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庵:一个小山村的最后怀想

戴建东

《婺江文艺》2021年第一期

青山庵,是一个小山村的名字,因一座古老的庵堂而得名,坐落在群山环抱的南山腹地塔石乡井上村境内。朴的村名,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一个小山村,怎么会延用尼姑庵的村名?这里会有怎样的传奇故事?趁着周末,我和青山庵的朋友福贤一起,一路登坡爬坎,前往这个小山村。


一 


福贤是青山庵长大的山里娃,大山给了他纯朴、憨厚的秉性。然而,绵绵群山没有阻挡着他向往山外的脚步。

早在十多年前,他就走出大山,在金华创业,后来又辗转到江苏徐州,一路风雨,一路艰辛,在商海中跌打滚爬,且小有业绩。而今在金西开发区创办来料加工基地,也算是在山外站住了脚。

随着国家惠民政策的实施,居住在高山上不通公路的村庄,都将异地搬迁,让山民实现下山脱贫,青山庵也在搬迁之列。

于是乎,我想趁这个小山村没有搬下山之前,前往做一次探访,也算是对这个小山村作最后的怀想。

福贤是我的好兄弟,虽然居住山外多年了,在青山庵老家的房子早已破败不堪,但他听说我想上青山庵走走时,欣然表示,要全程陪同我前往。

青山庵是井上村的一个自然村,距井上村还有两三里山路。

早在二十多年前,福贤还居住在山里时,我曾经骑着自行车到过青山庵。当年,我从龙游县境内骑自行车进山,到达上阳村后,用肩背着自行车,爬了十多里山路,硬是把这个“铁家伙”扛进了井上村。

令人想不到的时,自行车在山里根本用不上,到井上村的山路,几乎没有一段是平坦的,清一色全是步步登高的石阶。

当地人出行,也只有凭借一双大脚板丈量大地。由于山里人长期习惯于登坡爬坎,造就了他们走路重板落地的习性,以至于山里人到山外走路,照例有重心前倾的姿态。

由于生活的需求,山里所需的货物,都要从山外挑进去,山里所产的农副产品,也要靠人工挑出山,由此还产生了一种行业:担反脚。

担反脚的人,靠一个肩膀和一双大脚板,为店家或商铺充当驮夫,也帮村民挑些大豆、包谷以及杉木毛竹之类,从中赚取劳务费。从事这种行当的,都是年轻力壮,并很是勤劳的人,一般偷奸耍滑之辈,根本吃不了这种苦。

当年,我把自行车存放在井上村后,爬坡过坎登上青山庵。这个僻静的小山村物产丰富,村民生活自给自足,所有人都有一种安逸自得的感觉。

虽然人口不多,但村里设置了碾米、碾粉的机械,除了油盐酱醋等生活必须品之外,山民都能自产自足。在改革开放初期,这样富足的生活,着实令人羡慕。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井上村很大,有一千多人口。但由于不通公路,离村庄最近的公路也要爬十多里山路,以至于这个一千多人口的大村竟没有一辆自行车。自行车进不了井上村,更扛不上青山庵。

当年,井上人也有自行车,但他们把自行车寄放在离村十多里路的山坑村,每每要出行,就爬十多里山路到山坑,再骑车去塔石或汤溪。

这种日子,山外人也许无法想像,老一辈饱受无路之苦的山民,或许习惯了这种生活,但年轻一代对修路的渴望年甚一年。

进出井上村的路,是一条逐层登高的石阶梯台路。漫长的十里山路,对村里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炼狱般的磨励。而青山庵比井上村的位置更高,通往青山庵只有一条一脚板宽的羊肠小道。

我们很难想像,在经年的岁月中,青山庵人是靠什么样的一种信念,坚守在山顶,延续着生命的年轮?

也许在计划经济年代,山区独有的物产,让山里人产生自足和骄傲,物质匮乏年代,吃饱穿暖,应该是人的最基本需求。

青山庵人就是依赖着山林田地带来的丰富物产,才把这个小山村当作世外桃源,世世代代延续下来。他们安逸于自给自足的生活,把一方小天地比喻为山中“小兰溪”。每每提及“小兰溪”的雅号,井上乃至青山庵人都是一脸的自豪。

后来,随着国家惠民政策的普及,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得以实施,井上村终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通上了公路,山民从此结束了“担反脚”的日子,他们与外界的联系和交往也频繁起来。

山外的世界很精彩,公路打开了山民的另一个窗口,他们迎接了更多的现代信息,从而让山村更加接近现代生活。自行车、摩托车、小轿车,一辆一辆接着拥进了井上村。

而地处高山之巅的青山庵,因村小人少,地势高峻,至今依然未能通上公路,村民们还得忍受肩挑背扛的日子。因而,青山庵村还保持着清幽、僻静的生活环境,民风纯厚,古朴依旧。

改革开放近四十来了,青山庵和山外世界相比,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依然沉寂在群山环抱当中。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把汽车开到井上村后,徒步上山。这次青山庵之行,我也是有备而往,穿着平底鞋,除了手机和相机之外,一切轻装上阵,以减轻爬山的劳累。

从青山庵到井上村,全是一路婉延、拾阶而上的羊肠小道。走在林木丛中的山道上,斜阳从茂密的竹林隙缝间钻下来,在山径上投下斑驳陆离的色彩,人穿行其中,颇有些曲径通幽的感觉。

青山庵虽然同属井上村,但离井上村还要翻过一道山岗,通往青山庵的路就是从农田边延伸到山顶上的一条小径。

而且越往山上路就越窄,靠近山沿的路也就一脚板宽,脚下便是几十米高的山崖。就是这样狭窄的山径,还是山民为了上山劳作从岩石边开劈出来的。

我们想像不到,这在个山旮旯里,竟然也会居住着一群山民。当年,或为了躲避战乱,或为了耕种裹腹,青山庵的先祖几百年前从福建迁居于此,把青山庵修建得严然是方外世界,过着“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这种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更是一种洒脱。

时值阴历五月,两旁的农田已经蓄水待耕。我们从山脚边缓缓向山顶移动,两侧茂密的山林浓荫覆盖,延伸的树枝垂垂倒在路的上方,小径就如同一条天然的通道,行人得猫着腰才能钻过。

经过一座石拱桥之后,上山的路便陡了起来,沿路而上的石阶都是从岩石上雕琢而成,山路九曲十八弯,水蛇腰般扭动着身子向山顶延伸。

从山脚下的杂木林到半山腰的翠竹林,翻过一道山岗之后,我们的眼前豁然开朗起来:竹林掩映的山岙间,显现着一排泥墙瓦房,这就是青山庵村。

站在村口,看着青山环抱、翠竹掩映的小山村,几间泥墙瓦房,错落在高低不平的山岙中。僻静、安祥之中,多少给人有些落没的寂廖。

走进村子,我们碰不到一个村民,也听不到鸡鸣犬吠之声,整个村子显得过于孤寂。就连村口的小路上,都长满了青草,一看就是少有人迹践踏的缘由。

现在的青山庵村,总人口不过三十来人,但由于年轻人都在山外打工谋生,留守在村中的只有四五个年纪七八十岁的老人。

这些老人或因腿脚不便,或因不适宜山外面的生活,终于成了山村的最后守望者。子女们都到山外谋生了,留守的老人们生活,就显得单调而简朴。

他们除了一日三餐之外,更多的时候就是坐在门槛边,目睹着飞进飞出的山雀,以及东山的日出和西坡的夕阳。

图片发自简书App


青山庵村不大,但村庄四周环抱着群山,山上到处是摇弋的翠竹,从山中流淌而出的清泉,从家家户户门前经过,整个村庄犹如世外桃源般僻静。

村中的房屋,基本上都是土木结构,因为不通公路,外面的钢筋水泥砖块运不进来,村民们就地取材,用山脚边的黄土垒拥成墙,房屋基脚则采用当地的青石衬砌,这也让简陋的房子有了牢固的基础。

在村口处,我们见到一幢水泥钢筋结构的三层小洋楼,房主名叫福泉,是一位在外闯荡多年的能人。

二十年前,他用在山外赚来的钱,硬是靠人工搬运,把一块块砖瓦和一根根钢筋,抬进了青山庵。在没有公路运输的条件下,在山顶上修筑一幢小洋楼,这在当时无疑是一个奇迹。

由于村里人都在外面谋生,我们在青山庵转了好多圈,竟没碰到一个村民。许多农舍的门前,都已经是芳草凄凄,一片绿荫,足见人迹荒芜。

在一间破败的泥墙瓦房前,福贤告诉我,这就是青山庵,里面曾经也有尼姑居住。后来,因为时局变迁,庵堂里的尼姑就不知去向了,空留下这间泥瓦房,孤寂落没地呆在深山之中。

据说,青山庵建于雍正年间,庵堂的房梁上,也写有雍正年间建造的字样,只可惜,庵堂铁锁把门,我们无缘入内得见。

我站在昔日的庵堂门前,目睹着古老而陈旧的泥墙,看斑驳的阳光碎片投射在乌黑的木板门上,无法想像青山庵曾经过有的香火萦绕的鼎盛与风光。

在这间远离凡间的空门之中,有多少善男信女,为了心中的一种寄托和希望,不惜攀爬几十里山路前来进香,这种信念的支撑足以让人感动。

惑许,这就是信仰的力量,是一种深藏内心的动力,支撑着人们不惜爬山涉水顶礼膜拜。

而今,庵堂犹在,尼姑何寻?整个青山庵也已处在荒凉空寂之中。只有偶尔从空中飞过的山雀,留下几声青翠的鸟鸣,才会给这个小山村增添一丝生气。

在村后的拐弯处,有一处二十多平方米的平台,这儿是青山庵人的晒谷坪。昔日农忙时节,人们把刚收割回的稻谷、玉米、大豆,搬到坪上翻晒,一块坪就足够供给全村人使用。

而今,整个晒谷坪已长满了茅草和荆棘,荒漠和空廖,充斥在每一个角落。唯有四周苍翠的竹林,仍坚定地围护在晒谷坪边,守护着这一方江南稻米文化中特有的圣地。

图片发自简书App


经过福贤的引见,我们终于在一户人家找到了居住于此的村民。主人名叫樟明,子女都在山外谋生了,因为家有八十多岁的老母要照顾,夫妻俩不得不留守在家中。

樟明家住着四五间泥瓦房,尽管房屋简陋,但主人收拾的非常整洁,门口还种着栀子花、桂花和各式不知名的藤蔓。

栀子花开的正旺,清香飘荡在空中,似乎有一种甜美的味道。主人用山泉冲泡的清茶,带着独特的香味,喝在口中,细细品味,余香不止。

在我们坐着喝茶之际,男主人在厨房张罗着中午的伙食,小笋炖肉的香味从厨房一直飘到中堂,让我们食诱不已。

女主人不善言辞,坐在门槛上收拾着一种不知名的野草,听说是一种中药,可以治疗结石之类的病症。后来得知,在山中,花花草草都是宝物,只要识货,随便上山一拔,就是一大摞中药材。

所以,山里人很少上医院配药,偶有伤风感冒,大多抓一把野草,用水煎了服用,第二天就能见效。不像我们,一声咳嗽,就得花个四五百元。

看来,居住在山里,对无欲无争的人来说,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也许山里难的有外人进来,男主人很是好客,中午吃饭时,拿出了珍藏五六年的野果浸泡的米酒。就着山里独有的野菜,喝着农家自酿的米酒,别有一番滋味。

席间,男主人谈兴正浓,谈论最多的话题,便是打听什么时候可以搬迁下山,毕竟没有路太不方便了。

原本井上村建起了居家养老中心,年满八十的老人,可以免费就餐,但他的老母亲已经八十多了,因为到井上要爬二三里山路,甚是不便,也不安全,只好作罢,老人也就享受不到这一惠民福利。

这时,一直坐在边上不说话的老母亲也开口了,她说,你们是山外人,见识的多,认识的人也多,能不能帮忙打听一下,什么时候可以让他们也搬到山外居住,结束这种原始人的生活。

她说,她居住在青山庵一辈子了,年轻时,还会走到山外看看,近几年来,年纪大了,走山路不便,就再也没下过山了,如果能早日搬迁下山,或许能让自己再看看山外的世界。

下山脱贫,整村搬迁,这是政府正在极力推崇的事,塔石许多地质灾害村、危房改造村都在实施异地搬迁。

之前我也向相关部门打听过,说青山庵已经列入异地搬迁名单序列。听了肯定的话,主人一家都很开心,他们也许期盼了很久,实现下山居住,即将圆梦今朝。

图片发自简书App


虽然已是正午时分,门口的阳光正烈,但山里却丝毫没有躁热的感觉。与我此次同行的井上村友人逢亭兄说,青山庵比井上村地势高,绿化植被好,更显清凉,夏天几乎不用电风扇,晚上还得盖被子。

炎炎酷暑,当山外人无处躲避炎热侵袭时,青山庵人却独享着这份凉爽,这里难道不正是避暑的好地方吗?

离开青山庵时,小桥流水依旧,苍松翠竹依旧,面对这个不久的将来就要异地搬迁的小山村,我还是有些不舍和留恋。行走在下山的山路上,我想起了盛唐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青山庵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不正是孟浩然所描写的场景吗?这个即将消失的小山村,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古朴乡村生活的留恋与怀想。

要想富,先筑路。饱受无路之苦的青山庵人,得知政府将推行下山脱贫的喜讯后,个个都心存期待,盼望着惠民政策的早日实施。

故土家园不管如何清幽僻静,总有着与世隔绝的味道。青山庵的年轻一代纷纷走出大山,在山外寻找发展空间了,对于今后的小山村来说,搬迁下山是必然的选择,山下的路或许更宽更长。

以后,青山庵人仍会带着子女,回到这个祖祖辈辈居住过的地方,回忆一下曾经有过的艰难岁月,这也许是对生活的一种回味,更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们期待着,青山庵人也同样期待着。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636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890评论 2 376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680评论 0 33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766评论 1 27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665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045评论 1 27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15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182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34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274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1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02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599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675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17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309评论 2 34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885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