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听多了真的没什么用吗?谈谈如何使用「道理」。

春节期间写了几篇文章,思考了一下为什么道理听了很多却没什么用的问题,其实很简单,道理听多了,不代表你听懂了。几篇文章汇总一下。

题:大道至简,殊途同归

在思索到底什么是「以简驭繁」的时候,经过了长期的试错,因而「知行合一」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不知何时起,讲道理为人所排斥,道理空而无用这种结论被作为真理,章口就来。

你说道理我懂啊,可实操时还是不会做,那实际上你还是不懂,只是会说而已。

在传授知识时,只讲理论不讲方法成为了一种原罪,可是,方法本身就包含在道理之中啊。

后来我悟了,什么叫做作「不逾矩」,其实,总总的抱怨,只是在变相的索取,索取自己也看不见的什么东西。

为了直观展现我的观点,接下来会详细阐述如何理解和使用「道理」。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的写作方式,因为我也讨厌大而空的理论,我希望不同的人看了都能有所收获。

每个单独篇章都可以看完即用,按需索取。四篇文章需要的背景知识量是循序渐进的。如果不这么干文章很难压缩字数。你可能需要带点「递归」思维来阅读。

烦请续看

  • 《知行合一道理简述》
  • 《知行合一如何实践》
  • 《知行合一信念陷阱》
  • 《知行合一重塑框架》

—~.~.~.~.~.~.~.~.~.~.~.~.~.~.~.~—

《知行合一道理简述》

我们举一段古文来简单解释一下知行合一,以此作为引子来说明如何发现「道理」中的「方法」。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 为政》通篇都是建立在过去的常识基础上的,时间跨度太长,以现代人的常识去理解的话,增加了过多的信息噪音,难以体会。

真正有效的知识,它是纯粹的,接近真理,它是一种「事实信息」。要理解古文到底在讲些什么,需剔除那些会随时间变质的噪音,提纯。

语言腐败对知识传递的破坏是致命性的。你不得不先忘掉在学校里教的,那些知识不是被歪曲的事实就是残缺的或被以偏概全。

所以不要管孔子在跟谁说了那段话,想要教他懂得什么道理,那都是无效信息,要避免受其干扰。

知之为知之,说的就是人只能做出你知觉范围内的事情,不知和知,两者并非对立,而是一种整体,过去的人用「无和有」的概念来表示完整集合。

知觉,就是知道和察觉。

如果用数学表达式来书写那它是下面这个样子:

A∈N, B∈N, A ≠ B;

但是实际上隐含了另外两个集合关系:

A1∈N, B1∈N, A1 ≠ B1, A ≠ B ≠ A1 ≠ B1.

我们用现代汉语来表达的话,说的意思就是我们实际所做的种种事情和决策,这些情景,它可以简单被归纳在四个象限之中。

即,我知道我所知道的、我知道我所不知道的、我不知道我所知道的、我不知道我所不知道的。

它很纯粹,仅仅描述了一种人们观察、验证后的事实、现象与规律,不以人主观意志而转移。我们用语言表达出来,它就成了「道理」。

但古人的文字数量毕竟有限,就只能这样表达:

知之∈知, 不知之∈知, 知之 ≠ 不知之;

如果没有一个「老师」在旁边给你解释,你可能需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才能理解。现在的知识来之不易,岂会那么空洞?

可是为什么课本会曲解成教导人要懂得谦虚呢?不这么教你,你听不懂啊。况且你真能懂,也不能轻易让你懂。

一个很经典的例子,远在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未被发明的年代,人们在思考如何获取更快的交通工具时,只会去寻找更快的马。

这叫不知为不知。

相比不懂得使用手机APP的人来说,年轻人优先网上购票而不是选择现场去排队,因为它更便捷。

这叫知之为知之。

认知不同,决策不同,两者合一,即为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如何实践》

理解「知行合一」有什么用?

爱因斯坦说过这么一段话:

No problem can be solved from the same level of consciousness that created it.

大意是:解决问题只能从更高纬度的认知来实现。

(考虑到这句话是在研究量子物理时所说的,其实还有另外一种解释,请看下篇。)

我们无法以提出问题的思维来解决该问题。因为创造该问题的思维水平会导致它本身成为一个问题。

比如人应该怎么生火?这对于想要保持火源的原始人来说是一个决定人类变革的世纪难题。他们根本不懂因为天气偶然获得的火源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这也是我们无法想象四维空间、总能在现实中找到电影或梦境怪物的原型的原因,人类个体没有能力去想象没有知觉过的事物。

从中我们推导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人的认知即行为,使用提问的方式解决问题效率极低,而是尽可能去拓展认知边界,减少问题的出现。

在社会关系中,如果你不清楚对方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传递什么信息,他的一切行为都会成为你的问题,它所做的一切都会使你创造问题。

因此,解决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跨学科的,学习更多的知识。所谓的拓展认知,即是「知觉更多事实信息」。

简单举几个例子。

其一:一个为人之道,你知道的东西,在不知道的人的面前,应该是不知道的。因为无法沟通,这不是谦不谦虚的问题。

你去解释,听不懂的,还会认为你是疯子,见都没见过的东西,怎么解释得来?

其二:一种信息筛选机制,需要解释两遍还问不到重点的话,多半要么是理解不了,要么就是目的不统一。

其三:一种信息传播策略,更加进一步的,你知道这个知识点,将其运用在营销领域,你就能理解为什么广告词越短越好,越简单越好。

其四,一种营销手段,说服一个人,帮助构建认知是不够的,广告营销有用是有一个常识作为基础的。

比如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瓜子二手车他自己就是中间商,但广告商要给客户灌输「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少花钱」这样的认知是很容易的。

其五,一个说服策略,对于没有常识作为基础的情况下,要说服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事实摆在他面前,还要让他参与进来。

比如说,最近很火的社区团购,你跟他说这东西怎么賺钱,怎么有前景没用,直接送钱,实打实买东西还送个十几块。

韭菜都不用教,一个个都能成为社区团购专家。

其六,一个判断标准,如果在学习一个新知识,不知道怎么实践,那就是没学会,如果学起来很容易,那就是没学到多少新知识。

其七,一个思维角度,不同的信念会造就不同的世界观,同一事物人们看法也会受其影响,这就看你如何权衡,善恶对错,道德与否,都只是看法不同,都不是纯粹的事实。

什么是事实?

一个笑话是这么说的,昨天的我说过的话,为什么要由今天的我来负责?

有那么多信息都被浓缩在「知行合一」四个字里面,所以,讲道理没有用吗?你不懂而已。


《知行合一信念陷阱》

一切都还没有结束。

前文我们说到,「知觉事实信息」,那么到底什么是事实信息?

太阳从东边出来,这是事实信息吗?

地球绕着太阳转。这是事实信息吗?

地球自转的同时绕着太阳转。这是事实信息吗?

我想你应该有自己的答案了,如果没有再多读几遍,如果还没有就放弃这篇。

假设做一件事发生事件A的概率是千分之三,但是在现实中我们基本上很少有做足一千次的机会。

有人实践了十次,发生了三次,它知觉到的事实信息是:我做了这件事10次,然后发生3次事件A。他可能会认为这件事发生概率为3/10。

有人实践了十次,发生了零次,它知觉到的事实信息是:我做了这件事10次,然后什么也没有发生。对他来说,他自己都可能没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

两个人做了完全相同的事情,却得出了全然不同的结论,仅仅因为概率。人们并不容易意识到自己正在经历这件事。

所以你看,实践检验真理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适用。

它有一个前提条件,该实践必须在有限时间内可被量化足够多的次数。

当你不知道的信息过多,得到理想结果的概率也会越低,那么它被量化验证的可能性就越低。

你想想,我们通过学习那些结论之后,我们今后的决策将会受到怎么样的影响?它都将阻碍你后续的知识积累,然后不断的影响着你的决策。

我们的经验(知识)就是这么的不靠谱,而这些不靠谱的经验传播的人多了,就被某些人当成了自己的信念,把信念等同于事实。

那么该揭晓真正的答案了,记得一开始我们提的三个问题吗,它们都不是事实信息,你无法区分,你就落入了「信念陷阱」。

这个词是我刚刚造的。


《知行合一重塑框架》

你可能已经意识到扩展认知的重要性,但这远远不够,因为如今很多的固有观念和知识体系都是建立在群体智慧的基础上的。

但是如果它本身就是不准确的呢?

说到底,我们目前的所有知识都是基于人类发展至今所有概率性事件的归纳总结。

人类的认知能力是极其有限的,我们对颜色的识别能力都不及一只螳螂虾。这个世界到底还有多少我们洞察不来的信息呢?

大多现有的知识框架依托的样本极其有限,仅仅相较于地球的寿命来说,好比时钟刻度的毫秒刻度,对这种知识的预期就相当于听到某个人说过一句话就想要推断他的一生一样可笑。

这个比喻可能你认为有点夸张,但事实如此。这提醒我们必须不断的审视什么是事实,必须不断的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如果一种传统观念和知识体系本身就是建立在有限样本的基础上,一旦「黑天鹅」事件来临时,它将颠覆你过往的一切认知,让你无力承受。

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你就只能把一切不确定性归结于运气问题,而不懂提前预防它。

在错误的纬度拓展的再深入,也只会让信念更加离谱,不要以为神学是一种迷信,至少在当时它是非常先进的,可你看看它现在拓展出什么成果来了?

你现在没有怀疑你所学的知识,跟过去的人从不怀疑有神论一样。

如果科学思想没有不断革新,那么它本身也只是一种陷入信念陷阱的迷信。我们根本无法预料未来,所谓的预防也不过是亡羊补牢,但是。

在那之前,我没有眼睛,我不得不开始了解这个世界,我以为它是纯色的。当我思考这个世界为什么只有一种颜色的时候,我意识到,我不该只用一副眼睛看世界。

我需要很多眼睛,我想你也一样。


题:不忘初衷,持续学习,自我约束。

最近苦寻利基未果,发现身边无处不存在「不争」的思想。责怪自己醒悟太晚无济于事,还得耐住性子苦练基本功。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时都分不清某些答案是不是梦见的,虽逻辑自洽,却隐藏着目前识别不出的致命漏洞。

晚上做了个梦,陷入死循环被惊醒,醒来也忘记到底梦见了什么,心力憔悴。

反正睡不着,本篇就前几天讨论「知行合一」问题的不足进行补充。记录关于认知的升纬和分层的一点见解。

思考很重要,落地也同样重要,保持两者的动态平衡更重要,多寡是次要的。

利基无处不在,随机性、稍纵即逝。而人喜欢去对比,去竞争,注意力都耗在「比」上面,便难以洞察到它。

所以要约束自己的本性,沉住气。

因此我认为,认知不该有高级和低级之分,只有「事实信息」的多跟少之分,这种区分是模糊的,且不是对立的。

升维是把复杂的信息精炼映射出来,类比数学的解题思想。通俗来讲就是把自己放在更高的「位置」看待问题,重要的是可以解决问题,而非过程。

但被抽象化、精简的信息依托于字、符号等载体时,在传递过程中一定会丢失许多信息,没有较为一致的「解码器」,就我们常说的同频,信息就会被曲解。

你看,光有结论是没什么用的。比如你光看这句话,不结合上下文,你也不懂我神神叨叨的在说些什么。

我们还会陷入一个误区,就是把丢失信息的部分与原有信息分层。这就等同于买椟还珠,把一本书的目录和书本身的内容拆开来,以为目录更牛逼。

认知分层是受限于人类大脑有限的容量与客观环境等因素所导致的一种结果,结果不是原因。

认知升维只是一种「以简驭繁」的处理信息的手段而已,手段不是目的。

照搬概念无异于东施效颦,若要避免竞争唯打基础一条路。

但话又说回来,基本功修炼的反馈周期长,人有时难以知道自己分不清主次。把结果当成自己能掌控的事情,把时间浪费在手段上,最后徒然一场。

我的导师跟我说,有些知识会用就行了,你不用去深究,但我不赞同他的说法。

机会成本和无法承担的代价,咋选?他的担心不无道理,各讲各的。

今日笑话:越老越吃香指的是,一辈子也赚不来他们用青春换的钱。

谢谢,我无所谓。

2020.2.24

谢玉城

相关阅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524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69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813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10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85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17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33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9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7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82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62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8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89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9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6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03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0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