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往事的回想,恐怕多是自“学前班”开始吧!或许连自己第一次去学校的场景都已不曾记忆。而转眼却过去了这么多年,可能你已经毕业,可能你仍在中学。对于诸君,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家庭,一切都是不同的,但却有一个相同点,似乎是全国普遍——父母不理解我。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我们认为他们在夸奖我们,是在表扬我们,意思是我们很“聪明”。所有人都是这样理解的,第一次听闻“清华北大”,想着只要我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它们,替父母争光;到了初中,再一次听闻它们,感觉有点困难,但也不是很遥远,至少能上“985/211”;最后来到了高中,每个人都很自信,简短的两年生涯,你到了每天都在期待的日子,过了高三一切都会画上句号。这时你心想:我再不济也要上一本,我一定要努力上一本。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清华北大到普通一本的变化,那个最低目标又是为了什么?害怕高考完挚友亲朋的询问?还是不能辜负这12年的求学生涯?
小、初、高,这是三个心里变化的时期,小学时,你对父母百般依赖,总是想完成它们的期望,于是考虑了“清华”。初中你迎来了青春期,你不想经常面对父母,他们总是强调好好学习,一定要考好中考,你不屑一顾,认为自己的实力根本不用操心中考,这也是反驳父母的开始,或许也是所谓自立心里的萌生。但这是你对自己真正实力有了一定认识,所以放弃了“清华”,开始考虑“985/211”,到了高中,你见到了自己的意中人;每个人都很努力,你把她的努力看在眼里,所以认为中考完了,现在应该放松的你,又开始了一次图强。但你突然意识到,原来我什么都不会,原来这些知识很难,可当这个结论成熟的时候,高中已经一年过去了。不断告诉自己亡羊补牢。这是你只想、只期望能够考上一本。虽然有这个不自信想法,但另一方面你也是十分自信,我一定能考上,所以在每次面对父母收到成绩单后的质问时,总能反驳他们,认为他们没有理解自己,我下次一定能考好。
面对父母的压力,自己内心的期望,不甘人后的“自尊”,以及想要对父母的证明,最后这一年,你用自己认为最努力的方式将这12年作以了结。你也成功上了岸。90天的躺“躺尸”后,一段新的生涯渐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