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脚步。
这是董竹君写在《我的一个世纪》封面上的几句话,她郑重写下的遗言,值得用金字刻在她的墓碑上,刻在一切求上进、不甘心虚度一生有志者的心上。
董先生于1900年出生于上海,小名叫毛媛,小时候家境非常贫寒,父亲起早贪黑的拉黄包车,母亲给别人家做姨娘。常年吃不饱,穿不暖,租住在最便宜的“客堂背后”,父亲生病都没有钱看医生。
在她童年的生活里,最深刻的记忆就是贫穷。但父母亲为了改变现状,为了能看到一丝希望,还是拼尽全力把她送到了一个私塾,她也因此有幸读了几年的书。
后来由于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了,又把她以300元的价格送到青楼卖唱三年。这期间,当时思想进步的革命党人夏之时很喜欢她,她自己也是为了能早日逃出火坑,就和夏之时一起逃往日本,结为夫妻。
在日本,她不仅刻苦读书,还和一些有识之士经常讨论国际形势,心系祖国。
后来又回到丈夫的老家四川,她丈夫是当时的督军,她也就当上了督军夫人。
为了治理好整个大家族,她每天起早贪黑,勤勤恳恳,大公无私,不管是教育子女,还是家族中大大小小的事务都是她一手操办。
后来,看到家族日渐没落,也是因为小时候的贫穷记忆,为了提高家族的经济收入和解决穷人的生计问题,她创办了女子织袜厂和黄包车公司。
但后来由于她丈夫思想日益落后,还幻想着想东山再起,不接受新思想,不听劝阻,天天抽大烟,对她亦是骂骂咧咧,处处限制,还虐待女儿,在忍无可忍之下,她独自带着四个年幼的女儿离开了这个日渐没落的封建大家族,脱离了丈夫的管控。
丈夫为了让她返回四川,回心转意,在离婚协议上什么也没有给她留下,但她还是义无反顾的签了字。
刚开始时,她们母子五人身无分文,在上海靠典当衣物为生,她自己也开始追随共产党,想为党的事业做出贡献。
再后来她为了女儿们的生活、教育费用和为共产党革命工作提供物质支持,她创办了纱管厂。
不幸的是,这个厂后来被炸弹炸毁,自己又被陷害入狱。
后来生活一度困顿不堪,自己失业,母亲身亡,债务缠身,父亲病重又无钱看病,后来父亲也离世了,她因没能让父亲实现再多活五年的愿望,而心痛欲裂。
再后来,由于一个好心人的资助,她创办了当时最有特色的锦江川菜馆,从室内、走廊的设计到餐盘的图标、绿植的摆放,都充满了西式、日本和中式之融合的特色风格。
从大厨的精心挑选,餐厅的卫生到服务员的服务意识的培训,她都亲自过问,兢兢业业。
她说这次只能成功,不许失败,也不能失败,后来这个餐厅客人每日爆满,后来又扩大了经营。
再后来她又创办了锦江茶室,里面不仅格调清雅,而且里面全是女服务员。这在当时妇女地位极其低下的状况下,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她还经常教育员工,特别是女性员工,一定要独立自强,而要想独立,首要其冲的就是要经济独立。
别说是在当时那个年代,就是在当下,我们女性也要向竹君先生好好学习。
学习她敢于冲破封建势力的牢笼,敢于脱离丈夫的庇护,敢于独自创业,首先实现了经济之独立。
随着经济状况的日益好转,她除了留给几个女儿们的教育费用外,其余的资金基本都贡献给了党的地下革命工作了,她的餐厅也是当时地下革命工作的联络点。
这个锦江餐厅解放后她也是直接贡献给了国家,自己一点资金都没有留下,她的后半生的生活甚至是清贫的。
她自己也一直是能给予别人接济的就帮助,在思想上也往往能影响她周围的人追求进步,为祖国的解放事业而奋斗。
在文革坐牢期间,尽管她饱受折磨,但她能始终能坚信党,坚信国家,坚信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她坚信终有一天一切都会过去。
后来,她多次当选为人大代表,担任政协委员,她亦多次为提高妇女的地位而提议。
她的几个子女也都品学兼优,留美归国后为祖国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董先生1997年离世,享年98岁。
董先生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是曲折的一生,是见证中国百年历史的一生,同时也是传奇的一生。
我尤其敬佩她的勇敢,她的坚强,她的不放弃。她为追求自立而做出的抉择,她为女性之独立而做出的贡献,做出的榜样,她为摆脱贫穷,追寻理想,追求人生的意义而拼搏的一生!
董先生,您永远活在中国女性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