先生之意),与江逢辰、李星阁、裘习裳被称为 “鹤峰四子”。
张靖山的爷爷张玉堂,出生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字翰生,号应鳞。天资聪颖,自少能文,但始终不能通过童子试(即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考试)进入官学,只好弃文从武。张玉堂曾任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大鹏协台,代理虎门水师提督,因好诗词,擅长拳书和指书,有“儒将”的美誉,被称为“翰墨将军”。将军第即张玉堂的住宅。清光绪二十年(1894),张玉堂的孙子张靖山在其住宅旁拓地兴建庭院,名曰“桃园”,即今桃子园。
我今偶然造访,得以进宅参观,有点诚惶诚恐,感到蛮有收获。如此这般,心满意足地离开了。沿着惠新西街,不觉来在江逢辰家门口。转头一望,江宅门前小花圃一株月季开得正美,不由停下来近前拍照。这时,江宅铁栅门吱吱作响,里面闪出一个身影。个高,清瘦,戴眼镜,我认得,他便是上次谢客的老先生。我还心有余忌,说,拍花。他非但不怒,反竟朝我莞尔一笑,并抬手示我随意,十分谦和友好,与上次感觉迥然。
这下子让我神思回过味来,我眼前仿佛出现这样的一幕:张靖山从桃园走来,来到惠新西街的仅隔不到一公里的好友江逢辰家门前,或来串门,或无事经过。江逢辰正好从屋门里出来,见着张靖山便拱手揖让招呼道:张兄,相请不如偶巧,里面坐,新来的龙井,正好与兄同品!张靖山闻之哈哈一笑,拱手应喏。
桥东名士,桃园雅集,仍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