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外挂大脑训练营很久了,断断续续听了一部分课程。只是按照课程的笔记本建立的标准把自己印象笔记做了重新设置,其他没有立即行动起来。局长很敬业,还惦记着私聊了差生的学习进度。上周将标签系统按照课程进行了设置,截屏给局长,局长认为有些问题,约定今早进行现场答疑。
十点答疑准时开始。局长针对我笔记本设置和标签系统设置的截屏,耐心逐一进行讲解。
局长说:对印象笔记笔记本的设置,应该按照GTD的流程进行,设置六个笔记本:收集、等待、下一步行动、执行项目、将来可能、归档资料。收集箱需要每日清空,归档资料需要定时回顾,最好一周一次。这六个笔记本,除了收集箱和执行项目是笔记本组外,其他的应该是笔记本即可。
没有笔记本组,那众多的内容如何进行分类,这是我最大的疑惑?
局长回答:关于分类的标准首先要有目标,即信息需要去到哪里?可以把分类定为三个层次:笔记本、标签、笔记标题。印象笔记里的笔记本分类基本按照gtd流程来分。其他资料或文档可以打上标签放进归档资料。如果还要细分,在标题上面进行进一步标注,就可以通过搜索intitle:XXX得到想要寻找的笔记或资料。
根据这一标准,局长逐个分析我的笔记本和标签,指出了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有些笔记本可以删除,把里面的信息和资料通过标签进行归档。比如,我把归档资料设成来笔记本组,按照课程要求,这个只需要设置笔记本即可。笔记本:投资日志、得到、读书笔记、法学资料也可以删除,将其下面的笔记或资料打上标签归档即可。
怎样打标签最为科学呢?
局长说:收集资料是,我们要思考,这份资料是想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想清楚这个问题,就知道怎么打标签了。
针对我的标签设置,局长也提出很多改进建议。
局长答疑,让我对课程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1.每日收集箱是必须每日清理的。睡前清空的步骤为:打开—归类—移动,就这么简单,但一定要坚持。这么做是为了清空大脑与专注于目前所做的事情。
2.要定期回顾。不回顾,好东西也会石沉大海,不会为我们所用。
3.要带着问题去归档历史收集箱、去打标签。
4.要多用,才会越来越熟悉GTD的思考和行动方式,对标签的建立也才会熟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