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的旅程》绘本拿到手的时候,朋友赶巧在身边。她的第一反应是:好像看电影一样。第二反应是:咦,竟然没有字。朋友是个有童心并且喜爱孩童的人,她抓起绘本就进入了情景——她开始以母亲的身份向虚拟的孩子讲睡前故事。
这本被奥巴马列入家庭书单的绘本、这本荣获2014年凯迪克大奖的绘本,其无字以及电影画面感的形式贴合父母及孩童的阅读习惯,但不仅是形式,吸引笔者的是其中作者精心设置的内容。
无字的魅力
《不可思议的旅程》在结构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字。不同于其他绘本的图与字结合,它完全依靠画面讲诉故事,没有字不是缺点,反而是个非常精巧的设计。它铸就了另一种魅力。
讲读者可以多次对画面进行语言加工。我们知道,一本绘本对于儿童来说,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他们会反复地阅读以及要求父母作为讲读者进行阅读。没有了文字的束缚,讲读者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甚至可以启发儿童从多个角度讲属于自己的故事。
比如第一部《不可思议的旅程》,传统的开始是这样的故事:
小女孩非常孤独。没有人陪她玩,爸爸在工作,妈妈在厨房里做饭,哥哥在打游戏。小女孩失落地坐在楼梯上。
还可以一开始建立一个宏大的世界观:
从前,有个彩虹国王有6支彩色的笔。他想把彩色带到现实世界,便把笔送给现实世界的人。很多人都不要,只有一个小男孩接受了2支笔。小男孩长大之后就忘记这件事情了,但他继续使用这支笔成为了工程师,还有一支落在家里。
这天,他的女儿很孤独很孤独,无意发现了这支红色的笔。开启了她的奇妙旅程。
无字的安排使得这部作品具被这种讲故事的反复性。没有了文字,故事的细枝末节可以由阅读者自己勾勒,甚至能增加父母与儿童之间的互动性,鼓励儿童说出自己的故事。作者艾伦·贝克尔曾说:“无字书的魅力就在于每个人都能从中读出属于自己的故事。”
不一样的电影
《不可思议的旅程》的开本为12开,画面绘制得荡气回肠。里面有宏观的建筑,也有细致的动作。像无声的静止的电影,它的起承转合非常有衔接性和动感,甚至完完全全能用电影语言解读。
在《不可思议的旅程彩虹国度》中,女孩给男孩指明地图的水中宫殿,前一副图是全景,下一幅图就成了特写。读者不只能全局了解动作的意义,还了解到动作指向的具体内容,使得整个故事叙事畅通无阻。
异曲同工的是《不可思议的旅程回归之夜》的山洞的壁画处,整个画面跨度大,颜色与信息内容较多,这里运用了电影的远景。但似乎有导演在推镜头,下一副画面,镜头就告诉我们父亲与女儿找到了打败坏国王的方案。在壁画上的解决方案还被‘导演’打了‘光’,引导读者去理解。
虽然它有电影的手法和近乎镜头的移动,但它是一部不一样的‘电影’。它做到了动态与静态的统一,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
电影是动态的,它利用声光以及动作的功效引导观众跟随着剧情起伏,它利用的是心理学上的‘随意注意’。绘本是静态的,它需要儿童集中精力去阅读去获取信息,当儿童独自阅读时,它训练儿童的注意力。
除此之外,绘本还做到了不一样的地方——留白,这是这部‘电影’静态的体现。《不可思议的旅程》有相当多这样的体现,比如在第一部中,小女孩自己在房间里用红色的笔画一扇门的画面,三个动作同处于一个画面却没有排斥性,反而令读者没有违和感地衔接剧情。这是留白的效果,因为留白突出具体动作同时兼带包容性。留白令画面显得干净简洁、重点突出,如果整本绘本都采用充盈的画面感,儿童过多地使用‘有意注意’,就会令儿童感到疲倦,适当地借用随意注意能够令儿童集中力松紧结合。
电影的叙说
这部无声的电影究竟叙说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是冒险故事吗?
其实笔者更倾向地认为,它是一个儿童处理内心孤独的世界的故事。拿着红色笔的女孩,她蜷缩的姿态是孤独的姿态。拿着紫色笔的男孩游离于人群之外,拥有孤单而失落的背影。
女孩的父亲曾是个孩子,孩提时代获得了两支彩虹国王送的笔。是的,在第三部中,女孩的父亲跟女孩一块去冒险,但他并不是偶然进入这个世界,他同样有一把钥匙——笔。最初的故事可以从山洞的壁画得知,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女孩家会有红色的笔?为什么最后场景的山洞的门会通向父亲房间的门?为什么父亲也能有画图成实的能力?因为父亲也有一支笔,父亲也曾为孩童。
女孩、男孩、获取彩色笔时候的父亲的形象皆为孩童。彼时的他们都是孤单寂寞的,从显像上的女孩到暗藏的父亲都曾拥有孤单。
人生而孤独,成年人明白这个道理,但较为稚嫩的儿童只能隐约感觉孤独的存在而对处理孤独带来的失落感是陌生的。尽管有兄弟姐妹、尽管有父母,但总会有他们不能陪伴左右的时候,那么儿童怎么处理这种孤单呢?
《不可思议的旅程》告诉他们:拿着异世界的钥匙去冒险吧。
注意到三部绘本中的一个意象——门。在第二部《彩虹国度》中,女孩和男孩有一张有关彩色笔的地图,只有女孩拥有的红色笔以及男孩拥有紫色笔的所在地是门,当他们想要画门,门的另一个世界必然是那片森林。这就是说,笔是打开指定门的钥匙,笔就是钥匙,一个钥匙开一扇门,所以红笔只能在森林里开门、紫笔只能在沙漠的椰树里开门。门是什么呢?就门本质来说,是沟通两个空间的通道。在《不可思议的旅程》中,一个世界是现实世界,一个是异世界。
异世界其实是心灵世界。抽掉表象,它其实讲诉的是这样的故事:
第一部,女孩感到孤独,她独自的冒险是对自己心灵的审视和充盈。最终找到另一个跟她具有相通心灵的男孩子,他们成为好朋友。
第二部,女孩与男孩一块玩。他们拯救彩虹国度是一个比喻,他们因为各自的存在以及友情焕发了心灵的色彩。精神世界是充满阳光和彩虹的愉悦。
第三部,女孩作为儿童对成人不能陪伴自己表示不理解,父亲陪伴她冒险的过程是尝试寻求儿童理解的过程。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达到对成人的理解,而成人审视自己之后也对儿童达到和解。
这部绘本面向的群体是3岁~10岁的孩童,对于孩童来说,他们已经接触到孤独。他们需要认识到孤独是常在的,他们需要自己去寻找排解孤单的办法以获得自我内心的满足和充实。
对于父母,这部绘本希望他们能加强与儿童之间的相处与理解。作品中,女孩与男孩的门都能有意识地被打开,比较特别的是父亲的门。父亲的门在《回归之夜》出场之时是紧闭着的,他进入彩虹国度是通过女儿的门。但经历一系列的冒险后,他获得与女儿的和解。在获得女孩的理解之后,他房间的门是自动打开的,最后,他们也是从这扇门回到现实世界。一进一出,从女儿的心灵之门入,从自己的心灵之门出,这个沟通是流畅而有效果的,进入女儿的心灵世界也使得父亲获得自身的圆满。
父母作为讲读者与儿童一块阅读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儿童自己去思考孤独的问题。孤独本身不可避免,也不能责怪怨恨周围的人,儿童可以选择去寻找心灵的充实,可以选择去结交新的朋友。父母应该竭尽所能地理解孩童,帮助儿童去获得心灵的成长,笔者觉得这是这部绘本最想达到的目的。
《不可思议的旅程》虽然是部没有字幕、没有声音的‘电影’,但我们仍听见了它的讲诉。它流畅的画面讲诉了一个有关孤独却不孤独的故事,在父母与儿童的交流与讲读中实现对儿童成长的引导和父母的理解。如果想做睡前故事或者教育之用,它不失为一个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