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复盘
“复盘”本来是围棋术语。对弈之后,棋手通常都会把对局重新演一遍,去发现自己的错误,理解对手的思路,研究最妥善的走法。所以,很多围棋高手都把“复盘”当做棋力精进的重要法门。
复盘,简单来说就是将过去的事情,重新推演,从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发现失败的教训。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工作没长进,其实是在不断重复自己的错误,不断掉进同一个“坑”。作为自我学习最重要的途径,复盘可以帮你在自己身上克服自己的惯性。
二、复盘应该怎么做?
流程:回顾目标——评估结果——分析原因——发现规律
一个个的来说。
回顾目标:
回忆一下,你做这件事情之前,你的目的或期望是什么?
这个目标设定的靠谱、精确吗?应用“SMART法则”扫描目标
有没有发生“目标损耗”?事先定了个高目标,事后没达到,安慰自己说:“还是有成长的”。
团队是否还记得目标?是否对于目标有共同的认知?
评估结果:
满分100分,你给自己打多少分?
差了多少分?具体差距在哪里?
如果能够提高10~15分,你觉得是在哪里?
分析原因:
情景再现,一个个环节回顾事情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原因。
可控的:有没有更好的做法?如果有,那是什么?还是没有全力以赴?
需要合作的:自己的部分做好了吗?需要合作部分,是否为别人留出了足够的空间、时间和支持?
不可控的:是否有充分沟通?及时跟进目标和进度?有没有方式纳入控制?有没有控制风险?
总结经验:
哪些事情应该坚持做?哪些应该马上停止做?
哪些人、行为的价值得重新评估?
哪些事可以做的更好?具体该如何做?
对整个事情背后的规律,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有没有哪些“经验”,其实是假设?
我们的很多行为,都基于我们对于事情的假设?
假设“努力”可以“成功”,所以拼命努力;
假设“读书”可以“成功”,所以拼命读书;
假设“读书”可以“智慧”,所以拼命“屯书”;
假设“微习惯”不会有很大的反应,所以不关注。
一次次复盘,其实就是一次次自我升级“假设”的过程——假设变了,行为也会改变。
所以可以在“假设”升级的基础上,再指定下一步行动计划,来进一步巩固这种“新假设”带来的习惯。
三、复盘的契机
感受越即时越好,“复盘会”就是在事情发生现场做最好。好的团队就如好的棋手,事情结束后不庆贺,也不埋怨,而是坐下来复盘。因为复盘本身就是事情的一部分。
有一个人要当面记下所有人的观点和思考,如果情况允许,可以录音,记录“感受”。
思考则需要一定空间。即时记录感受,并不要当场得到结论。带着思考放一晚上,第二天早上看到这些信息,会有新的思考。
如果是团队复盘,那可以不用一开始就叽里呱啦开始,而是先给大家单独整理思考的时间,然后在开始。
对于个体来说,“反思日记”、“三件事+回顾”都是特别好的复盘习惯,今日事,今日复。
四、阅历和经验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说,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经过2次创造,一次在脑海里构思,一次是真实的做出来。
其实,一件事可以进过3次创造,还有一次就是复盘。复盘既是重新理解过去,也是在酝酿未来。
有很多的团队,特别特别的可惜——好不容易用1个月的时间来策划和执行了一件大事,无论成败,学费其实都已经交过了,却没有一个复盘,等于上学了,不拿毕业证。
之前看到有人问,十点读书会的创始人燕恬老师:为什么有些人年纪轻轻,却很有经验?遇到事有很多思路,这种阅历和工作经验是怎么来的?
她答道:你还是踩的坑不够多,不够大。
其实,很多人是踩了不少大坑,但是依然还是在坑里,从来就没出来过。
爱因斯坦对于“疯狂”的定义是:“用同样的方式做事情,却期待不同的结果。”
不复盘的人持续用一套动作做事,却希望结果不同——他们是期待运气帮他躲开这个坑吗?
这样的人,应该不是疯,就是傻了。....